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优先购买权问题研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界和实务界对于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一直争论不休,而权利性质的界定关系到权利的行使与保护,必须引以注意。本文旨在以股权对外转让是否取得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为切入点,对股权转让过程中股东的“反悔”行为进行类型化研究,以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关键词:出让股份;优先购买权;股东反悔
  一、股东优先购买权概述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指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转让其所享有的公司份额时,其他股东享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于第三人购买该出让股份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因股东优先购买权而产生的股权转让纠纷时有发生,出让股东在股权对外转让过程中是否可“反悔”也成为值得考虑的问题。
  二、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
  (一)“形成权说”
  “形成权说”以王泽鉴教授为代表,主张“优先权的行使附停止条件,须待义务人将标的物出卖于第三人时,方可生效。”①在司法判例中,也被多数法院所采用。该说认为,权利股东主张优先购买权时,双方即达成股权转让的合意,同时否认出让股东与第三人所签订的合同。出让股东因不履行此合同构成违约的,可要求主张优先购买权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而这也直接否定了出让股东的“反悔”行为。
  (二)“请求权说”
  “请求权说”则从促进交易及维护公司自治角度出发,认为股东优先购买权是一种选择权。由主张优先购买权的股东向出让股东发出要约,出让股东作出承诺之后双方即达成了股权转让的合意。同时该说主张此请求权具有与形成权同样的强制力,即“强制缔约优先”②。因此,即使在对外转让合同已履行的情况下,权利股东仍可通过法院强制其优先购买合同的履行。优先购买权的行使需双方达成合意,这也为出让股东“反悔”提供了可能。而从法律制度的演变进程来看,优先购买权为请求权的性质认定更加顺应公司自治的立法趋势。
  三、股东优先购买权的类型化研究
  出让股东的“反悔”问题看似五花八门,实际上却是有章可循的,通过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进行分类,可以对出让股东的“反悔”有更全面、更高效的认识。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71条的规定,对出让股东的反悔问题的研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对外转让股权未取得过半数股东的同意
  根据法律规定,反对股权对外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这是法律为反对股东设定的强制性义务;而对于出让股东,一方面,其可与反对股东缔结合同,并自主决定转让份额;另一方面,由于尚未构成“其他股东过半数”这一前提,出让股东得自行决定不再出卖股权。也就是说,出让股东可以反悔。事实上,股东优先购买权的目的是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當过半数以上股东不同意时,第三人无法进入公司,实际已经达到了维持人合性的目的,此时优先购买权也就没有必要了。
  (二)对外转让股权取得半数以上股东同意
  根据《公司法》第71条第3款的规定,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此时,股东的优先购买权程序被启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讨论:
  1.在其他股东主张优先购买权之前撤销出让决定
  权利的行使都有一个过程,请求权如此,形成权也不例外。如果出让股东在主张优先购买权的股东发出购买通知之前发出撤销出让的通知,应当认定其撤销行为有效。
  2.其他股东主张优先购买权
  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后于出让股东与第三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实践中优先购买权的纠纷多见于此。大部分法院引用“形成权”理论支持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③也有部分法院认为“主张优先购买权,不必然与出让股东达成转让合同”④,若其他股东只有购买意思表示却无实质行为,出让股东仍可将股权转让给第三人。⑤虽然笔者更加赞同“请求权说”,但在法律未予明示的情况下,法院的既有判决仍值得充分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最高法《公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六条指出:出让股东向第三人转让股权,“其他股东主张优先购买,股东明确表示放弃转让的,对其他股东的主张不予支持,但双方已经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或者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相当于认可了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请求权”性质,实际赋予了出让股东“反悔”的權利。
  实践中有几种特殊情形值得注意。一是出让股东与第三人的合同已履行,法院仍可依据优先购买权认定其无效,此时股东优先购买权超越股权善意取得。二是出让股东基于新的交易情况而改变交易条件,则需审查出让股东与第三人是否主观恶意;亦可委托中介机构以公司净资产为基础评估确定股权价格。三是股东优先购买权是否具有穿透效力。实践中,第三人为了避开优先购买权这一“拦路虎”,往往通过收购或入股目标公司的股东的方式间接控制目标公司。上海第一中院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该行为因明显规避法律而无效。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大量存在,而对该行为无论取证还是认定都很困难。
  3.双方达成撤销协议
  该种情形将主动权交到主张优先购买权的股东手中,因强制缔结合约在此时转变为主张优先购买权股东的权利,行使与否可由其自行决定。若其决定不再履行合同,也在事实上给了出让股东“反悔”的机会和可能。
  注释:
  ①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3页。
  ②参见李激汉:《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司法争议问题探析》,载《河北法学》,2014年第10期。
  ③如(2012)辰民二初字第42号、(2013)宁商申字第7号民事判决书。
  ④(2013)湛民二初字第409号民事判决书。
  ⑤(2014)济商初字第63号更是直接对出让股东的反悔行为予以肯定。
  ⑥参见(2012)沪一中民四(商)初字第23号民事判决书。
  参考文献:
  [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激汉.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司法争议问题探析.河北法学.2014(10).
  作者简介:
  台鑫鑫(1992.12~),女,河南焦作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
  张兰芳(1993.12~),女,四川巴中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非贫血性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的LH~75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0例非贫血性地中海贫血患者和100
摘 要:《担保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关键词:担保方式;契约自由;先履行义务  一、私法领域的应用实践  押金作为一种有效的担保方式,属于契
选言判断及其推理在日常思维与刑侦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刑侦工作中,在严格遵守形式逻辑关于选言判断及其推理的逻辑要求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和掌握其运用的特殊性,主要包括
随着我国高净值人士的增多,其财富传承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基于此,笔者将高净值人士财富传承面临的法律风险——债务风险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指出了高净值人士财富传承过程中存在
近年来在司法实务当中,嫌疑人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平台,违法取得被害人绑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银行卡上财物,甚或通过“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等平台,进一步扩大被害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企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春天”,而作为现代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生存
在交通事故损失的确定和赔偿中,对肇事受损机动车辆的损失是否包括贬值损失,贬值损失应当如何确定,是否应该赔偿等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各地实际处理中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做法。
摘 要:《物权法》颁布以后,占有开始从所有权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制度,其重要性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占有制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占有;物权法;善意;恶意  一、占有制度的沿革及性质  占有的性质在理论上的争论,也影响到立法。基于主流观点的差异,不同国家在立法上也又不同的规定,例如德国、瑞士民法典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