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的莆田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莆田位于福建中部沿海地区,西依戴云山脉,东邻台湾海峡,夹峙在福州与泉州之间。现代莆田以重商闻名,它独特的人文气韵为外人所不知。当地有这样一群人文守护者,以不同的方式挖掘、保护红砖厝、方言民谣、龙眼木雕等莆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经由他们,我们可以重新感知一地文化的兴味和温度,也得以发现更多文化自觉的可能性。
  “那时候年少,只是看着盖房子好玩,不知道盖这么一栋大房子要费多少心思。”外婆说,房子是永泰的师傅设计的,图纸一直改到第五回,太公才点头觉得好。他最满意的,就是大门坦顶层的凉亭,说它设计得清楚、漂亮,还有灯光。旧时,涵江晚上到处都是黑暗暗的,灯火有管制,这凉亭上装着从欧洲进口的白色的宝石灯,灯光通明,位置又这么高,整个涵江都能望得到。“全涵江就这个房子最明亮。”
  “马兰客”1933年开始建造,至1936年春季太公举家归国时还未正式落成。外婆虽然没有亲历建房的全过程,但对工匠做后期装饰的情形印象颇深,譬如贴砖、雕刻、彩绘、写楹联。厅房正面门窗两旁的主墙面上贴饰着琉璃彩花格瓷片,这些瓷砖真是好看,花纹好,颜色好,一百年不败色。这是当年从英国运来的,厦门的批发商进的货。当时很多建筑材料都是采用外国进口货,特别是从英国进口的“红毛灰”(水泥,因从红毛人——外国人处传来,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质量非常好,到现在还没开裂。
  “马兰客”的木雕、石雕,都是本地师傅的手艺,当年就是在院子里刻,然后将成品组装到墙上。以前的手艺人用功,手艺都很地道。大门坦两边砖柱的石雕、正厅门前两侧墙裙的浮雕、六角造型支柱柱础上的雕刻,既有文房四宝和博古题材,也有山水花草与祥瑞动物。二楼的廊檐完全回归传统的木构架建制,我借了一把竹梯爬到高处去看柱上梁架的细节,简直像是钻进了一个木雕博物馆每一处都精雕细刻,贴金描彩,圆雕、透雕、平雕等工艺均得到生动的运用。公妈龛的雕饰更是细致,木雕表面皆刷涂金漆,龛前设重案、供桌,相当考究。
  匾额、楹联、书法、绘画是中国传统家宅独有的装饰风格,加之太公读过私塾,毛笔字写得很好,颇有几分文人风度,他更是将自己的身份来历、精神祈愿都永固在建筑上了。“马兰客”上下两层,几乎每一处门额、窗框和柱栏都饰有匾额、楹联,其中多数是直接雕刻在砖石表面,这也是殷实、有底蕴的体现。主人的居住环境和祖籍渊源,通过青石门框上的楷体楹联道出:“门对文峰绶水秀,系传玳瑁锦江长”,正厅中门额上的楷体“九牧第”,表明主人系莆田望族唐代“九牧林”的后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家格言、道德说教体现在正厝的几副楹联之中:“一堂孝悌文公训,四壁云山杜甫诗”,护厝的门联则多偏重修身养性和附庸风雅,如“读书不求甚解,鼓琴足以自娱”。这么多门联和壁上字画,真是考验手艺和心力。
  “马兰客”的彩绘壁画亦独具特色。厢房两窗的旁边,配置着四幅用水泥磨洗的彩绘,题材分别是福星、禄星、寿星、和合二仙的拟人像,是用水磨的细小石子镶嵌出来的,这种石子当地俗称“绿豆砂”,形容像绿豆那么细小,楼上楼下那么多画,镶起来不知要用去多少工夫。这种工艺现在民间留存已经非常少了。
  这些装饰的完成,意味着“马兰客”大宅正式落成。1936年10月过厝(乔迁)时,请了戏班来演戏,戏台就搭在院子里,酒席办了三天三夜,戏也演了三天三夜,涵江城内很多人都跑过来看戏,整栋房子楼上楼下都挂着珠灯,亮晶晶的。外婆说,住在“马兰客”的头几年,真正是最欢喜,“我人生一世觉得那个时候是最热闹了。”后来,接连经过抗战、土改、“文革”,家中诸多变故,尝尽辛苦,如今生活又归于平静。转眼80年过去,她仍然留在“马兰客”,和这座建筑一起回忆着往事。   外婆常讲起太公太婆、外公、几个儿女以及他们各自的儿孙。马兰客养育了六代人,像藤上结瓜,枝枝节节都能展开许多故事,外婆讲到累了,就在藤椅上默默坐着。我们在傍晚离开之前,总要走到楼上去,从玉带似的绿色瓷斗式栏杆前经过,再穿过埕院上空的长廊,走到亭子里。当年13岁的外婆总是站在这里望远,“这房子漂亮、崭新,金碧辉煌,周围也不像现在被好多房子挡住,一望都能望极远。”再转过身看一看这间围拢的大宅院,真正是心目中“家园”的模样,外婆所讲述的,细细碎碎,也是牵系着整个家园的故事。
