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升线上家园共育的质量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o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春天比较特别,由于疫情,如何让幼儿安心在家,快乐度过每一天,在让广大家长头疼的同时,也对幼儿园园长、教师提出了难题:为家长们、为孩子们做些什么,才能真正服务于疫情期间的亲子居家生活?我们幼儿园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进行线上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实践并总结出多措并举提升家园共育质量的若干经验。
  针对疫情这一特殊阶段给幼儿发展带来的挑战,除了围绕疫情这一重大社会事件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我们围绕两大领域给予重点指导,多措并举,消除因不能外出、不能见到朋友等对幼儿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弥补社会交往的缺失
  我们通过两个”增加”来促进幼儿与教师、幼儿和同伴的互动,满足他们的交流交往和情感连接的需要。
  1.通过在线视频家访,增加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密度。
  每周,班级中两位教师分工,保证每一个家庭接受在线视频访问一次。一方面,请幼儿自己介绍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及自己的居家生活,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等;另一方面,教师向家长了解亲子互动经验、需求和难题等。
  教师不仅点对点地给予每一位幼儿问候、关心及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家长的亲子经验给予鼓励,对于需求和难题给予逐一解决和具体化指导;更为重要的是视频家访增加了师幼的感情、家园的共情。
  2.通过微信分组群交流,增加幼儿间的互动密度。
  我们实施了每周一次的小组在线视频分享活动:将班级幼儿分成5~6人一组,两位教师同时参与,让孩子同时见到班级的两位老师和本组群的其他小朋友,群聊的内容是幼儿共同学习教师推送的资源。幼儿既有共同聊的内容,又能见到老师和同伴,且每周分组人群是不一样的,实现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与班级中的每一位同伴在线交流。所有幼儿都非常喜爱并渴望同伴间的视频交流。每一次在线视频互动到时间后,孩子们都舍不得结束,不愿意下线。
  不仅如此,我们还实施在线班级大组群聊,通过在线视频集体分享幼儿在家参与的活动。幼儿分享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早操、科学实验、美工作品、家务劳动、亲子体育活动等,还有教师推送的资源学习内容展示和介绍。
  如,孩子们对教师推送的冠状病毒模型非常感兴趣,个个踊跃介绍和展示自己在家里利用面团、纸粘土、油泥、肉沫、蔬菜泥、各种水果等材料制作的冠状病毒。由于一周才能在视频上见到所有同伴,幼儿非常主动,每个人都渴望让同伴见到自己、看到自己的作品。大组在线视频交流增进了幼儿间了解,增强了同伴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不仅幼儿间相互启发丰富居家生活游戏学习内容,也启发家长多元进行亲子活动。
  除此之外,我们鼓励幼儿家长相互加微信,支持孩子每天与自己的一位好朋友在线视频互动,相互介绍自己一日生活中有趣的地方,增加幼儿和班级中不同的幼儿间交往互动机。教师每天和幼儿互动时,必问:“你今天和谁联系了?你们说了什么?”
  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家长有意识地和幼儿讨论:要和谁互动、和好朋友说什么等,帮助幼儿交流时有话说、会说、喜欢说。教师和家长引导幼儿知道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段与他人互动,养成关照他人的意识和习惯。如,小班的丹丹和家长商量后,每天晚上7点钟和浩浩在线交流,互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和做得最好的事情。当丹丹听到浩浩说自己每天练习拍球,已经能拍100个后,就让他拍给自己看看。看到浩浩能一直连续拍后,第二天就开始每天自己在家练习拍球,且每天晚上交流时告诉好朋友自己可以拍了多少个,一周后竟然超过了好朋友能够拍到200多个。丹丹妈妈直呼没有想到,还告诉我们,丹丹每天晚上自己早早吃完饭等着交流时间,而且为了向好朋友展示自己的进步,每天在家坚持练习很长时间,完全不用家长陪伴和督促。
  (二)弥补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缺失
  为了更有针对性,我们对家长进行了家庭居家生活需求的调查;发现家长的困惑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幼儿在家的一日三餐吃什么、吃饭的习惯怎么培养,家长无暇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食谱更适合孩子,尤其是如何针对疫情期间的饮食调整来提高幼儿的免疫力;二是因为不能出去,孩子的运动受到限制,不知道在家里怎么开展锻炼;三是家长在家里无法执行正常的一日作息制度。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每周五推送出下周的每日居家食谱。
  园里的保健医生通过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疫情期间幼儿居家食谱指导”,内容包括一周幼儿居家的一日三餐食谱、营养依据和标准、菜的详细做法,让家长不仅知道每餐要吃什么、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吃的价值,同时解决一些家长不会做饭的困难。考虑到各个家庭买得到的食材不同,对于一些菜谱中的食材,给予举一反三的替代建议。
