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点拨”作文教学法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row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写作文,不少同学就唉声叹气,心怀恐惧。一拿起笔便“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钢笔筒”。作文何以如此之难呢?主要是方法不得当。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六步点拨”作文教学。它的突出特点是:审题“快”,立意“高”,选材“新”,构思“巧”,表达“准”,修改“精”。它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它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审题阶段的巧妙点拨——“快”。
  写作文一要讲质量,二要讲速度。怎样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里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呢?这就要做到审题的快且准。我总结出五种快速准确的审题法。
  1、 问答问题法。围绕题目中所给的要素,提出若干问题,具体落实题目中所涉及到的人、事、物诸要素,确定要写的具体内容。如针对《错》这个题目,如果提出“谁错了”,什么事错了,“后果怎么样”,“怎样对待错”这几个问题,文章所写的内容就具体了。
  2、 由此及彼法。审题时,只要题目属于联感类议论文,就要快速找准题目中引起联感的要素。然后从这个要素出发,发挥联想,确定写作重点。如《从“黑龙江”说开去》这个题目,“黑龙江”是联感的要素。从题目的含义看,“黑龙江”不是指“黑龙江省”,也不是指我国东北的一条江,而是指一条被污染的河流,本文写作不能就“黑龙江”议“黑龙江”,而要由“黑龙江”升华开去,谈水污染、空气污染、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问题,重点谈怎样保护环境。下列命题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审题:《从——说开去》、《——的启示》、《由——所想到的》、《谈——有感》等。
  3、 虚题实写法。对这类作文应化虚为实,以假当真,把未来时当现在时写。如《十年后我们相聚》,就要想象十年后相聚时的情景,并要把它们当作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写,这才算审准了题意。
  4、 确定关系法。就是根据题目中几个要素的含义,快速确定它们之间正确、恰当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作为文章的中心进行叙写或阐述。如《作文与做人》这个题目,其中有两个要素,“作文”是“言”“做人”是“行”,二者的关系是言与行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二者的关系是: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天下无双,文风与人品统一,这就是全文论述的观点。
  5、 抓“题眼”法。如《愉快的一天》,只要紧扣“愉快”这一题眼去描述一天的活动,就不会跑题。
  第二步,立意阶段的对比点拨——“高”。
  立意即确定文章的主旨。文章立意要高。宜新颖独到,平中见奇,忌千篇一律,平庸雷同。新颖之作,必使人如饮甘霖,如沐春风。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干扰,敢于创新,力求与众不同。
  怎样都能使文章立意高呢?
  首先,立意要新。“想人所未想”,“道人所未道”,“人无我有,人有我变”,大胆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其次,立意要深。要挖掘事物蕴含的深层意义。
  最后,立意要实。要说真话,诉真情,以情动人,切忌空话连篇,故作姿态,令人生厌。
  第三步,选材阶段的比较点拨——“新”。
  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可写的素材往往很多,但由于主题和篇幅的限制,不可能也没必要把它们统统写进去。这时,就需要比较筛选:把与主题关系密切的留下,其余全部删掉。就这样,材料可能还是多,再来个二次筛选,忍痛割爱,只留取新颖独特,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两三个即可。用这些材料组织写出的文章肯定别具一格,大放异彩。
  第四步,构思阶段的逆向思维点拨——“巧”。
  定好了中心,选准了材料,文章的布局也很重要。让布局有新意的方法很多:或运用倒叙,或悬念,引人入胜;或巧设伏笔,调动兴趣;或先抑后扬,出人之料;或卒章露底,富有戏剧性;或移花接木;或用抒怀议论串缀篇章等等。当然,线索安排上的出巧,也能使布局独具匠心,那是更高一层的要求了。
  第五步,表达阶段的推敲点拨——“准”。
  作文对语言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准确的表情达意。因此,必须重视对语言的锤炼。炼字是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贾岛诗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也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家尚且如此,何况学生呢?因此,下笔前必须对用词进行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结合语境,联系全文,直至语句流畅,表意明了为止。要学习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
  第六步,修改阶段的删补点拨——“精”。
  汪广仁说:“好文章都是反复改出来的。”《红楼梦》的问世,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结果。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曾七易其稿,据说仅开头就改了十五次。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一不是反复修改的结果,可见文章修改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作文的修改,包括成文前的修改、成文过程中的修改和成文后的修改三步。何其芳曾说:“写作前,对于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成文前的修改主要是防止文章出现立意布局的偏差。写作过程中的随写随改,主要是检查是否符合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做到对号入座。成文后的修改主要做好三查:一查看平时写作易出现的病句;二查漏字漏句;三查平时易写错的字。
