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报道的反思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央视的东莞扫黄事件报道引发一系列网上的吐槽批评,从中可以看出近些年传统媒体报道的不足,在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唯有坚守自身,以更专业、更谨慎的态度选择、报道、回应,才有可能突破或者说避免新媒体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新媒体 东莞扫黄 反思
  2014年2月9日上午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曝光,广东东莞市多个娱乐场所存在招嫖卖淫行为,并播出了一段暗访视频,内容包括五星级酒店裸舞选秀等违法现象。针对央视曝光东莞市多个娱乐场所存在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东莞市从2月9日下午开始,共出动6525名警力对全市所有桑拿、沐足以及娱乐场所同时进行检查,并针对节目曝光的多处涉黄场所进行清查抓捕,相关媒体对此做了进一步跟踪采访。这本是一次无论是站在道德法律的高度还是新闻舆论监督功能的角度都堪称成功、应该引发民众鼓掌叫好的报道,但是没想到的是,新闻播出后,网上唏嘘一片,“东莞不哭,东莞加油!东莞挺住!今夜,我们都是东莞人……”等言论充斥网络。甚至有人打趣说,“没看新闻之前,很多人误以为东莞地震了”。而类似网友@BD神吐槽:“如果你村里的小芳今天告诉你,她不出去打工了,愿意嫁给你,千万不要答应她!”这样的奇谈怪论也是层出不穷。以前扫黄禁娼,社会舆论是一边倒地拥护,如今“东莞扫黄”,却引发了吐槽不断,这究竟是社会风气日渐低下,还是民众对这种运动式的扫黄失去了信心?可能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但是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说,在受众的吐槽调侃声中,传统媒体报道在新媒体环境下遭遇的桎梏暴露无疑。
  一、针对央视报道网友集中吐槽的几点问题
  针对央视的报道,从网友的吐槽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除去恶意攻击和瞎起哄的人外,大部分网友的吐槽不满集中在以下三点:
  1、对招嫖细节的披露过多,有失央视大台风范
  对于“招嫖卖淫”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央视此次的新闻调查一改往日遮遮掩掩的态度,给予了十分详尽的报道,其中包含不少记者冒充嫖客现场暗访场景。在吸引受众眼球的同时,也引来不少批评之声,认为央视此举有哗众取宠满足观众猎奇心态之嫌,其中不少不良招嫖画面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甚至有替东莞色情业免费做了一把广告的反效果,微博网友@蓝旭俊EPR就戏称,“面对南海淡水桑拿业的崛起及春节返乡潮的双重打击,近期东莞业绩持续下滑。会议气氛沉重,大佬一咬牙:‘上央视’。2月9日广告于黄金时段首播,广告开播则引发全国热议,2014年东莞创收在望。”虽然有调侃挖苦之嫌,但是一定程度也反映出网友对此次过度报道造成负面影响的担忧和不满。
  2、卖淫女的脸没有打马赛克,新闻专业意识不强
  可能是为了突出现场效果,央视新闻调查播出的暗访视频中,很多卖淫女的脸没有打马赛克,一些丑态百出的招嫖画面也未加修饰清晰的暴露在观众面前,这种极度不尊重当事人的不专业行为在观众媒介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遭到吐槽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后进一步引发了一部分受众对卖淫女的同情和对报道事实真相的怀疑揣测。
  3、对“东莞扫黄”的相关报道不够,缺乏全面及时的后续报道
  东莞招嫖卖淫报道播出后,社会震动,随即引发一系列质疑,报道这起事件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大规模的招嫖卖淫一直存在?招嫖卖淫的对象是哪些人?等等。虽然有些问题已经不属于媒体调查的范畴,但是公众对于通过媒体寻求答案的诉求很强烈。在得不到及时回答时,一部分演化成为对当前报道的不满,甚至传出央视替幕后黑手打掩护的谣言。
  二、从吐槽中反思传统媒体报道的不足
  央视此次有理有据的报道遭致网友大规模吐槽实在令人始料未及,但是从近些年传统媒体报道在新媒体环境下遭遇的桎梏角度来看又是一次必然会发生的结果。
  1、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不可撼动
  在网友的声势浩大的“声讨”中,值得一提并为之高兴的是,虽然报道引发负面评价,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了央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仍无可置疑,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影响力。也正是因为这样,观众对其报道内容和形式等有“吹毛求疵”的要求和期望,认为作为央视这样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媒体应该更加慎重,用更加权威专业的方式报道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因而在东莞事件报道中央视用大量画面播放暗访情景之后,网友并不买账,认为央视用这种形式报道具有淫秽色情信息的新闻不妥当,甚至有替东莞色情业“做宣传”的反效果,而且丢失了一个大台应有的风度与立场,对自身的权威严肃性造成莫大的伤害。@谢先富: 动用数千警力,抓回来好几十所谓的违法犯罪人员,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完全是亏本买卖,央视大动干戈,为的就是把一年数百亿的经济产业跟毁了吗,这是某些人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干的活吧!@张凤歧: 东莞扫黄引来网民对央视的吐槽,因为央视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和资源,而他们没有把这种资源恰到好处的利用,他们对制度问题对腐败问题不敢触及,对底层民众的诉求视而不见!却往往充当扫黄的马前卒,东莞扫黄也可能有政府的政治目的,但这种黄色泛滥恰是政府不作为而引起的!是瘪脚式改革开放的衍生物!
