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积极思维下有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想方设法创设英语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 教学观念 导入 活动
引言: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挖掘学生语言交际潜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把握英语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英语教学的不同环节。
一、传统教学弊端中反思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缺乏
审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教学弊端屡见不鲜,特别是教师仍然习惯于以自己的传统教学思想应对课程改革新要求,课堂灌输现象较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的缺乏。例如,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教学一个新的语言知识点时,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试图通过以点带面形式,一下子把某一知识点一次讲完整、讲透彻,这种大容量的灌输方式使学生只能被动记录、机械记忆,无法主动思考,不能把语言知识所呈现的意义和用法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学生语言知识运用和语言意义理解的分离,学生思维僵化,主动学习欲望不强。
2.教学方式单一,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乏力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课堂教学在没有一定手段支撑、没有必要情景渲染下,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面黑板是难以达到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的,尽管教学中面临诸多不足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着教师某些不作为行为,英语教学的不和谐音符客观存在,例如,有些教师一门心思沿袭传统、不思改革,守旧心理明显;有些教师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于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英语教学技巧不能掌握,致使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闲置,学生视野得不到拓宽,学生思维只能止步于课堂的浅层次层面而无法得到深入发展,从而造成学习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乏力,学生学习效果一般。
二、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探讨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曾经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情景,让学生主动思维下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恰到好处地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诚然,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课堂导入既能实现教师课前对课堂的精心预设,从而帮助教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好的课堂导入还能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英语教学中,常见的课堂导入可以是自由交流、教师提问、图片呈现等形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导入,我们都要确保达到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9B Unit4 Reading-The most famous astronaut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Do you know who is the first astronaut of China?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么一个问题无疑会异口同声回答:Yang Liwei.教师继续提问:What makes the first astronaut of China so famous? 在学生思考给出不同答案后,教师进行小结:Yang Liwei’s name will be remembered not only by Chinese people but also by foreigners.This class we’ll learn about another famous astronaut from the USA,and he is the first man to walk on the moon,do you know who is the man?教师通过提问导入牢牢抓住了学生心理,活跃了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兴趣驱使下积极思考。
2.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英语教学中,我们仅仅通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对于过分熟悉的环境下尝试某种活动容易产生疲劳感,时间久了难免会觉得厌烦,从而打击他们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持续性,所以我们教师还要把目光转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探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诚然,英语教学的实践性特征,不仅使教师顺理成章地于课堂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自由表达的机会,而且也要求教师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课外运用英语进行一定数量的语言实践机会,确保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实践的同时拓宽视野、多向思维。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很多,例如,我们可以发挥学校英语角的作用,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自由交流,提高学生智力活动水平,有效训练学生思维;可以成立英语俱乐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英语派对活动、英语歌曲演唱活动、英语书法比赛活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组建英语记者团,鼓励学生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简单的采访活动,锻炼学生思维的应变性;也可以打破文本仅仅为传授知识服务思想的束缚,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尝试着把教材中生动的短文改编成学生之间的对话或者改编成剧本,提供课后师生同台表演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不受课堂教学形式制约下思路将更加拓宽,思维将更加敏捷,他们在大脑兴奋状态下所运用的语言无疑体现了一定的真实性和社会性,思维的多维特征毋庸置疑。
结语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思想丰富、勤于思考,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优势,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智杰.中学英语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开发.English Weekly,2004
2.陆锡江.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嘉兴教育,2001
关键词:思维能力 教学观念 导入 活动
引言: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挖掘学生语言交际潜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把握英语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英语教学的不同环节。
一、传统教学弊端中反思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缺乏
审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教学弊端屡见不鲜,特别是教师仍然习惯于以自己的传统教学思想应对课程改革新要求,课堂灌输现象较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的缺乏。例如,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教学一个新的语言知识点时,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试图通过以点带面形式,一下子把某一知识点一次讲完整、讲透彻,这种大容量的灌输方式使学生只能被动记录、机械记忆,无法主动思考,不能把语言知识所呈现的意义和用法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学生语言知识运用和语言意义理解的分离,学生思维僵化,主动学习欲望不强。
2.教学方式单一,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乏力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课堂教学在没有一定手段支撑、没有必要情景渲染下,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面黑板是难以达到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的,尽管教学中面临诸多不足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着教师某些不作为行为,英语教学的不和谐音符客观存在,例如,有些教师一门心思沿袭传统、不思改革,守旧心理明显;有些教师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于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英语教学技巧不能掌握,致使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闲置,学生视野得不到拓宽,学生思维只能止步于课堂的浅层次层面而无法得到深入发展,从而造成学习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乏力,学生学习效果一般。
二、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探讨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曾经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情景,让学生主动思维下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恰到好处地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诚然,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课堂导入既能实现教师课前对课堂的精心预设,从而帮助教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好的课堂导入还能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英语教学中,常见的课堂导入可以是自由交流、教师提问、图片呈现等形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导入,我们都要确保达到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9B Unit4 Reading-The most famous astronaut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Do you know who is the first astronaut of China?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么一个问题无疑会异口同声回答:Yang Liwei.教师继续提问:What makes the first astronaut of China so famous? 在学生思考给出不同答案后,教师进行小结:Yang Liwei’s name will be remembered not only by Chinese people but also by foreigners.This class we’ll learn about another famous astronaut from the USA,and he is the first man to walk on the moon,do you know who is the man?教师通过提问导入牢牢抓住了学生心理,活跃了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兴趣驱使下积极思考。
2.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英语教学中,我们仅仅通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对于过分熟悉的环境下尝试某种活动容易产生疲劳感,时间久了难免会觉得厌烦,从而打击他们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持续性,所以我们教师还要把目光转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探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诚然,英语教学的实践性特征,不仅使教师顺理成章地于课堂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自由表达的机会,而且也要求教师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课外运用英语进行一定数量的语言实践机会,确保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实践的同时拓宽视野、多向思维。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很多,例如,我们可以发挥学校英语角的作用,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自由交流,提高学生智力活动水平,有效训练学生思维;可以成立英语俱乐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英语派对活动、英语歌曲演唱活动、英语书法比赛活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组建英语记者团,鼓励学生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简单的采访活动,锻炼学生思维的应变性;也可以打破文本仅仅为传授知识服务思想的束缚,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尝试着把教材中生动的短文改编成学生之间的对话或者改编成剧本,提供课后师生同台表演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不受课堂教学形式制约下思路将更加拓宽,思维将更加敏捷,他们在大脑兴奋状态下所运用的语言无疑体现了一定的真实性和社会性,思维的多维特征毋庸置疑。
结语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思想丰富、勤于思考,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优势,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智杰.中学英语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开发.English Weekly,2004
2.陆锡江.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嘉兴教育,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