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饮料生产技术的教学目标及能力培养目标
中国的饮料市场不仅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且正在蓬勃发展,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校开设了饮料工艺学这门课程。教学的目标首先是使学生了解饮料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国内外饮料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其次是熟悉饮料生产所需原、辅料的种类和特性;还要熟悉饮料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方法,为学生从事饮料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①掌握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蛋白质饮料、茶饮料、瓶装饮用水和固体饮料等基本生产工艺、操作要点和技术参数的确定方法;②熟悉饮料生产所需设备及对工艺水平的适应性;③能够将新技术应用到饮料生产中。
二、饮料生产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学生自主授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学生在学习、认知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本教学法是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来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教学变成学生“学”,达到学生主动学,从“学会”到“会学”,一直到无师自通的目的。
1.班级分组,选定组长
把全班学生按照人数分成四组,每组投票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学生的召集、任务分配以及任务实施的监督等工作。
2.课程章节拆分
依据饮料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课时分配,将本课程分成若干教学单元,分配到每组作为课程任务。
3.分配任务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整理出需要解决的项目任务。各组组长负责将任务分解后分配给小组成员,确保每个成员都有任务可做。
4.查阅资料,制作PPT
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查阅资料,主要包括图书馆、校园数据库、网络等,整理资料后制作出本章节的PPT。
5.授课,讨论项目任务的解决方法
按照正常每次两节课安排,按照章节的顺序,第一节课由负责小组派代表进行讲授,第二节课讨论上次布置的课程任务。
6.评分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进行考核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和探索,促使考核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考核方法和思想。
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试验、调查和资料收集筛选的结果,注重学生自我积累考核证据。这既是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也是评价、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
三、自主授课教学总结
1.改革的优点
(1)课堂气氛活跃,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学生授课更注重实践、更贴近生产,制作的PPT图文并茂,提高了上课的积极性;
(2)学生主动备课,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自主预习、学习、思考的空间,能有效地自主学习知识;
(3)这种改革方式,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制作PPT,授课时可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4)作业布置不拘泥于课本,通过调查问卷、实物制作、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等,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没有明确的答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掌握了解决的办法。
2.存在的不足
(1)学生的知识面不是很广,所以备课内容只能依照课本,有的知识学生自己不理解,甚至归纳不清,对于课程的重点把握不清;
(2)学生自主打分存在不足,需要老师加上评判并指出评分的依据;
(3)章节分配不均,由于时间关系,有的学生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
(4)授课形式创新,但是内容创新不够。
3.今后改进的措施
(1)章节的分配应更具体,让更多学生有锻炼的机会;
(2)学生授课结束后,教师需进行系统的总结,帮助学生找出课程的重点,并增加课程答疑环节;
(3)教师多补充课本以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这样学生能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好的授课方式,又能促进学生与老师的交流。
(作者单位: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组)
中国的饮料市场不仅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且正在蓬勃发展,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校开设了饮料工艺学这门课程。教学的目标首先是使学生了解饮料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国内外饮料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其次是熟悉饮料生产所需原、辅料的种类和特性;还要熟悉饮料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方法,为学生从事饮料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①掌握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蛋白质饮料、茶饮料、瓶装饮用水和固体饮料等基本生产工艺、操作要点和技术参数的确定方法;②熟悉饮料生产所需设备及对工艺水平的适应性;③能够将新技术应用到饮料生产中。
二、饮料生产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学生自主授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学生在学习、认知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本教学法是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来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教学变成学生“学”,达到学生主动学,从“学会”到“会学”,一直到无师自通的目的。
1.班级分组,选定组长
把全班学生按照人数分成四组,每组投票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学生的召集、任务分配以及任务实施的监督等工作。
2.课程章节拆分
依据饮料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课时分配,将本课程分成若干教学单元,分配到每组作为课程任务。
3.分配任务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整理出需要解决的项目任务。各组组长负责将任务分解后分配给小组成员,确保每个成员都有任务可做。
4.查阅资料,制作PPT
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查阅资料,主要包括图书馆、校园数据库、网络等,整理资料后制作出本章节的PPT。
5.授课,讨论项目任务的解决方法
按照正常每次两节课安排,按照章节的顺序,第一节课由负责小组派代表进行讲授,第二节课讨论上次布置的课程任务。
6.评分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进行考核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和探索,促使考核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考核方法和思想。
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试验、调查和资料收集筛选的结果,注重学生自我积累考核证据。这既是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也是评价、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
三、自主授课教学总结
1.改革的优点
(1)课堂气氛活跃,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学生授课更注重实践、更贴近生产,制作的PPT图文并茂,提高了上课的积极性;
(2)学生主动备课,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自主预习、学习、思考的空间,能有效地自主学习知识;
(3)这种改革方式,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制作PPT,授课时可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4)作业布置不拘泥于课本,通过调查问卷、实物制作、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等,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没有明确的答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掌握了解决的办法。
2.存在的不足
(1)学生的知识面不是很广,所以备课内容只能依照课本,有的知识学生自己不理解,甚至归纳不清,对于课程的重点把握不清;
(2)学生自主打分存在不足,需要老师加上评判并指出评分的依据;
(3)章节分配不均,由于时间关系,有的学生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
(4)授课形式创新,但是内容创新不够。
3.今后改进的措施
(1)章节的分配应更具体,让更多学生有锻炼的机会;
(2)学生授课结束后,教师需进行系统的总结,帮助学生找出课程的重点,并增加课程答疑环节;
(3)教师多补充课本以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这样学生能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好的授课方式,又能促进学生与老师的交流。
(作者单位: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