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膜和宽带膜之我见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望远镜的透镜一般都由光学玻璃制作而成。光线在透过玻璃时,不能100%透过去。对于一块玻璃来说,光线在透过前后两个表面时都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因此只有80%~90%的入射光通过。反射光量的大小与镜片的折射率有关,以普通的冕牌玻璃为例(折射率为1.5),镜片的前表面的反射光为4%,后表面的反射光为3.8%。在不考虑光被吸收的情况下,冕牌玻璃的透光率仅为92.2%。计算表明,如果一个装置中包含有六个透镜,将有一半的光线被反射,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成像的效果。
  若在镜面上镀上一层透明薄膜,即增透膜(也常称减反膜或减反增透膜,大概就是减少反射的意思吧),就可以大大减少光的反射损失,增强光的透射强度。
  为什么在玻璃的表面镀上一层东西可以不阻挡光线反而增强透射呢?光的干涉理论认为,两个频率相同、振幅相近的光束沿着同一路径前进时会发生干涉,合振幅的大小视两波的位相差而定。当两光波的位相差为半个波长时,合振幅为0。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水平丢一颗石子掠过水面,会激起一圈圈的水波;但如果你在适当时候在同一个位置再丢一颗,它激起的波浪和原来的波浪相位正好相反(也就是说,第一颗石子激起的浪峰正好遇上第二颗石子激起的浪谷),波浪将消失于无形。减反增透膜正是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使薄膜前后表面上的反射光发生干涉,彼此抵消,从而减少反射光的量。
  
  单层减反增透膜
  
  理论上,当符合条件:
  1.厚度d=nfλ/4(nf为膜的折射率);
  2.nf=√ng(ng为镜片的折射率)时,对于波长为λ的光来说,能达到完全消除反射光的目的。对冕牌玻璃(ng=1.5)来说,可算出其最理想的膜nf=1.22。
  但以上仅是理论。实际上所需膜的折射率却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折射率如此低的镀膜材料至少目前还没有找到。现在一般都用折射率为1.38的氟化镁制单层减反增透膜,但仍有约1.3%的剩余反射。然而,对于折射率较高的光学玻璃来说,单层氟化镁已能达到很好的减反增透效果。
  
  多层减反增透膜和宽带膜
  
  正是由于单层减反增透膜不能完全消除反射,有时剩余反射量仍嫌太大,为此则需采用双层或多层减反增透膜。选择多层增透膜系有两条途径:
  1.由于适于镀膜的材料有限,并且折射率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改变的参数,所以一个有效的途径是:所选膜系各层的光学厚度必须符合全投射(零反射)的条件。这就要求各膜层的光学厚度不是λ/4的整数倍,从而给镀膜工艺中控制厚度带来了困难。
  2.先将各层膜层的光学厚度选定为λ/4的整数倍,再寻找一种满足零反射条件所应具有的折射率的膜材料。这条途径的优点是可简化镀膜时对膜厚度的控制。
  由上述两条途径设计的膜系,在一定的波长λ处可达到100%的透射率,但对其他的波长则不然。这种膜系的反射率曲线呈V形,被称为V形增透膜。
  然而,有时我们并不要求在某一波长处有100%的透射率,而希望在较宽的波段范围内反射率都比较低而且一致。接近这种要求的膜系的反射率曲线呈W形,因此被称为W形增透膜。它的两层膜的光学厚度分别为n1d1=λ/4;n2d2=λ/2(式中n1、n2为两层膜的折射率,d1、d2为两层膜的厚度)。这里利用了λ/2膜层厚度的特性,不影响膜层的透光率,使膜系在较宽的波段上有良好的增透效果。这种在较宽波段上有良好增透效果的镀膜应该就是通常说的宽带膜。
其他文献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是目前各级各类学校从事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厉害了,我的X”构式流行于2016年,以7.7亿+的话题量位居2016年流行语排行榜第一,常见的形式如“厉害了,我的哥”、“厉害了,我的姐”、“厉害了,word哥”等等。文章结合语料,分析说
似乎谁都有过,一回想预知未来的想法。姑且不说特异功能者具有捕捉过去或未来信息的能力,即使常人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达勒姆的超心理研究所,收集了14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