  在这所大宅中,有一副题额我最喜欢,每听一段故事,都要在心里回想一遍,它就刻在厢房正面的花格窗边——“得吾所,爱吾庐”。
  远古的八音
  老街乐队主唱光辉身着藏蓝布衫,头发剃得很短,浓眉大眼,是典型的莆田人的长相。他在台上唱着莆田方言的民谣,眉头紧锁,神情专注,歌声里有活脱脱的莆田人的生活画面,以及低低徘徊的悠远古意。
  莆田方言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声音之一,保留了大量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入声,构成完整的八音。清代学者钱大听提出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古音方面的论断,在莆田方言中可找到许多例证。这些唐以前中原古汉语的遗存在莆田方言中鲜活存在,并在日常生活中热热闹闹地传承下去。
  老街乐队唱的,就是汉民族古老的方言歌曲,独特的押韵、细微的回转,别具美感。莆田人听到这些歌谣会会心一笑,因为歌中唱的真是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走去踏聊(玩)》是乡下孩童相约去野的话语,是过年时老友相见的话语;《海龙王娶亲》说的是祈雨;《海谣》是海边渔民生活的写照——“日光出月头”,男人“打捕去讨鱼”,请“妈祖保平安”;《元宵夜》会让离家在外的莆田人眼眶红红,“搬了长板凳,阿公阿妈(爷爷奶奶)齐去占位置,戏台上十音八乐乐队演奏开始了”……令人不禁思乡,想起过大年、拜拜(拜神)、看“啊啊”(莆仙戏)的场景。
  莆田的年俗丰富而“坚定”,即使到今天,仪式感与氛围依然不减。喜庆热闹的节日离不开“十音八乐”——原为唐宋中原的宫廷雅乐,由历代躲避战乱的汉人南传,与乡间生活结合,形成新的音乐形式,其中有一种演奏乐器八角琴,是汉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老街乐队原是一支摇滚乐队,2008年,主唱光辉去了莆田黄石惠洋村,这个偏僻的乡村拥有众多会演奏“十音八乐”的艺人。他在当地结识了一位姓方的老人,方姓是莆田“十音八乐”的传承家族,现在还能看到代代相传的工尺谱。光辉将“十音八乐”融入创作,从2009年下半年起,老街乐队带着方言民谣到全国巡演,后来又几次回乡收集民谣、“乞丐书”“莆仙戏”等音乐形式。
  月似朦胧故乡远,方言民谣能让更多人感知南方的风土,认识它的宝贵之处,实是一大幸事。守望故乡的山、故乡的月,每一个生活片段,每一句熟悉的问候,都在提醒游子,毋忘乡音。
  Tips
  八角琴
  八角琴为莆田民间独有的乐器,也是汉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民间有制作八角琴的口诀:“鲎扇尾,梅花绞,弦搏双孩儿古钱,还有一蜥蟠琴杆。”“鲎扇尾”,指琴头形似八仙之汉钟离所携的芭蕉扇,用鲎的凹凸来比喻,海洋文化感强。“梅花绞”是指弦轴部分雕刻成老干梅花的形状,寓意思念故乡、泪流成千,后引申为思念过南洋的郎君。“双孩儿古钱”指琴码部分,用黄杨木雕刻两个童子,各抱一古钱,弦线从古钱中间穿过。“蜥蟠琴杆”是指在琴杆靠音箱部位雕有一龙,四爪紧抓琴杆,这龙是由一整块木料雕凿而成。
  木雕的最高价值
  木兰溪水面开阔,暮春时的景色十分温润。位于木兰溪上游的仙游县坝下村,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木雕村,下游涵江黄石则是莆田现代能工巧匠的汇集之地。
  莆田出巧匠,尤以木雕最为突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名画《听琴图》里有一张琴桌,线条清简,造型内敛雅致,据说是莆田仙游人蔡京进献给宋徼宗的兴化(旧指莆田)木雕。
  莆田木雕“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清末民间大师涌现,比如擅做人物的廖熙,作品获得过巴拿马万国会金奖。故宫馆藏的数件木座作品,证明莆田木雕曾直供皇家,拥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莆田木雕中,最传统、难度最高的是龙眼木根雕。我拜访了福建龙眼木根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闵国霖。75岁高龄的他套着工作眼,正给龙眼木雕的局部加深线条。他站在灯光下,和木雕对视,像是朋友对话。
