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场的老虎添上翼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华大学南门外是入驻搜狐、网易的清华科技园,
  园区科技大厦B座地下101室,有年轻人进进出出。
  这里是清华x-lab(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5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
  工位区里十几个大学生比邻而坐,敲打着笔记本;
  大小不一的会议室,黑板上画满各式的流程示意图。
  三五成群的大学生西装革履,
  向“考官”介绍各自项目的奇思妙想(idea),
  希望能入驻清华x-lab,将理想变为现实。
  “你们清华是不是有个x-lab?是不是很多人在创业?最近很多朋友这样问我。”陈巧玲笑着说,“现在,清华的创业氛围真是浓厚了很多,感觉很明显。我想,是因为有了清华x-lab!”她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印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的头衔,又递来一本刚出版的《中国食品安全档案(2014)事件篇》。这个纤瘦的女孩带领20多人的团队搭建起关注中国食品安全的网络平台,并且开设了国内第一家食品类O2O“不出门”全国连锁云店。
  在清华x-lab里,聚集着很多个陈巧玲这样的年轻人,他们都有创业的想法,都在做创业的事情,但是谈到创业,他们并不以赚大钱为目的。或许这是因为清华x-lab的氛围,在这里,创业的前面还有创意、创新。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清华x-lab发起并主办的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创业挑战赛上告诉学生们,创新来自创意、来自创造。他鼓励学生们不要迷信任何老师和权威,拿出批判精神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陈吉宁说:“所以我们叫创意、创新、创业,不是简单地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而是能够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带动新的社会发展,创造新的社会价值。”
  每天,清华大学的各个院系大楼里、实验室里,精英学子们在努力工作学习,很多惊人的创意和创新点子在不同瞬间诞生,然而这些点子往往被封存甚至遗忘,在清华x-lab创始主任张帏看来,这样的清华学子如同困在笼子里的老虎,拳脚功夫无法施展。清华x-lab尽力让那些带着灵光乍现点子的学生们走进清华x-lab,也许有了土壤的点子会发芽,会进化成更好的点子,会长成大树。这样,被困的“老虎”不但被解放了,而且其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交叉后会令他们如虎添翼。
  进场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研究生肖鹏飞的创业项目就是在实验室有意外的发现。
  在一次常规的实验后,肖鹏飞突然注意到那天的实验仪器特别容易清洗,剩余的水滴在瓶子滚来滚去很有意思。肖鹏飞琢磨起原因来,他问自己这个偶然的发现是不是可以研发出一种无污染、成本低,专门针对玻璃材质的除水产品?
  经过一年半的不断思考和反复试验,一种新型防水清洁剂诞生了。肖鹏飞想到可以将成果应用到汽车玻璃上。“操作简单,只需将清洁剂轻轻喷到车窗玻璃表面,就可形成一层透明不可见、不反光的镀膜,起到防雨自洁防冻霜等功效,不会因为雨刷等外力而失效。”他和同学带着样品到洗车行推销。“产品没有名字,我觉得产品好,人家就应该会愿意用。”肖鹏飞说,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对于别人来说那是来路不明的三无产品。
  眼看着要毕业了,导师希望肖鹏飞读博,他却有心创业,但是如何把实验室的发现产业化让他苦恼不已。“我记得很清楚,2013年12月7日,我来清华x-lab进行了一个小的项目展示。”在同学的建议下,肖鹏飞来到了清华x-lab,2014年1月他和团队正式入驻清华x-lab,对商业完全没有概念的肖鹏飞快速接受并消化各种知识和信息:要做相关的检测、要申请专利、要注册商标……他恍然大悟,原来要想的东西有这么多。
  如何把在实验里的发现商业化、产业化是一个重大课题。2015年1月14日,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佐在“清华大学学生创新力提升证书项目”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说起他和一个投资人在饭局上聊到这个话题,他以自己做车路协同系统为例,这是一个至少几千亿的市场,是一个大系统,要涉及到车和道路各方面,张佐希望它会像互联网一样开放、随意,以推动产业的发展。
  身为老师,他不在意挣大钱,更在意环境里有没有新的东西出来。“选择老师这个职业,就是因为我们对创新的追求是一种本能,对培养人的追求是一种职业习惯。”张佐这样告诉投资人。事后,他想到,学生们并不都当老师,他们要为社会和市场提供价值,这样来看的话,老师们的想法就有问题,老师很难抛开现在熟悉的行为习惯去指导学生,将技术变为资产和收益,同时,老师们也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张佐支持清华x-lab,这对学生成长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清华x-lab面向清华大学全校在校生、年轻校友和老师开放,也就是说,有创业想法的清华学生、创业团队中有清华学生或者校友即可提出申请,跟清华x-lab的老师交流创业想法。经过筛选后——记者接触到的同学们都表示筛选很宽松——会获得一张门卡,方便出入清华x-lab提供的免费场地,可以报名参加各种讲座、课程和培训计划,也可以召集小伙伴在这里办公、开会以及招聘面试等。
  “当然,还可以什么也不做,只是在这里坐坐,感受创业的氛围。”这是王赫对清华x-lab的一种褒奖,他希望来坐坐的氛围更浓厚些。这个90后大四男生,休学创业中。他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读,对清华x-lab的酝酿和成立早有关注。说起他申请加入清华x-lab时的状态,王赫笑了,他已经完全不记得当时跟老师说了些什么。“2013年12月,我跟清华x-lab执行主任毛东辉老师见面,现在想想此前说过的那些根本不通,她还能坐下来听我讲,真的很不容易。”
