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写作文,不少同学就唉声叹气,心怀恐惧。一拿起笔便“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钢笔筒”。作文何以如此之难呢?主要是方法不得当。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六步点拨”作文教学。它的突出特点是:审题“快”,立意“高”,选材“新”,构思“巧”,表达“准”,修改“精”。它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它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审题阶段的巧妙点拨——“快”。
写作文一要讲质量,二要讲速度。怎样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里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呢?这就要做到审题的快且准。我总结出五种快速准确的审题法。
1、 问答问题法。围绕题目中所给的要素,提出若干问题,具体落实题目中所涉及到的人、事、物诸要素,确定要写的具体内容。如针对《错》这个题目,如果提出“谁错了”,什么事错了,“后果怎么样”,“怎样对待错”这几个问题,文章所写的内容就具体了。
2、 由此及彼法。审题时,只要题目属于联感类议论文,就要快速找准题目中引起联感的要素。然后从这个要素出发,发挥联想,确定写作重点。如《从“黑龙江”说开去》这个题目,“黑龙江”是联感的要素。从题目的含义看,“黑龙江”不是指“黑龙江省”,也不是指我国东北的一条江,而是指一条被污染的河流,本文写作不能就“黑龙江”议“黑龙江”,而要由“黑龙江”升华开去,谈水污染、空气污染、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问题,重点谈怎样保护环境。下列命题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审题:《从——说开去》、《——的启示》、《由——所想到的》、《谈——有感》等。
3、 虚题实写法。对这类作文应化虚为实,以假当真,把未来时当现在时写。如《十年后我们相聚》,就要想象十年后相聚时的情景,并要把它们当作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写,这才算审准了题意。
4、 确定关系法。就是根据题目中几个要素的含义,快速确定它们之间正确、恰当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作为文章的中心进行叙写或阐述。如《作文与做人》这个题目,其中有两个要素,“作文”是“言”“做人”是“行”,二者的关系是言与行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二者的关系是: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天下无双,文风与人品统一,这就是全文论述的观点。
5、 抓“题眼”法。如《愉快的一天》,只要紧扣“愉快”这一题眼去描述一天的活动,就不会跑题。
第二步,立意阶段的对比点拨——“高”。
立意即确定文章的主旨。文章立意要高。宜新颖独到,平中见奇,忌千篇一律,平庸雷同。新颖之作,必使人如饮甘霖,如沐春风。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干扰,敢于创新,力求与众不同。
怎样都能使文章立意高呢?
首先,立意要新。“想人所未想”,“道人所未道”,“人无我有,人有我变”,大胆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其次,立意要深。要挖掘事物蕴含的深层意义。
最后,立意要实。要说真话,诉真情,以情动人,切忌空话连篇,故作姿态,令人生厌。
第三步,选材阶段的比较点拨——“新”。
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可写的素材往往很多,但由于主题和篇幅的限制,不可能也没必要把它们统统写进去。这时,就需要比较筛选:把与主题关系密切的留下,其余全部删掉。就这样,材料可能还是多,再来个二次筛选,忍痛割爱,只留取新颖独特,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两三个即可。用这些材料组织写出的文章肯定别具一格,大放异彩。
第四步,构思阶段的逆向思维点拨——“巧”。
定好了中心,选准了材料,文章的布局也很重要。让布局有新意的方法很多:或运用倒叙,或悬念,引人入胜;或巧设伏笔,调动兴趣;或先抑后扬,出人之料;或卒章露底,富有戏剧性;或移花接木;或用抒怀议论串缀篇章等等。当然,线索安排上的出巧,也能使布局独具匠心,那是更高一层的要求了。
第五步,表达阶段的推敲点拨——“准”。
作文对语言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准确的表情达意。因此,必须重视对语言的锤炼。炼字是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贾岛诗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也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家尚且如此,何况学生呢?因此,下笔前必须对用词进行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结合语境,联系全文,直至语句流畅,表意明了为止。要学习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
第六步,修改阶段的删补点拨——“精”。
汪广仁说:“好文章都是反复改出来的。”《红楼梦》的问世,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结果。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曾七易其稿,据说仅开头就改了十五次。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一不是反复修改的结果,可见文章修改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作文的修改,包括成文前的修改、成文过程中的修改和成文后的修改三步。何其芳曾说:“写作前,对于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成文前的修改主要是防止文章出现立意布局的偏差。写作过程中的随写随改,主要是检查是否符合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做到对号入座。成文后的修改主要做好三查:一查看平时写作易出现的病句;二查漏字漏句;三查平时易写错的字。
总之,“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六步点拨”作文教学法正是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方法。
