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行业是一个高危险的施工行业,也是我国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部门之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管理体制、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都得到了不断深化。其中,建筑行业中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就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针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以确保建筑安全施工。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问题
一、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施工单位方面。第一,建筑施工多为高处作业。露天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建筑工程的结构复杂,工期相对紧迫,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多个单位多个工种相互配合。进行立体交叉作业,这些也决定了建筑施工极具危险性,这期间,若安全管理工作处理不到位,就会导致建筑工人工作防護不当,进而导致建筑施工中突发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伤亡事故。
第二,当前,建筑施工行业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手工劳动操作仍为目前建筑行业所采取的主要作业方式,繁重的体力劳动操作极易让人产生疲劳而导致注意力分散,操作失误也增多,致使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第三,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线作业人员,大多来自贫困山区的农民工,并且临时员工很多,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安全防护意识非常淡薄,仅把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培训看作走过程。同时也缺乏应有的施工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证操作和跨专业操作,甚至还出现不带安全帽和不系安全带等一系列违规现象。
第四,当前,为追逐眼球效应,我国建筑物不断向着“高、大、奇”方向发展。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专业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建筑施工中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对建筑施工的标准和规范也不甚明了,无法掌握新时期的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使得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技术不到位,并没有认真履行其应发挥的职责作用,致使安全管理工作上下脱节,无法落实安全管理技术措施,这也使得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经常发生。
第五,履行其安全监管职责,忽视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无法主动开展施工过程中的有效安全监理工作,即使发现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也没有按照规定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合理处罚,无法及时督促建筑施工单位进行适时整改,从而导致监理单位有法不依。
第六,建筑单位的领导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的建筑单位根本就不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建筑施工安全保障人员,致使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处于真空状态。
2.企业竞争方面。第一,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多接施工任务,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揽工程任务,甚至常常出现越级承包和无资质分包的违法现象,从而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中出现承揽工程的恶性竞争,只关注工程施工工期,只重视降低工程成本造价,只追求工程施工利益,而对建筑人员的劳动安全保障却视而不见,无法真正落实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第二,随着建筑施工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无法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于是,为了节约工程成本造价来增加利润的上升空间,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在中标后并不会投入应有的资金来购置必要的安全管理设备,这样就容易造成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器材和工具的缺失,严重削弱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防护能力,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几率增加,往往造成建筑施工工程的无序化。
3.设计单位方面。第一,设计单位在勘察过程中,因为质保体制不健全,无法落实质量责任制,导致建筑工程的勘察深度不够,无法保证勘察设计质量,也无法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标准,造成建筑工程施工中结构隐患大量存在。
第二,在设计单位中,部分设计人员对建筑工程的受力路线不了解,只重视设计强度计算上的安全需求,却忽视了建筑使用强度极限状态,盲目追求多强度而少耐性,造成建筑产品的局部受力过大等问题,直接威胁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安全。
4.行政监管方面。在行政监管方面,虽然国家制定和颁发了大量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但是个别建设相关部门并没有真正重视和落实这些文件精神以及安全管理制度,无法对应该纳入安全监督管理的建筑施工工程进行有效地行政监管,也无法实现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进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二、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第一,加强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各级建设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其法定的监管职责,严格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力度,完善我国建筑市场的安全管理机制,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秩序。
第二,落实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制。施工单位要完善自身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落实生产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建筑施工的生产安全。
第三,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生产安全培训。严格依照建设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建筑施工人员的日常生产安全教育工作,渗透安全防护意识,在经过严格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上岗。另外,还要不断加大设备更新、安全设施维护、劳动者个人防护资金的投入,为生产中的关键安全设施配备足够的安全保障系统,争取从根本上改变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在进行新建、改扩建工程中要认真坚持“三同时”、“五同时”原则,确保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要大力培养安全人才,壮大安全技术队伍和丰富人才贮备,并提高其工作待遇。
第四,理顺企业安全工程学科学术地位,积极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和企业评 价工作。目前,我国有关机构拟打算将安全学科从原来的二级升为一级,并将“安全工程与技术”更改为“安全科学与技术”。这一变革将提高安全科学的知识含量、适用范围、技术水平并进一步规范化,势必会加快我国与国际先进安全科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接轨工作。企业应积极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以保证本单位的安全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发生事故后要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事故上报和调查、分析,事故的处理坚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落实防范措施和进行群众教育,从根源上起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的作用与效果。对违章、违反操作规程的人员要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尤其是对屡次违章、违反操作规程的单位和个人要从重处罚,并按照《重大事故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总之,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而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是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有利于改善施工现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行政主管单位,都要认真分析和对待建筑安全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切实有效的可行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领域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建筑工人顺利施工,为提高建筑质量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问题
