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回补与市场重塑:后疫情时期的文化消费趋势探析

来源 :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FQ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我国经济社会运行带来了巨大冲击,极大抑制了线下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但与此同时,也转化和催生了一批新型消费和升级型消费,构成了疫情之下的文化消费新形态.“新消费”的培育壮大和刺激释放对于市场的回补和重塑至关重要.危机孕育机遇,后疫情时期的文化消费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升级变革.积极梳理和把握文化消费在市场表现、市场业态、市场结构和消费渠道、消费场景、消费客群等方面的新进展和新突破,将更好地推动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有序和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尝试在艺术学理论学科背景中来界定艺术批评,将艺术批评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区分开来.艺术批评与艺术史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要求当代性.对当代性的追求,让艺术批评在判断上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艺术批评与艺术理论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居间性,居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特性让艺术批评本身也具备作品的意味.
【摘 要】班主任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最直接最基础的实施者,是高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中坚力量,也是联系任课教师的纽带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多地表现为“育心”,即“心育”。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密切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态 开放教育 情感世界    “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新时期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也是
比较艺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应运而生.这既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的需要,也是艺术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既是时代的呼唤与现实的要求,同时也是艺术学自身学科建设发展的要求.然而,比较艺术学迄今为止却一直未能引起艺术学界主流的关注,我国比较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亟待加强.因此,本文特从比较艺术学的历史与现状出发,探讨比较艺术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范围.
中国艺术批评不像西方那样呈现出进化的历史.受到西方现代性的冲击,中国传统艺术批评发生了断裂,形成了传统艺术批评与现当代艺术批评之间的区分.受到关联思维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批评与政治和伦理评价密切相关,而且形成了艺术史、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三位一体的文本.进入现当代之后,中国艺术批评出现了政治批评、商业批评和学院批评相互竞争的发展态势.
艺术家和艺术品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能是更大的艺术运动、流派和风格中的一部分.对于艺术批评来说,不仅要关注具体作家和作品,而且要关注它们所属的艺术运动、流派和风格.艺术运动、流派和风格的构成因素很多,但是在根本上可以还原为情感特质,因此艺术批评家尽管需要相关知识和技术,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某种超乎寻常的“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