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人们在患了该病后,大都很难察觉。有的老年人即便出现了腰腿疼痛等症状,也往往认为是年岁大造成的,并未在意。多数患者直到发生骨折后才会意识到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因此,如何尽早地发现骨质疏松症就成了防治该病的关键。为此,专家告诉我们,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若出现以下症状中的一种,就应考虑自己可能患了骨质疏松症。
如何尽早地发现骨质疏松症
1.腰背疼痛: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这是因为当人们患了骨质疏松症后,其椎体骨的骨小梁会发生萎缩,导致椎体变形,使脊柱前屈。这时,腰部的肌肉为了纠正脊柱的前屈,会加倍地收缩。若此种情况长时间地存在,就会使人腰背部的肌肉出现疲劳,甚至痉挛,从而产生疼痛。这种疼痛可沿着患者的脊柱向两侧扩散。当患者处于仰卧位或坐位时,这种疼痛会减轻。当患者处于直立位(尤其是长时间站立)或弯腰、运动、咳嗽、用力大便及清晨醒来时,这种疼痛会明显加重。另外,一些骨量丢失较多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此类患者可出现腰背部(脊柱棘突附近最为明显)有强烈的压痛及叩击痛。这种疼痛一般可在2~3周后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转变为慢性腰痛,并可能伴有四肢放射痛、双下肢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2.身体变矮,出现驼背:此类症状多发生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腰背疼痛后的2~3年内,并会逐年加重。这是因为人脊椎椎体的前部大多由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尤其是第11胸椎、第12胸椎及第3腰椎)是身体的重要支柱,其负重量极大。当人们患了骨质疏松症后,人脊椎的支撑力会下降。这时,在体重的压迫下,人的脊椎就会变形,向前倾斜,形成驼背。同时,每个椎体之间的距离也会缩短2毫米左右,使患者的平均身高缩短3~6厘米。
3.呼吸功能下降:一些骨质疏松症患者会经常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弯曲的脊椎会导致其胸廓发生畸变,从而压迫其肺部,导致其肺的换气量明显减少。
4.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严重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甚至缩短其寿命。一般来说,较轻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多发生在桡骨部位,而较重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多发生在腰椎、股骨上端和髋骨等处。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若出现上述4种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就应当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包括生化检查(如检测患者的骨钙素、尿羟脯氨酸、血清总钙和血清无机磷等指标)和X线检查等。
如何治疗骨质疏松症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一是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二是解除患者的腰背疼痛。由于骨质疏松症是由骨钙流失和性激素减少所引起的。因此治疗该病应以使用钙剂、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二膦酸盐类和雌激素等为主。
1.钙剂:目前,临床上主张50岁以上健康的中老年人每天至少应补充800~1000毫克的钙,而已经患了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或绝经后的女性每天至少应补充1000~1500毫克的钙。补充钙剂可选择碳酸钙、氯化钙、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等。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单纯地补钙能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几率,但补钙至少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应在饭后服用钙剂,而且在每次服用钙剂后最好饮用200毫升以上的清水,以防止尿路结石的形成。另外,维生素D具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将维生素D制剂与钙剂联合起来使用。目前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有鱼肝油等。
2.二膦酸盐类药物:二膦酸盐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的新型抗骨质疏松药。该类药物具有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的作用。目前常用的二膦酸盐类药物有羟乙膦酸盐(又叫依替膦酸盐)、氯甲二膦酸盐(又叫骨膦)、帕米膦酸盐、阿仑膦酸盐(又叫福善美)、替鲁膦酸盐、利塞膦酸盐等。其中阿仑膦酸盐用于治疗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效果极佳。需要注意的是,该类药物宜空腹服用,服用后应立即饮温开水500~1000毫升。另外,由于该类药物与钙剂、抗酸药物或其他口服药物同时服用时会影响其药效。因此,人们应在服用完该类药物至少半小时以后,再服用其他药物。
3.雌激素:临床研究发现,绝经后的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这与其体内雌激素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专家建议绝经后的女性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除了可按上述方法进行服药治疗外,还应及时地补充雌激素,否则是不会起到明显效果的。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雌激素类药物主要有:结合型雌激素(又叫复合雌激素,其主要成分为马烯雌酮)、戊酸雌二醇和尼尔雌醇等。其中结合型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率高达6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女性在单独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时容易引起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因此女性在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时,应同时使用孕激素。目前常用的孕激素制剂有安宫黄体酮、利维爱和倍美力片等。另外,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的女性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子宫和乳腺检查,同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雌激素,切不可擅自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4.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具有促进肠道内的钙离子吸收、增加远曲肾小管对尿钙的重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常见的甲状旁腺激素制剂有罗钙全等。罗钙全又叫钙三醇,其用法为每日服1~2次,每次服0.25微克。
>>链接
教你自测骨质疏松症
如果你已经过了50岁,那么请回答以下十个小问题:
1.你是否已经绝经?
2.你是否不经常服用钙剂?
3.你每周的运动时间是否少于5个小时?
4.你每周晒太阳的时间是否少于3个小时?
5.你每天的吸烟量是否超过10支?
6.你每天是否喝100毫升(2两)以上的白酒或喝2瓶以上的啤酒?
7.你是否曾经或经常出现腰腿疼痛的症状?
8.你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发生了骨折?
9.你是否连续应用过3个月以上的地塞米松、可的松等激素类药物?
10.和年轻时相比,你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以上?