  2、对传统媒体的专业性要求进一步提高
  暗访是否合法,是近几年新闻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虽然争论不断,但是暗访过程一定要有理有度是公认的。央视此次报道中对于卖淫女没有打马赛克的处理确实不太妥当,对于暗访画面的播出限度也有待商榷。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技术的融合进步使得传统媒体的报道能够实现重复多次播放,以前一闪而过的小失误造成的不良影响现在都有可能被发现并通过转载到互联网的方式放大。央视的这次不专业很快就被“眼尖”的观众发现,卖淫女画面等暗访视频也被单独节录下来放到各大网站大肆传播,更有别有居心的网站或个人将一些淫秽信息链接与其放在一起供网友选择,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新闻专业意识在新媒体环境下只会要求更加严格,尤其对以专业而著称的传统媒体报道来说。   3、传统媒体面临全时全景式报道的挑战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版面空间的限制不复存在,一个事件报道的背后,必然跟随着一大批相关信息的链接,习惯这种模式的受众比之以前更加喜欢“刨根问底”,而传统媒体显然并没有适应这种改变,或多或少因为版面时长的限制或者更多的是理念上的固化,将一个个事件报道独立开来,缺乏对前因后果的调查,缺乏对受众疑问的互动,久而久之,必然引发受众不满。此次“扫黄报道”就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话题触及人们道德伦理的底线迅速引发了大众热议,但很多观众对这样一次报道的内容并不满足,大家对东莞此种现象成因的探求、对卖淫女生活现状的好奇以及对幕后黑手的种种猜测等等汇聚到一起都急需解答,虽然之后央视包括其它一些社会频道也做出了一些后续的抓捕新闻,但显然没有满足受众的胃口。一些网站个人趁虚而入,谣言四起的状况也就不足为怪,更难怪受众寻求解答“四处无门”的时候埋怨央视报道不尽不实、偏袒政府而谣言四起了。
  三、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需坚守自身优势
  曝光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历来是负有社会监督责任的媒体应该做的事情,从这一点说,央视这次东莞事件报道的出发点没有任何问题,哪怕引发一系列吐槽批评,也不应该就此停下脚步。而且以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此次报道引发社会剧烈反响,并为之后警方的扫黄做了很好的铺垫。或许也可以说,央视此次报道的中的转变与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不无关系,想以更加详尽和具有现场感的报道抓住观众的眼球,调动受众的胃口。但在吸引受众的同时,似乎忽略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差异,一味的追求新媒体新鲜刺激等方面的特性,放弃了自身的权威、专业优势。
  事实证明,新旧媒介之间的固有沟壑并不容易跨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受限于时长版面无法像网络媒体那样详尽完备的讲清楚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更不可能将所有相关信息都一股脑的呈现在受众面前任之选择,短期内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网络媒体这种信息不加以挑选就发布的形式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使得传统媒体的权威发布地位更加不可动摇。从另一方面说,这是传统媒体的优势。人们信赖传统媒体,人们对传统媒体的期望要求就更高。网络媒体给了受众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受众无法选择的时候就要求传统媒体给出指引和答案,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报道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失误都会被放大并引起批评。在新媒体进一步发展的态势下,传统媒体报道可能还会遭遇更多的瓶颈,但是从此次新闻报道遭遇的吐槽中看到,在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唯有坚守自身,以更专业、更谨慎的态度选择、报道、回应,才有可能突破或者说避免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冲击。□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博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电视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电视购物节目依托电视媒介传播效率高的特点,打破传统商品零售的方式,不断涌现在观众的眼前,但在享受它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新兴广告的媒介语境倾向。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和探讨了我国电视购物节目的产生和现状、电视购物节目的语境特点和该语境特点对人们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电视购物 语境 技术信仰 使用价值  一、我国电视购物节目的兴