  2.运动游戏资源推送和分享结合。
  幼儿园除了定期推送居家运动游戏,还发动家长尝试在家可以怎么运动,将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内容分享到班级群中。不仅如此,教师们还针对家长的困惑,组织在线小型专题座谈会,集体共商解决办法。如,家长提出,“在家里拍球、跳绳,会吵到楼下邻居”“无法保障锻炼时间”等,教师为此专门组织一个线上小型座谈会,家长互相提出很多解决办法:可以在孩子活动房间的地面上铺上地毯或地垫,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对楼下邻居的干扰;更多家长提出了垫上活动等其他非跑跳型运动;还有家长提出利用家里的家具,如在门框上吊吊环、在椅子下钻爬等,来达到锻炼身体素质的活动。
  同時,每个班级都开展晚上7点钟的运动项目直播。每次直播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坚持每天运动的好习惯、学习模仿他人擅长的运动项目及自己创新运动的积极性。
  3.制作一日作息的提醒音频,保障幼儿按时作息。
  教师以和幼儿对话的方式,亲自录下一日作息时间各节点的提醒,分享到班级微信群。家长每天定点开音频,幼儿就能听到班级教师的说话声,就好像教师每天在和他们一起生活一样,解决幼儿按时吃饭难和迟迟不睡觉的问题。比如,晚上8点半,家长点开音频,“宝贝们,到了上床听晚安故事的时间了!你上床了吗?我们的晚安故事要开始喽”,孩子们听着自己老师讲的晚安故事,逐渐进入睡眠。提供一日作息的提醒音频既利于孩子上学后能够自然衔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安排,也能够帮助家长,特别是祖辈家长在家庭里面按照一日作息科学生活。   当个别孩子仅仅通过聆听教师语音提醒也无法做到时,教师就采用连续多日定时视频的方式,帮助幼儿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如,苗苗爸爸反映语音提醒只有两天起到作用,之后还是每天很晚都不睡觉,班级教师就在每天的8点半跟苗苗视频互动:“苗苗上床了,我们要听晚安故事了。”由于在线视频可以实时看到幼儿在家的状态,所以教师通过持续一周的个别互动,帮助幼儿在家里建立了稳定的按时睡觉习惯。
  作为教师,一定要站在家长的视角思考问题,常态性地听取家长意见,了解家长需要什么、为难什么……根据家长的不同问题和需求,采取单一问题及时解决和复杂问题分阶段持续跟进指导的策略,多角度提升家长育儿的胜任力和成就感。
  (一)单一问题的及时解决
  我们将家长问题进行梳理,对于单一问题及时地逐一指导和解決。比如,很多家长提出,“吼不住”孩子怎么办?教师针对此问题,组织幼儿进行线上视频讨论:爸爸妈妈去上班了,我们在家做什么?当你遇到不高兴的事要发脾气的时候,怎么做?……经过讨论,幼儿明确:每天要独立地游戏和活动;当遇到不高兴事情或遇到困难时,先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再要用礼貌的语言向家长说明或求助……讨论后,教师将幼儿想出的办法进行整理,发到班级群里,不仅让每位家长明晰,和幼儿共同执行,且让每位幼儿用前书写的方式写出来,张贴在自己的家里,时刻提醒自己怎么做,大大提高了幼儿在家的自我管理意识。
  (二)综合问题分阶段解决
  家长需求中,有些问题不是通过一次交流、一个视频就能解决的,需要教师持续地分阶段、多角度、多方法地跟进指导。如,家长提出“幼儿一直宅在家里,生活单一怎么办”。围绕此问题,我们采取了分阶段、多措并举的指导,帮助家长丰富幼儿在特殊时期的居家生活。
  1.每周直播一次教师家庭生活。
  教师将自己的家庭生活部分内容直播或把视频、照片发到班级微信群,不仅让幼儿了解疫情期间教师自己的家庭生活,而且通过教师分享自己制作食物,怎样打扫、整理家里的橱柜等生活片段,激发幼儿热爱生活,愿意主动参与家庭生活,模仿教师并举一反三地在自己生活中尝试。如,教师在家和自己的孩子选土豆、洗土豆、制作土豆泥,全过程进行直播,班里的孩子们看了特别开心。直播尾声,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怎么做土豆泥了吗?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吗?除了制作土豆泥,你们的爸爸妈妈会做什么呢?”幼儿看完后,不仅让爸爸妈妈给自己买土豆,学习制作土豆泥,而且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如何制作胡萝卜汁、橙汁等。
  2.全程分享教师水培植物的视频和照片。
  教师改变过去发送文字信息或语音直接告知家长的做法,而是用自己亲身水培植物的视频和照片,直观地展示,不仅激发了家长的热情,且使家长理解了教师的目的和做法,大大提高了行动积极性,甚至引导幼儿找到家里可以进行水培的玻璃茶杯、盘子、玻璃瓶子、瓷碗等不同器皿,拓展到胡萝卜、土豆、洋葱、红薯等蔬菜,还有红豆、黄豆和小麦草等。种类和品种都由幼儿自己决定,这样给了幼儿和家长更大选择空间,每位幼儿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每位家长都能主动和孩子一起协商和完成。接着,教师创建QQ相册《我的水培植物》,教师每周都录制视频和用前书写方式记录自己水培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将其放进班级QQ相册。通过此举,引导幼儿每天将自己种的植物搬到阳台去晒一晒、浇浇水、看一看、量一量,用拍照和前书写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在班级群里分享,使之成为每天生活中的一项有趣内容。
  总之,由于疫情期间居家陪伴幼儿的主体是家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多地站在家长的角度,让他们能够更加轻松、自主、有质量地开展居家亲子活动。这也是未来面对类似突发事件、有必要开展线上幼儿园时,我们需要明确的基本原则。
其他文献
