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以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例

来源 :理论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66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关键所在.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例,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从中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观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中国传统革命思想接引阶级斗争学说,从儒家的大同理想通向科学社会主义,从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庸之道和实用理性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性精神,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互动、融合、共进的双向逻辑关系,这就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由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和历史性借鉴.
其他文献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党内政治生活的混乱表现在:否定党的领导,党的权威丧失;党员理想信念淡漠,党内思想混乱;否定民主集中制,削弱党中央权威;派别斗争激烈,党内组织松散;权力缺乏监督,党内腐败蔓延.其原因在于“斯大林体制”弊端影响深远,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国内外错误思潮的影响和戈尔巴乔夫个人信仰和领导力的缺失.无产阶级政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必须通过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强化党的思想建设,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健全党内规章制度,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等方式保证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开展.
途径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新时代党的建设需要多种途径,而且只有采用多种符合实际的途径,党的建设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等都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途径,而政治立党、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在途径上更具有时代性和紧迫性.同时,由于途径本身的综合性、开放性,我们还要把党的建设途径作更宽泛的理解,特别要注意执政兴党、能力强党、精神筑党、环境育党的问题.要把多种途径有机结合起来,使各级党组织善于根据自身实际,运用相应的重点途径开展党的建设,以促进党的建设质量的提高.
金融周期作为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对宏观经济冲击影响的重要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在金融周期波动过程中对宏观经济影响值得探究.在构建金融周期指数基础上,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分析金融周期状态及动态特征.然后运用MS-VAR模型研究不同金融周期状态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非线性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周期呈现出“收缩阶段多,扩张阶段少;收缩持续长,扩张持续短”的双重非对称特征.第二,金融周期处在高波动扩张状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强于在低波动收缩状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第三,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