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爽姐点赞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u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哈……”还没进家门,就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啊! 错不了,是我的爽姐,亲亲的大表姐!
  “哇,大学生回来了。”爽姐满脸灿烂的笑,“姑姑,青儿回来了!”她冲着屋里喊道。我还没张嘴说话,爽姐利索地从我手里拉过箱子,左手顺势接过我的书包,“我的天,好重啊,里面装着书山呐!”我笑道:“书山有路嘛。”说说笑笑,我们走进屋里。
  在我们兄弟姐妹中,爽姐的豪爽是出了名的,去超市抢着付款的是她,去郊外旅游抢着背包的是她,为我们吃苦受累的也是她!
  记得那年秋天回老家,我们几个上山摘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好漂亮!远望去,蓝天,白云,青山,满眼的柿子,哇,家乡好美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我脱口而出。“瞧,咱们的诗人又开始抒情了。”爽姐大声向我们几个说着,“走吧,摘柿子才是最好玩的,是吧,兄弟们?”爽姐撺掇着。
  来到树下,望着可爱的柿子,好想立马摘一个,狠狠地咬一口。可谁上树摘啊?大家几乎同时向爽姐看去。爽姐摇着头说:“我可不上树,我恐高。”大家几乎又同时地“啊”了一声。我急了,“爽姐,我们全指望你了,你不行,那……”“噗”的一声,爽姐笑了,“逗你们玩呢,你们瞧好吧。”说完,爽姐把袖子一撸,双手一搓,噌噌上了树,踩着大树杈,站在树上,好像一位侠女,那身蓝色的牛仔装为她平添了几分英气。不一会儿,她手提着一小袋柿子下了树,“开吃吧!”爽姐豪爽地一挥手,我们一拥而上,吃了个不亦乐乎。猛抬头,看爽姐,她只是满意地看着我们在享受美味,手臂上有几道划痕很显眼,我心里暖暖的。
  “爽姐,你真棒!”爽姐把头一甩:“谢了!”我们笑了,笑声似乎染红柿子,染红了树叶。
  爽姐,豪爽、仗义、爱心满满,我为她点赞!
  【简评】
  作文从“爽”的“性格豪爽”这个方面入手来选材,选了一个性格豪爽的女孩子来表现主题,成功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用600字左右的短篇来成功刻画一个人物,对于初中生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刻画人物的方法要把握到位。这位学生巧妙地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入手,把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得很准确。例如:“哈哈大笑”,表现爽姐的大大咧咧;拉箱子,接书包,动作利索;上树摘柿子,撸袖子,搓手,完全是“女汉子”的作风。这些都是围绕“爽”字来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可感,生活气息浓厚。值得一提的是,人物的特寫为渲染人物的“爽”平添一个亮点,“站在树上,好像一位侠女,蓝色的牛仔装为她平添了几分英气”。结尾干净利落,照应题目。
其他文献
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卷一   1,考城隍, 2,耳中人 3,尸变  4,喷水⑴ ,5,瞳人语 6,画壁  7,山魈 8,咬鬼, 9,捉狐  10,荞中怪 ,11,宅妖 12,王六郎   13,偷桃, 14,种梨 15,劳山道士  16,长清僧, 17,蛇人 18,斫蟒   19,真定女, 20,犬奸 21,雹神  22,狐嫁女, 23,娇娜 24,僧孽  25,
竹林村是秦岭脚下华川县的一个小山村,以前村子东西两边,各有一条从秦岭小敷峪流出的小溪,缓缓地流着,要是站在高山顶上望去,就像系在村腰上的两条绿色的绸带。溪水一年四季“哗啦哗啦”的流着,奏出一首首优美的乐曲,树上的麻雀也不甘寂寞,在欢快地唱歌,似乎在与溪水声心照不宣,构成了一首动人的交响曲。每当东方露出鱼肚白,山村的黎明在鸡笼里睁开了眼睛。随着阵阵的雄鸡报晓声,拥抱了一夜,亲吻了一夜的月牙,依依不舍
1. 东坡肉  苏轼被贬到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  2. 苏轼退房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叙述着眼于交代、介绍,使读者明白、了解某个客观事实,而描写着眼于刻画、描摹,重在表现细微之处或侧面局部,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和情感体验。比如“他抱着猫走了过来”,这是叙述,主要在交代过程,说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忧伤地流着泪,把那只白色的小猫搂在怀中,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步慢慢地挪了过来”,这一段是描写,描摹了这件事中人物的形态、动作、表情,其作
【知识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与交流等三大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是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口语交际题”在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这要求考生在平时应加强口语交际题训练。  【题型解说】  题型一:转述
浪淘沙  苏 轼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喜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这首词无题,或云“探春”。这是苏轼词中唯一一首“浪淘沙”,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702)正月,是他最早的词作之一。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此时苏轼出京初至杭州通判任,时年三十七。  词作记述苏轼冬春之交,出东城踏看春情。此刻的苏轼,政治上小
“啦啦……”哼着新编的小曲,接过妈媽手中递过来的垃圾,我高兴地下楼扔垃圾。  楼梯口,一抹夕阳悄无声息地染红了临窗的墙壁,渲染出一份宁静和美好。从窗口向外望去,天空湛蓝得如洗过一般,分外澄澈,令人的心,也不禁在此时悄悄宁静了下来。  我渐渐地放慢了脚步,却猛然瞅见二楼住户的门前静静地“蹲”着一袋垃圾。火红的包装,分外惹眼。  不知不觉,我就走到了它的面前。此刻,已是夕阳西下,收垃圾的老婆婆今天该不
最早见到“翠微”一词,应该是在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中,“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对后两句的解释,大都是“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  其实,这里的“翠微”还是解释为“山腰”为好。苍,已经是指深绿,比青翠还要好。在古代,翠微,本来就是指山腰幽深处。《尔雅·释山》里说,“未及上,翠微”,怕大家不明白,郭璞又注曰:“近上旁陂。”“未
“下个月的演出,你去弹那首独奏的《致爱丽丝》吧!”钢琴老师坐在琴旁,和蔼地说道。  我立在老师身旁,惊讶地瞪大了双眼。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老师的一众学生中并不是最优秀的。  我刚想开口拒绝,却被老师打断:“这对于你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试试呢?加油,老师相信你!”  我的心中塞满了欣喜与紧张,马上投入到高强度的练习中。可有一段高难度乐章令我焦急非常,每次弹奏时总得有或大或小的失误。  演出
【摘要】根据听课教师的反映,这还是一堂比较成功的有创新的文言文公开课,完成了预计的目标,也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上有了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  【关键词】教学反思;公开课;《寡人之于国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校承担了一个江苏省教研室 “十二五”的重点课题《幸福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为了展示研究的成果,我有幸被选为开课人。一般这样的公开课总要选容易出彩又比较好上的文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