如果你的答案中有1~2个“是”,就表明你有患上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如果你的答案中有3~5个“是”,说明你已经患上了骨质疏松症,需要接受治疗。如果你的答案中有5个以上的“是”,则说明你已经患上了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需要马上进行治疗,否则随时都有发生骨折的危险。
如何尽早地发现骨质疏松症
1.腰背疼痛: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这是因为当人们患了骨质疏松症后,其椎体骨的骨小梁会发生萎缩,导致椎体变形,使脊柱前屈。这时,腰部的肌肉为了纠正脊柱的前屈,会加倍地收缩。若此种情况长时间地存在,就会使人腰背部的肌肉出现疲劳,甚至痉挛,从而产生疼痛。这种疼痛可沿着患者的脊柱向两侧扩散。当患者处于仰卧位或坐位时,这种疼痛会减轻。当患者处于直立位(尤其是长时间站立)或弯腰、运动、咳嗽、用力大便及清晨醒来时,这种疼痛会明显加重。另外,一些骨量丢失较多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此类患者可出现腰背部(脊柱棘突附近最为明显)有强烈的压痛及叩击痛。这种疼痛一般可在2~3周后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转变为慢性腰痛,并可能伴有四肢放射痛、双下肢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2.身体变矮,出现驼背:此类症状多发生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腰背疼痛后的2~3年内,并会逐年加重。这是因为人脊椎椎体的前部大多由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尤其是第11胸椎、第12胸椎及第3腰椎)是身体的重要支柱,其负重量极大。当人们患了骨质疏松症后,人脊椎的支撑力会下降。这时,在体重的压迫下,人的脊椎就会变形,向前倾斜,形成驼背。同时,每个椎体之间的距离也会缩短2毫米左右,使患者的平均身高缩短3~6厘米。
3.呼吸功能下降:一些骨质疏松症患者会经常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弯曲的脊椎会导致其胸廓发生畸变,从而压迫其肺部,导致其肺的换气量明显减少。
4.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严重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甚至缩短其寿命。一般来说,较轻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多发生在桡骨部位,而较重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多发生在腰椎、股骨上端和髋骨等处。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若出现上述4种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就应当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包括生化检查(如检测患者的骨钙素、尿羟脯氨酸、血清总钙和血清无机磷等指标)和X线检查等。
如何治疗骨质疏松症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一是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二是解除患者的腰背疼痛。由于骨质疏松症是由骨钙流失和性激素减少所引起的。因此治疗该病应以使用钙剂、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二膦酸盐类和雌激素等为主。
1.钙剂:目前,临床上主张50岁以上健康的中老年人每天至少应补充800~1000毫克的钙,而已经患了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或绝经后的女性每天至少应补充1000~1500毫克的钙。补充钙剂可选择碳酸钙、氯化钙、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等。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单纯地补钙能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几率,但补钙至少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应在饭后服用钙剂,而且在每次服用钙剂后最好饮用200毫升以上的清水,以防止尿路结石的形成。另外,维生素D具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将维生素D制剂与钙剂联合起来使用。目前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有鱼肝油等。
2.二膦酸盐类药物:二膦酸盐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的新型抗骨质疏松药。该类药物具有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的作用。目前常用的二膦酸盐类药物有羟乙膦酸盐(又叫依替膦酸盐)、氯甲二膦酸盐(又叫骨膦)、帕米膦酸盐、阿仑膦酸盐(又叫福善美)、替鲁膦酸盐、利塞膦酸盐等。其中阿仑膦酸盐用于治疗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效果极佳。需要注意的是,该类药物宜空腹服用,服用后应立即饮温开水500~1000毫升。另外,由于该类药物与钙剂、抗酸药物或其他口服药物同时服用时会影响其药效。因此,人们应在服用完该类药物至少半小时以后,再服用其他药物。
3.雌激素:临床研究发现,绝经后的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这与其体内雌激素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专家建议绝经后的女性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除了可按上述方法进行服药治疗外,还应及时地补充雌激素,否则是不会起到明显效果的。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雌激素类药物主要有:结合型雌激素(又叫复合雌激素,其主要成分为马烯雌酮)、戊酸雌二醇和尼尔雌醇等。其中结合型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率高达6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女性在单独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时容易引起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因此女性在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时,应同时使用孕激素。目前常用的孕激素制剂有安宫黄体酮、利维爱和倍美力片等。另外,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的女性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子宫和乳腺检查,同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雌激素,切不可擅自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4.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具有促进肠道内的钙离子吸收、增加远曲肾小管对尿钙的重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常见的甲状旁腺激素制剂有罗钙全等。罗钙全又叫钙三醇,其用法为每日服1~2次,每次服0.25微克。
>>链接
教你自测骨质疏松症
如果你已经过了50岁,那么请回答以下十个小问题:
1.你是否已经绝经?
2.你是否不经常服用钙剂?
3.你每周的运动时间是否少于5个小时?
4.你每周晒太阳的时间是否少于3个小时?
5.你每天的吸烟量是否超过10支?
6.你每天是否喝100毫升(2两)以上的白酒或喝2瓶以上的啤酒?
7.你是否曾经或经常出现腰腿疼痛的症状?
8.你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发生了骨折?
9.你是否连续应用过3个月以上的地塞米松、可的松等激素类药物?
10.和年轻时相比,你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以上?
如果你的答案中有1~2个“是”,就表明你有患上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如果你的答案中有3~5个“是”,说明你已经患上了骨质疏松症,需要接受治疗。如果你的答案中有5个以上的“是”,则说明你已经患上了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需要马上进行治疗,否则随时都有发生骨折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