  闵国霖的雕塑工作室内堆放着一些原始木料,大多是龙眼木。龙眼木是莆田最传统的木料,大的龙眼木需要到乡间、山边去找,树龄基本都在五六十年以上,形体大而丰富,造型奇崛,流动的肌理,天然的色泽,充满想象力。龙眼木雕成品的色泽像红木,古朴稳重,颇具古典美。闵国霖一直坚持做龙眼木根雕,根雕本就是木雕中难度最高的,而龙眼木硬、脆、疤瘤多,雕刻难度尤其大,现在做的人已经很少,但“它们是独一无二的,其他木雕可以复制,但根雕不行。”
  木雕很讲究天人合一。龙眼木姿态万千,本身就像是有灵魂,所以龙眼木雕更多保留了木头本身的形态,“相形度势,稍加雕琢”,“求其神、忘其形、顺其韵”。了解木料就像了解朋友,有时候一拍即合,有时候需要磨合几个月甚至几年,等待灵感乍现。熟悉木料的首要功夫就是“看”,“近看肌理,远看整体,白天看,晚上看,光线不同木头的感觉不一样。”
  莆田木雕以圆雕见长,有两个独具特色的传统技法: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能够“一斧顶九凿”,用斧头砍劈出坯,讲究稳准快,几斧下去,木雕的精气神呼之欲出;雕刻小件,打坯口诀是“五头抱一头”,木雕各部分的比例基本确立。这两样“斧子功”至少需要练上5年才能出师。
  闵国霖的几个学生正在工作区打坯。除了选材和构思,木雕的工艺流程包括泥塑、粗坯、细坯、修光、推漆(上漆)等,每一套都有二三十种工具。闵国霖做木雕还遵循着传统技法,比如上漆,用漆树上割下来的漆胶配置成天然青漆,讲究在阴天时制作,需要经过打磨、擦漆、上色等四五道工序。20世纪60年代莆田盛行的“眠床”(也称架子床),床上的漆就是这么推出来的,木雕师傅自己调漆,用的是温暖的朱砂红。眠床是当年莆田人结婚的“三大件”之一,三面围屏,雕山水、花鸟、人物,其上描金,半空横出抽屉、小柜,床脚还有许多雕刻。
  家具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木雕作品,在细微处展现莆田人的生活意趣。莆田人会用龙眼木做一些生活小件,如圆木凳,线条舒张,颇具明式家具的意韵。2000年前后是红木家具最流行的年代,莆田人的客厅里大都摆放着根雕茶桌,桌边常有观音等木雕佛像。如今,中国高端红木市场仍有60%份额属于莆田仙游县,那里是“仙作”古典家具工艺流派的诞生地,也是重要的木材交易中心。
  莆田多庙宇,因此佛像雕刻一直是莆田木雕的重要题材。闵国霖从雕塑专业科班毕业后,师从莆田老艺人,曾为福建四大禅林之一、始建于南朝的莆田广化寺雕塑佛像,为此,师徒俩曾有6年时间驻扎在全国各地庙宇,研究历代佛像,“在寺院里干活,晨钟暮鼓,每天就研究这一件事。”
  闵国霖带我们参观了他的作品收藏室,在灯光的照射下,能够清清楚楚地捕捉到最细微的线条神韵,感觉到木雕师在刀锋上所下的功夫。闵国霖说:“几十年如一日,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非常幸运。”从古至今,莆田工艺的面目是由无数匠人一刀一刀塑造出的,这种专注的氛围和情怀,是莆田工艺的最高价值所在。
  Tips
  莆田其他民艺
  纸扎
  在莆田人庆寿、结婚、开光、告竣、安土、巡游等不同的民俗活动上都可以看到纸扎祭品。莆田纸扎用麦秸、竹子、纸等扎制人物、动物、房屋等,集剪纸、绘画、草编、竹扎和裱糊等技艺于一体,是民间一项绝活。莆田梧塘黄氏纸扎传承六代,已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他文献
不经意间车速就会上到160公里,而当你车速已达180公里甚至更高时,依旧会有车从旁边嗖嗖地飞过。可即便这样,这里的交通事故却很少发生。    生活在都市,买了再好的车,堵车、停车难和乱闯马路的行人总是弄得人完全失去了开车的乐趣。好不容易决定逃离这纷乱而去旅行,又要大飞机转小飞机,转火车再转巴士,还有可能随时被一帮不认识的所谓“团友”互相拖累——真是够了!什么时候才能自在地听着V8引擎的轰鸣,畅快地
行者档案  林聪,香港人,首位担任西藏转世者拉章理事的汉族人,多个日本朝圣组织的“先达”,著有《与西藏有缘》《一步一如来》等作品,畅销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作者出于信仰而热衷于朝圣,除多次进入西藏外,亦先后完成日本京都多个系列巡拜、四国遍路徒步修行,甚至为参考其他宗教的朝圣传统,徒步1000公里,走过跨越欧洲多国的千年朝圣古路。京都  日本人的朝圣之地  公元804年,新一批日本遣唐使的船队靠岸,
