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工院校的英语教学情况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发展,多元文化视角下开展的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正在成为发展趋势,这不仅是职业教育的本身需求,更是培养学生英语终身语言能力的良好方法。本文论述了技工院校英语教学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其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元文化;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现状;措施
随着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教育的固化现象和瓶颈期也随即出现,使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受阻。随着教学的持续进行,我们发现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学生在处理相关跨文化交际时还是不能应对自如。因此,十分有必要将多元文化教学引入到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切实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到一起。
1技工院校英语教学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技能,还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灌输,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目前,我国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唯工具论”。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关注对词汇、语法、阅读等的讲授,忽视了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导入和渗透。同时,有的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只强调某一个国家的文化,这种单一性使得学生的文化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对文化的了解不够全面透彻,也不利于学生多元文化的学习,进而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整个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开展。
2多元文化视角下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文化”缺乏现状
2.1现有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主体文化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由于受教师、教材、教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技工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忽略了本土文化的导入,从而造成学生难以用英语恰当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信息,使跨文化双向交际难以顺利进行。为了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合作与互补,在教学中重视中国文化的导入极其必要。只注重西方文化教学导入的现象就是教师缺乏多元文化概念的体现,也是文化缺乏的一种表现。
2.2教学目标忽略了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
我们通常对教学目标进行统一要求,忽视了多元文化差异的存在。《教学要求》中特别强调对听说能力的提高,尽管听说能力是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弱项,有待于提高,但是否各个行业的英语学习者都要达到较强的听说能力?比如学校注重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服务行业则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科研机构更关注翻译和阅读能力的提高,由于各行各业提供服务内容和方式的不同,对从业人员英语基本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也会存在差异,这样的现实必然要求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目标的多样化。
2.3传统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策略制约文化教学的开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弊端。首先,从技工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来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备课认真、授课内容丰富、授课条理清晰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教师成为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的决定者,他们将教材、教学要求等内容实施统一要求,忽视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个性,如认知策略、学习方式、思维形式等。这种模式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缺乏因材施教的理念;其次,从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方法来看,站在教师的角度,语法翻译法是一种传授的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语法翻译法是一种接受性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该方法只强调灌输语言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意识,只重视英语语言的输入,而忽视英语语言输出。
3探索多元文化视角下技工院校英语文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3.1形成科学的技工院校英语文化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就是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形成的产物。所谓评价体系,就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其能够获得成就感,并能培养其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身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包括了多种形式,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育部门对学生的评价等,它主要通过对学生课内、课外活动的记录,学习档案记录,网上自学记录,访谈和座谈等进行观察、监督和评估,达到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
3.2提高学生母语文化素养
本土文化与学习者自身母语文化素养为多元文化的探索与研究提供了有效地支撑,是多元文化学习的基础,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内容,因此,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技工院校英语教师不仅要关注他国文化的讲授,更要重视本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切实提升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和本土意识,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辨识能力,这样学生面对多元化的文化时,能够有一个自己的基本判断能力,这样才不会最后丢弃本国的文化,才可以将本土文化发扬光大。技工院校英語教师在多元文化的导入中应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在日常的授课中,应增加中国文化所对应英语表达的介绍,包含中国节日、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礼节、中国人与西方人表达方式的差异、中国的宗教信仰等,增长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量,从而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际中能够主动介绍和宣扬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立于世界文化之中。
多元文化教育应该成为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理念之一,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对文化因素稍忽视,因此文化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之中。随着社会对人才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有助于英语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和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整个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莹.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海外英语,2017(03):87-88.
关键词:多元文化;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现状;措施
随着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教育的固化现象和瓶颈期也随即出现,使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受阻。随着教学的持续进行,我们发现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学生在处理相关跨文化交际时还是不能应对自如。因此,十分有必要将多元文化教学引入到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切实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到一起。
1技工院校英语教学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技能,还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灌输,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目前,我国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唯工具论”。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关注对词汇、语法、阅读等的讲授,忽视了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导入和渗透。同时,有的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只强调某一个国家的文化,这种单一性使得学生的文化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对文化的了解不够全面透彻,也不利于学生多元文化的学习,进而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整个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开展。
2多元文化视角下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文化”缺乏现状
2.1现有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主体文化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由于受教师、教材、教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技工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忽略了本土文化的导入,从而造成学生难以用英语恰当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信息,使跨文化双向交际难以顺利进行。为了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合作与互补,在教学中重视中国文化的导入极其必要。只注重西方文化教学导入的现象就是教师缺乏多元文化概念的体现,也是文化缺乏的一种表现。
2.2教学目标忽略了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
我们通常对教学目标进行统一要求,忽视了多元文化差异的存在。《教学要求》中特别强调对听说能力的提高,尽管听说能力是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弱项,有待于提高,但是否各个行业的英语学习者都要达到较强的听说能力?比如学校注重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服务行业则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科研机构更关注翻译和阅读能力的提高,由于各行各业提供服务内容和方式的不同,对从业人员英语基本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也会存在差异,这样的现实必然要求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目标的多样化。
2.3传统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策略制约文化教学的开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弊端。首先,从技工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来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备课认真、授课内容丰富、授课条理清晰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教师成为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的决定者,他们将教材、教学要求等内容实施统一要求,忽视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个性,如认知策略、学习方式、思维形式等。这种模式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缺乏因材施教的理念;其次,从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方法来看,站在教师的角度,语法翻译法是一种传授的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语法翻译法是一种接受性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该方法只强调灌输语言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意识,只重视英语语言的输入,而忽视英语语言输出。
3探索多元文化视角下技工院校英语文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3.1形成科学的技工院校英语文化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就是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形成的产物。所谓评价体系,就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其能够获得成就感,并能培养其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身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包括了多种形式,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育部门对学生的评价等,它主要通过对学生课内、课外活动的记录,学习档案记录,网上自学记录,访谈和座谈等进行观察、监督和评估,达到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
3.2提高学生母语文化素养
本土文化与学习者自身母语文化素养为多元文化的探索与研究提供了有效地支撑,是多元文化学习的基础,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内容,因此,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技工院校英语教师不仅要关注他国文化的讲授,更要重视本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切实提升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和本土意识,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辨识能力,这样学生面对多元化的文化时,能够有一个自己的基本判断能力,这样才不会最后丢弃本国的文化,才可以将本土文化发扬光大。技工院校英語教师在多元文化的导入中应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在日常的授课中,应增加中国文化所对应英语表达的介绍,包含中国节日、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礼节、中国人与西方人表达方式的差异、中国的宗教信仰等,增长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量,从而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际中能够主动介绍和宣扬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立于世界文化之中。
多元文化教育应该成为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理念之一,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对文化因素稍忽视,因此文化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之中。随着社会对人才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有助于英语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和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整个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莹.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海外英语,2017(0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