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和心肌胶原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d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心肌胶原的关系。

方法

50只6周龄雄性DBA/2小鼠腹腔接种0.14 ml的CVB3建立VM模型,15只同周龄同品系小鼠腹腔接种0.14 ml的Eagle′s液作为对照组。VM组于接种后3、7、10、21、30 d,对照组于30 d均采用酶谱法测定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的活性;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主动脉血流峰值流速(Vp)、主动脉血流速度积分(Vi);心脏石蜡切片HE染色计算病理积分以及氯氨T法测定心肌的胶原含量。

结果

VM小鼠心肌MMP-2、MMP-9的活性表现为一过性增高,以10 d时为最高,并且10 d时Vp、Vi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胶原含量在21 d、30 d时显著增高(P<0.05);MMP-2、MMP-9与病理积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01,0.821,均P<0.05)、与Vp、Vi呈负相关(r分别为-0.649,-0.683和-0.711,-0.755,均P<0.05)。

结论

VM小鼠心肌MMPs过度激活并伴有继发的胶原含量升高,且MMPs活性与心肌病理损害、心功能下降密切相关。MMPs参与了心肌炎的病理改变,可能是导致间质改变、心功能异常的因素之一,提示心肌MMPs是VM心脏间质病变的关联因素,可用来作为判断VM小鼠心肌间质损害程度及估计心脏功能的辅助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F-κB)在胃癌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研究长春新碱(VCR)对胃癌细胞SGC7901及耐药细胞SGC7901/VCR内NF-κB DNA结合活性的影响,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内NF-κB抑制因子IκB-α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观测细胞内p65核转位,MTT法检测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SGC7901/VCR耐药细胞中NF-κB的基础活性比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