(作者电话:13629827517;信箱:zhangyan7517@163.com)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六步点拨”作文教学。它的突出特点是:审题“快”,立意“高”,选材“新”,构思“巧”,表达“准”,修改“精”。它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它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审题阶段的巧妙点拨——“快”。
写作文一要讲质量,二要讲速度。怎样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里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呢?这就要做到审题的快且准。我总结出五种快速准确的审题法。
1、 问答问题法。围绕题目中所给的要素,提出若干问题,具体落实题目中所涉及到的人、事、物诸要素,确定要写的具体内容。如针对《错》这个题目,如果提出“谁错了”,什么事错了,“后果怎么样”,“怎样对待错”这几个问题,文章所写的内容就具体了。
2、 由此及彼法。审题时,只要题目属于联感类议论文,就要快速找准题目中引起联感的要素。然后从这个要素出发,发挥联想,确定写作重点。如《从“黑龙江”说开去》这个题目,“黑龙江”是联感的要素。从题目的含义看,“黑龙江”不是指“黑龙江省”,也不是指我国东北的一条江,而是指一条被污染的河流,本文写作不能就“黑龙江”议“黑龙江”,而要由“黑龙江”升华开去,谈水污染、空气污染、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问题,重点谈怎样保护环境。下列命题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审题:《从——说开去》、《——的启示》、《由——所想到的》、《谈——有感》等。
3、 虚题实写法。对这类作文应化虚为实,以假当真,把未来时当现在时写。如《十年后我们相聚》,就要想象十年后相聚时的情景,并要把它们当作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写,这才算审准了题意。
4、 确定关系法。就是根据题目中几个要素的含义,快速确定它们之间正确、恰当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作为文章的中心进行叙写或阐述。如《作文与做人》这个题目,其中有两个要素,“作文”是“言”“做人”是“行”,二者的关系是言与行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二者的关系是: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天下无双,文风与人品统一,这就是全文论述的观点。
5、 抓“题眼”法。如《愉快的一天》,只要紧扣“愉快”这一题眼去描述一天的活动,就不会跑题。
第二步,立意阶段的对比点拨——“高”。
立意即确定文章的主旨。文章立意要高。宜新颖独到,平中见奇,忌千篇一律,平庸雷同。新颖之作,必使人如饮甘霖,如沐春风。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干扰,敢于创新,力求与众不同。
怎样都能使文章立意高呢?
首先,立意要新。“想人所未想”,“道人所未道”,“人无我有,人有我变”,大胆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其次,立意要深。要挖掘事物蕴含的深层意义。
最后,立意要实。要说真话,诉真情,以情动人,切忌空话连篇,故作姿态,令人生厌。
第三步,选材阶段的比较点拨——“新”。
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可写的素材往往很多,但由于主题和篇幅的限制,不可能也没必要把它们统统写进去。这时,就需要比较筛选:把与主题关系密切的留下,其余全部删掉。就这样,材料可能还是多,再来个二次筛选,忍痛割爱,只留取新颖独特,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两三个即可。用这些材料组织写出的文章肯定别具一格,大放异彩。
第四步,构思阶段的逆向思维点拨——“巧”。
定好了中心,选准了材料,文章的布局也很重要。让布局有新意的方法很多:或运用倒叙,或悬念,引人入胜;或巧设伏笔,调动兴趣;或先抑后扬,出人之料;或卒章露底,富有戏剧性;或移花接木;或用抒怀议论串缀篇章等等。当然,线索安排上的出巧,也能使布局独具匠心,那是更高一层的要求了。
第五步,表达阶段的推敲点拨——“准”。
作文对语言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准确的表情达意。因此,必须重视对语言的锤炼。炼字是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贾岛诗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也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家尚且如此,何况学生呢?因此,下笔前必须对用词进行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结合语境,联系全文,直至语句流畅,表意明了为止。要学习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
第六步,修改阶段的删补点拨——“精”。
汪广仁说:“好文章都是反复改出来的。”《红楼梦》的问世,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结果。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曾七易其稿,据说仅开头就改了十五次。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一不是反复修改的结果,可见文章修改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作文的修改,包括成文前的修改、成文过程中的修改和成文后的修改三步。何其芳曾说:“写作前,对于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成文前的修改主要是防止文章出现立意布局的偏差。写作过程中的随写随改,主要是检查是否符合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做到对号入座。成文后的修改主要做好三查:一查看平时写作易出现的病句;二查漏字漏句;三查平时易写错的字。
总之,“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六步点拨”作文教学法正是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方法。
(作者电话:13629827517;信箱:zhangyan75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