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间隙注药后其压力变化的动态观察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_1343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高位8例、中位14例、低位8例共30例硬膜外阻滞的手术患者,用Horigen 1100生理仪有创测压系统进行了硬膜外间隙注药后其压力变化的动态观察。结果注药后即刻压力急骤上升,乃至为正值,但随着一定时间药液的扩散其压力变小,最终均变为负值。注药多少与扩散速度有关。高、中、低位各组间硬膜外注药后各时刻压力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相同时间内变为负值的百分率高、中位相近,而低位较前两者低。本实验证实,硬膜外确实存在固有负压,即“真正负压”,它不能代替颅内压的监测。

其他文献
作者曾在100例N2O关闭麻醉中采用SpO2持续监测,发现中外文献推荐的“安全”FlO2和FIO2并不能保证每例病人每时每刻均无乏氧危险,只有根据实测SpO2随时调整FiO2才能保证。为扩大验证该结论,作者按与前文基本相同的方法施行N2O半关闭麻醉125例,得到相同结论,即在始终保持SpO2于诱导前水平的前提下随时调整FiO2,使后者始终处于该病人所能承受的最低安全值,也就是FiN2O的最高安全值
定量观测了普鲁卡因(PRO)对静滴阿屈可林(ATC)的阻滞时效、衰减水平与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纯静滴ATC或同时静滴PRO不影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2)PRO能强化静滴ATC的阻滞效能;(3)静滴PRO初始期强化ATC的接头后膜阻滞作用,20~40分钟后同时强化其接头前膜阻滞作用;(4)PRO延长ATC阻滞后T1恢复至25%的时间,但不影响T1 25%自主或新斯的明拮抗后恢复至T1、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