一、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施工单位方面。第一,建筑施工多为高处作业。露天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建筑工程的结构复杂,工期相对紧迫,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多个单位多个工种相互配合。进行立体交叉作业,这些也决定了建筑施工极具危险性,这期间,若安全管理工作处理不到位,就会导致建筑工人工作防護不当,进而导致建筑施工中突发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伤亡事故。
第二,当前,建筑施工行业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手工劳动操作仍为目前建筑行业所采取的主要作业方式,繁重的体力劳动操作极易让人产生疲劳而导致注意力分散,操作失误也增多,致使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第三,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线作业人员,大多来自贫困山区的农民工,并且临时员工很多,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安全防护意识非常淡薄,仅把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培训看作走过程。同时也缺乏应有的施工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证操作和跨专业操作,甚至还出现不带安全帽和不系安全带等一系列违规现象。
第四,当前,为追逐眼球效应,我国建筑物不断向着“高、大、奇”方向发展。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专业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建筑施工中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对建筑施工的标准和规范也不甚明了,无法掌握新时期的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使得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技术不到位,并没有认真履行其应发挥的职责作用,致使安全管理工作上下脱节,无法落实安全管理技术措施,这也使得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经常发生。
第五,履行其安全监管职责,忽视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无法主动开展施工过程中的有效安全监理工作,即使发现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也没有按照规定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合理处罚,无法及时督促建筑施工单位进行适时整改,从而导致监理单位有法不依。
第六,建筑单位的领导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的建筑单位根本就不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建筑施工安全保障人员,致使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处于真空状态。
2.企业竞争方面。第一,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多接施工任务,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揽工程任务,甚至常常出现越级承包和无资质分包的违法现象,从而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中出现承揽工程的恶性竞争,只关注工程施工工期,只重视降低工程成本造价,只追求工程施工利益,而对建筑人员的劳动安全保障却视而不见,无法真正落实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第二,随着建筑施工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无法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于是,为了节约工程成本造价来增加利润的上升空间,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在中标后并不会投入应有的资金来购置必要的安全管理设备,这样就容易造成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器材和工具的缺失,严重削弱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防护能力,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几率增加,往往造成建筑施工工程的无序化。
3.设计单位方面。第一,设计单位在勘察过程中,因为质保体制不健全,无法落实质量责任制,导致建筑工程的勘察深度不够,无法保证勘察设计质量,也无法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标准,造成建筑工程施工中结构隐患大量存在。
第二,在设计单位中,部分设计人员对建筑工程的受力路线不了解,只重视设计强度计算上的安全需求,却忽视了建筑使用强度极限状态,盲目追求多强度而少耐性,造成建筑产品的局部受力过大等问题,直接威胁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安全。
4.行政监管方面。在行政监管方面,虽然国家制定和颁发了大量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但是个别建设相关部门并没有真正重视和落实这些文件精神以及安全管理制度,无法对应该纳入安全监督管理的建筑施工工程进行有效地行政监管,也无法实现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进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二、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第一,加强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各级建设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其法定的监管职责,严格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力度,完善我国建筑市场的安全管理机制,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秩序。
第二,落实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制。施工单位要完善自身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落实生产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建筑施工的生产安全。
第三,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生产安全培训。严格依照建设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建筑施工人员的日常生产安全教育工作,渗透安全防护意识,在经过严格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上岗。另外,还要不断加大设备更新、安全设施维护、劳动者个人防护资金的投入,为生产中的关键安全设施配备足够的安全保障系统,争取从根本上改变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在进行新建、改扩建工程中要认真坚持“三同时”、“五同时”原则,确保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要大力培养安全人才,壮大安全技术队伍和丰富人才贮备,并提高其工作待遇。
第四,理顺企业安全工程学科学术地位,积极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和企业评 价工作。目前,我国有关机构拟打算将安全学科从原来的二级升为一级,并将“安全工程与技术”更改为“安全科学与技术”。这一变革将提高安全科学的知识含量、适用范围、技术水平并进一步规范化,势必会加快我国与国际先进安全科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接轨工作。企业应积极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以保证本单位的安全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发生事故后要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事故上报和调查、分析,事故的处理坚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落实防范措施和进行群众教育,从根源上起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的作用与效果。对违章、违反操作规程的人员要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尤其是对屡次违章、违反操作规程的单位和个人要从重处罚,并按照《重大事故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总之,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而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是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有利于改善施工现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行政主管单位,都要认真分析和对待建筑安全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切实有效的可行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领域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建筑工人顺利施工,为提高建筑质量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