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材编写中的“负迁移”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y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多年,在每一届循环教学中,总会遇到同样的教学困惑,就是对某些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效果总是很难顺利到位,课后都会发现学生存在同样的疑问或错误,每次都要花很大气力进行反复释疑纠错和校正,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多年来,本人一直热衷于从教学方法和艺术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和基础等方面,不断进行自我教学反思,虽然随着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这些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效果一次比一次好,但与其他知识的教学相比,仍然要花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后强化纠错工作,究竟是何种原因呢?还是在一次和学生讨论有关速度和速率问题时,学生的一句很幼稚的话:“如果物理书能改动一下,不把瞬时速度大小叫瞬时速率,就叫速度的大小,那么我们就不会把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做平均速率了”,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也引发起了思考,学生反映的问题实质上是学习心理问题,是物理教材编写内容对学生认知心理产生的一种学习“负迁移”现象。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历时十个月、几十名妈妈、一名义工经过多番打磨,在北京回龙观社区合力建起了一所“民主”幼儿园,他们说,学前教育的形势正在起变化,家长们正在掌握话语权    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超超就哭了。老师在记录中写下:“不太安定。”然后牵着他的手,去院子里散步。而对小棒棒的记录是:“有些困意。”因此老师决定带他一起做游戏。  这是一所位于北京市回龙观社区的“自助幼儿园”,但有人更愿意称它为“民主幼儿园”。褐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