  总之,“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六步点拨”作文教学法正是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方法。
  (作者电话:13629827517;信箱:zhangyan7517@163.com)
其他文献
编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各位亲宗已各抒高见。我不再赘述,现在就直奔主题,谈一谈我个人对《中华汪氏通宗世谱》构建的建议。  从整体上讲,《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应由译编和续编两个部分构成。前部份就是对清朝时期汪玑、汪嘉祺等先辈编修的《汪氏通宗世谱》进行译编,后部分是现在我们即将要续编的《中华汪氏通宗世谱》。  对清朝时期汪玑、汪嘉祺等先辈编修的《汪氏通宗世谱》,我们是把她进行译编整
一、在外部环境方面  如今大學已不是远离社会的象牙塔,社会上的各种思想、风气等都会对大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思想观念多样、多元、多变。其中充满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大学的学风、教风。  当前,老师和学生都希望任何事情都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教师来说,科研项目、学术论文都是短时间内能取得且容易量化的成果,而教学则过程复杂、效果滞后,致使不少教
我有幸参加了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的赴江苏省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带着激情、带着希望,同时也带着工作中的困惑、疑问,我来到江苏江阴特殊教育中心校。在那里,我广泛接触了学校行政、德育、教育教学、后勤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时,深入班级、教学第一线,全面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观摩了许多优秀教学案例,领会了学校的管理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感悟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对学生的脉脉温情。为此,我也有了一些启示与思
上课不用去学校,在电脑前就可以轻松搞掂,在线教育这种便捷的学习方式,在时间碎片化的当下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然而,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并非人人都适合,其本身亦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网络教育互动性不足,教学氛围让人感到冰冷。  现象  网上“淘课”正流行  为了提升专业技能,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会计的王女士,报了一个会计培训班“充电”。学了两个月后,王女士感觉有点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她下班后不是加班对
据调查,82. 2%的教师感觉自己有职业倦怠,缺乏幸福感。职业倦怠一般表现症状为:普遍精神疲惫,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或面无表情,来去匆匆,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严重职业倦怠表现症状很多,最常见的应付差事,厌烦学生。甚至有钱的事儿就干,没钱的事不愿干。这种现状十分令人担忧。试想:一个没有幸福感的缺乏阳光心态的教师,怎么可能给学生和未来传播幸福和阳光呢?  分析导致广大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原因,主要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积极的学习。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贴近生活,提高实际自主能力。指导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练习,创新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培养 引导 促进 创设 提高 创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积极的学
心理学研究证明,低年级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具有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他们不仅用眼睛观察世界,也通过想象来感知世界。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充满了想象,充满了创造力的萌芽。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一、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欲望  儿童思
思想可以成为策略,策略指导行动。每个教育者都应有思想,但思想再多都必须以行动来落实。行动强调可操作,强调落实,“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思想源于实践,陶行知如果只在他的论文中提出“平民教育”的想法,而没有晓庄师范的办学实践,他的五育并举观点也许只可能成为教科书上的一种参考意见;苏霍姆林斯基如果没有帕夫雷什中学的工作實践,他的教育思想也许只是空中楼阁,他在工
古人云:“见贤思齐, 见智思学, 见美思从”。美, 作为一种表现形态, 客观地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论是自然美、艺术美还是社会美, 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提高心灵意境, 启发人的智慧, 培养气质、陶冶性情、形成品德、美化人生。  苏霍林姆斯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 良心纯洁, 情感和心念端正, 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有助于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低劣、庸俗、消极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