全球经济放缓,疫情仍在持续,传统就业市场阴影不散,新兴职业也层出不穷。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跑赢本科,以贴近市场需求,“一技之长”见长。政策加码下,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被寄予稳就业的厚望。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要达到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官方数据披露,2019年全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423所,招生人数为483万,在校生人数达1280万。这
小张有个令人尴尬的毛病,常常在饭后1个小时左右就会出现肚子咕噜作响,特别在公共场所每当肚子作响时更显得尴尬,但又无法自我控制。为此,小张曾经买过一些助消化的药,但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医生告诉他这种响声是肠鸣音过强的表现,是由胃肠道内发出的一种声音。  为什么胃肠道会发出声音,即肠鸣音呢?医生给小张先举了个例子:如果一个瓶子里盛满了水,那么你怎么摇晃都不会发出声音;若把瓶子里的水倒出一小半,再盖上盖
【摘 要】在广播电视各类节目中,新闻播报类节目要求尽量客观地将事实呈献给受众,相对来说,主持人发挥余地较其他类型节目少。但新闻播报并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这里面有停连、重音、节奏等不同播音技巧的处理,而主持人播报的感情状态更会影响受众对某条新闻乃至整档新闻节目的感受。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情感投入是为了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让我们传递的新闻鲜活、生动、有温度,但同时又要把握好分寸不用力过度。  【关
我仰视着她,却无从下笔,或者说没有信心能够写好。可对一个百岁老人来说,生命就像落日余晖,我好像听见了时钟滴滴答答的催促声。光阴在流逝,生命在流逝,我必须记录,记录她传奇人生的点滴。  ——题记  京城东二环内,与明城墙遗址公园隔路相对,老式的居民楼,普通的一扇门,我站在门外,却迟迟不敢也不忍敲响。激动、不安、忐忑、期待,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我所敬仰的百岁老人——白平就住在这里。  第一次听
【摘 要】掌握新闻播音的方式方法是每个播音员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检验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节目的新闻播读,从根据新闻播报形式,在口播和配音上形成播读风格;根据新闻选稿内容,调整播读状态,适应新闻的庄重、真实特性;新闻播报状态张弛自如,给观众传递一种平等、亲和的感觉三个方面阐述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声音播读艺术。  【关键词】声音 播
糖尿病会降低患者抗击口腔细菌的能力,高血糖会加速细菌生长,进而大大增加糖尿病患者患牙病的危险。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控制不好的患者患牙龈疾病的危险会增加17倍,牙齿脱落的危险会增加3倍。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洁牙护齿,保护口腔。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最新载文刊出“糖尿病患者护牙指南”,值得关注。  1.关注牙病四大信号 牙病有四大主要症状:①牙龈红肿、疼痛或出血;②牙齿脱落;③长期口臭;④咬合异常或假牙
【摘 要】随着网民人数的攀升,网络新闻评论正逐渐改变着舆论生态环境,甚至影响着舆情事件的走向,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也受到了冲击。本文以“央视批评星巴克”事件为例,从网络新闻评论引起舆情反弹出发,具体分析央视等传统媒体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传统媒体理性监督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评论 星巴克  一、相关概念综述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代表着媒体对评论对象的态度和倾向。随着网络媒体以及新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陈情表》作为抒情骈文中的名篇,多年来一直被编入初中语文课本。然而各种版本对“乌鸟私情”的注释,笔者不敢苟同。  旧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注解为:“〔乌鸟私情〕乌鸦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材的注解为:“〔乌鸟私情〕乌鸦反哺之情 。比喻人的孝心。晋成公绥《乌赋·序》:‘夫乌之为瑞久已,以其反哺识养,故为吉鸟。
【摘 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法律环境与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文章以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法律环境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上述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间的差异。研究发现:法律环境的改善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相比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对法律环境的反应更加敏感,法律环境的改善对民营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