来到帕劳,我们开始重新定义什么是海,什么是地,什么是梦幻,什么是天堂。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撒落着无数璀璨的明珠,帕劳就是其中的一颗。这里没有被开发的公共海滩,所以一切都是原始的。椰风树影水清沙幼我觉得都不足以形容帕劳的震撼,更多惊喜还是来到这里后自己去发现。也许它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样洁白工整,但那些从树上掉落的椰子和树叶,那些躲藏在沙地里的大大小小的寄居蟹,都是大自然以自己的方式在讲述生命的故事,
从1995年起,我经常驻扎在陕北延川,研究窑洞的营造技艺,记录石匠、木匠、风水先生和窑洞居民的生活、文化传统。  我特别喜欢『营造法式』这个词,它代表的不仅是一种建造技艺、一种规矩,更是一种人居观。在中国,这个词常常让人联想到结构精细的古建、融汇工匠巧思的古桥、古塔等,窑洞和它们不同,但我认为它是中国的另一种营造法式。
跟着丹增喇嘛去朝圣  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塔尔寺现有喇嘛七百多人,大多数是腼腆淳朴而又十分好客的藏族兄弟。我在弥勒殿12岁等身弥勒佛像前认识了丹增喇嘛。这个穿着绛红袍子有着黝黑脸庞的喇嘛,清澈的眼睛,黑眼仁很大。在他的讲述下,我才知道原来弥勒佛像里面装的是宗喀巴大师的头发和他的袈裟碎片。  “宗喀巴大师是化身凡人的文殊菩萨,这是真的吗?”丹增喇嘛没有正面回答,他反问道:“菩提树是长在热带地
拍摄数据  拍摄时间:2013年2月  拍摄地点:尼泊尔  拍摄设备型号:  NIKON D3S  光圈:F/4  速度:1/1250s  照片简介  曾经有网友说“友好源自幸福,善良源自信仰”,在尼泊尔每天都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无论语言是否相通,只要问候namaste(尼泊尔语,你好的意思),就能换来真挚的微笑,微笑里散发着友善、幸福、真诚和快乐,俨然让你觉得忘记身在异乡。这个孩子是在尼泊尔云
2016 年11 月21 日起,新加坡航空的全资区域子公司胜安航空将开通中国福州直飞新加坡的航线,每周执飞四班。随着该航线的开通,胜安航空的航线网络将覆盖包括中国大陆8个航点(长沙、成都、重庆、昆明、深圳、武汉、厦门及福州)在内的14 个国家的52 个目的地,联结新加坡航空网络,将覆盖到世界100 多个城市。新航线由波音B737-800 执飞,拥有经济舱和商务舱,并有高达30 公斤经济舱行李托运限
日本人为  什么爱吃鲸  因为被禁止在南极海域捕鲸,日本从政府官员到地方渔民都怨声载道。事情闹到海牙国际法庭,就不单是区区口腹之欲了,捕鲸行为背后的各方利益,非升斗小民所能想象。  实际上,日本人吃鲸,不像许多人想象中那般野蛮。一如日本料理的其他菜式一样,鲸鱼的烹调细节被抠得极其精准:老式店铺里备有花鲸的肉片,留皮,汆烫得恰到好处;也可以做成生鱼片,以柑橘汁配酱油、萝卜泥制酱,取鲸肉布满网状脂肪的
摘要:“溶液的配制与分析”在传统理解上是实验课,其实也是“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课,更是“实验”与“概念”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的“综合”课。“溶液的配制与分析”的教学设计,具有教学内容的“大风范”、教学过程的“强逻辑”和学生活动的“多层次”等特点,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浓度表达方式因要求不同的演变,并获得自身关于溶液浓度知识的自然“生长”。  关键词:溶液的配制与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文章编
《国家地理》旗下的杂志《Destination of a Lifetime》最新一期推出一张“全球十佳书店”的榜单,南京先锋书店是中国以及亚洲唯一上榜的书店。这些既美又有创意的书店,每一家都代表一种梦想中的生活,那本你想入手却一直找不到的书,也许就安静地躺在其中的某个角落。    南京先锋书店  美国的CNN和《国家地理》同时将这家书店称为“中国最美书店”。  创办于1996年,最初是一个17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