在红黄蓝幼儿园十五载风雨历程中,课程升级与迭代从未止步。由于全国近500家红黄蓝幼儿园园所之间、教师之间课程管理与实践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新职管理者和教师在保教队伍中占比很重,为了实现普适课程的生本化、师本化、园本化,促进课程的二次建构,提高课程的适宜性,红黄蓝幼儿园教研部携手总部有关部门及各区域示范园,与课程建设同步建立了课程研训体系。课程研训聚焦对科学课程理念、优质课程资源的研究、实践和反思,聚
摘 要:VM技术是解决校园网多个网站安全管理的方法,本文分析了校园网网站传统管理中的一些缺点,提出利用VM技术可以有效地节约服务器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提高系统环境的安全性。最后通过实验测试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虚拟机 网站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3-0082-03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发展,校园网内各种W
11月初的一个早晨,“小士兵”们正按部就班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站岗、巡视、保护着小朋友的安全。在门口站岗的一名小士兵发现测温棚里十分拥挤,除了晨检的小朋友和老师,还堆满了被褥(因疫情防控,家长无法把被褥送进班)。他觉得这些被褥如果掉下来可能会砸到小朋友,是安全隐患,于是立刻把这个问题汇报给了“队长”,并提出帮忙把被褥送到各班的建议。  队长则立刻召集了所有小士兵,征求他们的意见。大家听后都非常兴
“哎呀,怎么换了班主任?”“这个班主任这么年轻,不知道能不能当好呢!”“还是我们以前的班主任好!”幼儿园班主任的工作难,中途接班的班主任工作难上加难,特别是在家长工作方面。有人戏称中途接班的班主任为“后妈”。由于幼兒园工作的特殊性,再加上先入为主的心理,家长们往往对“后妈”都比较挑剔,他们会不自觉地将前后班主任进行对比,往往产生“今不如昔”的感觉。家长的不信任导致的自我怀疑和工作困境,着实让我们新
娃娃家里仿真的材料形象逼真,有炉灶、电磁炉、高压锅、炒菜锅、菜板、刀铲、洗碗盆、榨汁机、饮水机等各种物品。小班幼儿都喜欢进入这个区域,而且他们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很高,一会儿就能听见“我洗好菜了”“我负责切菜”“那我烧水”“你炒菜吧”等这样的聲音,真是热闹非凡呀!可是,孩子们一会儿取水,一会儿洗菜,一会儿用纸杯倒水,一会儿又用豆浆机榨汁,很容易就会把水洒出来。刚开始我还会提醒他们别把水洒地上了,孩子们
2007年9月19日,ProCurve Networking by HP在中国北京推出新款和更新的标准产品,在网络边缘为客户提供增强的安全保障。这些产品包括 ProCurve Network Access Controller 800 设备、ProCurve Network Immunity Manager 软件以及 ProCurve Identity Driven Manager 2.2 和 P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品文读史 中华传统文化  一、问题提出  20世纪,叶圣陶、蒋伯潜等现代语文教育先驱,已经开始反思“文选式教科书”的不足,并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把世界当作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作世界。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小学阶段如何将“整本书阅读”从理念多于实践的“口号阶段”过渡到操作层面的把世界当作课本而进行
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幼儿园始建于1958年,1985年迁址至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怀柔水库东岸。1997年,我园开始尝试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音乐素质;2001年将音乐教学研究拓展为艺术教育特色,由音乐向美術、舞蹈方面扩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逐渐由艺术教育走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崇尚自然,七彩阳光”的办园理念,树立了“托起七彩教育,培养七彩阳光
“教育诊断”栏目的专家:  您好!  我在工作中发现一个问题: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老师问是谁做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小朋友主动站起来承认是自己做的。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分不清现实和想象,情有可原;可是中大班的幼儿心里清楚是自己做的,仍旧也不承认。哪怕是老师亲眼看见,他也说不是。  我曾试过给孩子们讲《谁打碎了花瓶》《匹诺曹》《狼来了》等故事,告诉孩子们不要说谎,要主动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可
六一幼儿院是一所寄宿制幼儿园。在我一贯以来的印象中,从小班到中班,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和学习都是在老师的安排和带领下完成的。现在,我所带的班级已经升入大班,处于入小学前的准备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这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适当放手,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很多地方都要让孩子自己做。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