  王赫说,那时候的自己看起来不靠谱。但是,他有创业的热情,即使想法不成熟也不明确,他就是想试试。王赫对电影感兴趣,想在这方面做点事情,有过一些点子,自己也觉得不够成熟,他就在清华x-lab里看着听着聊着,他放心地在这里尝试着调整他的那些点子,有心栽花,不开,那就等无心插柳。   对于从中山大学保研到清华大学的王子来说,清华x-lab是他和同学两市三校的连接纽带。2012年12月,大四的王子和朋友莫子皓看好移动互联网大潮,创办了“米?公益”,他们希望可以让企业和个人一起做公益活动,并且双方能从中各取所需。在App 应用和Web 网页上,个人通过一些简单的、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去做公益,企业通过公益活动得到一定的宣传和曝光。2013年5 月31 日,“米?公益”公测,根据团队的效果反馈统计,网站和App 的次日留存率达到50%,大家都很开心。9月,王子到清华大学报到,莫子皓到北京大学读研,另有一个核心成员在天津的南开大学读研,“米?公益”让他们纠结不已。两个创始人在北京,和团队的联系顿时不那么紧密了,加上人生地不熟等各种不适应,事情变得越来越困难。“做米?公益之前我是做手机游戏的,比如早期的捕鱼达人。”王子淡淡地说,“当时很多朋友做公益,我们发现行业中有不少问题需要用新的流程去调整,所以做了米?公益。其实我们没有抱特别大的希望去做,就是愿意做。”
  到北京后的3个月,王子脑中几次闪过做不下去的瞬间,让他们坚持下来的是清华x-lab。首先,他们可以在清华x-lab开小组会,每周一聚,让大家更抱团;其次老师们鼓励他们走社会创新的路,每一句肯定都带来力量;而且这里有各路企业家、投资者,资源丰富。“如果那时候项目真的结束了,大家只是会觉得有点可惜。坚持到现在了,我们慢慢地看到,其实这个事情很有的搞!”王子自信地说。
  练场
  接受采访的同学们一致认为,清华x-lab不是创业孵化器,而是教育平台。作为大学生创业者,他们真需要一个平台,资源如同商品一样被展示出来,每个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能够与资源无缝匹配。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把在校创业当成一门课程,学习、测试,直至项目成熟。
  陈玄冰穿着的黑色套头衫上印着醒目的红色“贰货”,这是他的公司文化衫。陈玄冰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及建筑管理系的研究生,以前一直关注房地产行业。2014年暑假,他参加了阿里巴巴全球梦想家计划的招募活动,在全球7000多位应征者里成为最终名单中的30人之一。参加了梦想家活动后,陈玄冰觉得创业挺好,移动互联网挺好,打算尝试做一下。9月回到清华,他成立了团队,着手搭建为在校大学生二手物品交易而服务的平台。
  成立已经一年的清华x-lab在学生中已经很有口碑,陈玄冰带着项目报名申请,进入了清华x-lab。这是陈玄冰的第一次创业,他叫来了3个兄弟,大家是5年的同学,都信任陈玄冰、愿意一起做事情。“每个人拿点钱出来创业,想法是我的,我多拿点出来,我占30%多,他们3个加起来60%多。大家关系这么好,我们觉得这样分配挺好的。”事实上,这样的分配方法导致创始人不占绝对控股权,公司一旦有资本进入会造成很多问题。
  了解到股权结构的重要性,陈玄冰在老师的帮助下,和朋友们重新分配了股权。说起来,他不禁感慨2014年11月看到西少爷肉夹馍(本刊2014年6月封面人物)的新闻,红了大半年的创业新秀西少爷因为早期股权问题引来口水战。当时处于风暴中心的孟兵在凤凰科技的追问下说:“这个事给我最大的经验是,股权的平均化是不可取,这会给公司埋下一个定时炸弹。”而陈玄冰的隐患在清华x-lab被拆除,12月他们完成了企业工商注册。
  创业包括两个阶段:从零到一,从一再到十,前者是创业从无到有的过程,后者是不断复制创业产品占领市场的过程。在这两个阶段的道路上,处处都是陷阱和困难,对于社会阅历太浅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处处都得学习,从而一一化解难题。
  2014年4月,王赫开始想到做一个专注青年电影人的新媒体互动平台,想法越来越聚焦后他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了,于是“青年电影志”开始成型并启动。“我在清华x-lab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收获是起步。”王赫说,他强调如果抱着点子在家里是肯定走不出创业第一步的。至于市场、商业模式等,在清华x-lab的熏陶下,王赫已经看到、听到了很多,他可以承受打击和失败,可以错,错了就调整,没什么。
  王赫要做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他递来的名片背后的两句话:关注青年电影人,服务新媒体影视。这样的提炼,是在清华x-lab学的,如何跟老师、驻校企业家、投资者们聊天,3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的版本都得有。终于找到了方向,王赫注册公司、招募团队。“招聘时的面试都是在清华x-lab场地进行的。”王赫笑说。对于他的创业项目,王赫有明确的商业模式,他强调正因为学生社团做不了他想做的事情,所以他必须要创业。
  陈巧玲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上过《伦理与企业责任》《管理思维》和《管理沟通》等课程,颇有触动。2011年,她在清华创办了一个与饮食相关的社交网站,想寻找一些不错的餐厅满足人们面对面沟通的社交需求,但是后来发现好的餐厅实在难以辨别,就萌生了自己做餐饮的想法。当陈巧玲了解到一道菜、一碗米饭是否健康安全并不是餐厅一个加工环节所能控制的时候,做餐饮的想法夭折。2012年4月,清华101周年校庆活动期间,陈巧玲和校友陈洪榕在经管学院4楼的会议室里探讨起食品安全问题,随着讨论的深入,他们决定要在食品安全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里做点什么,于是有了月牙多,调研食品安全。2013年4月,清华x-lab正式成立,早就关注清华x-lab的陈巧玲带着月牙多项目,报名加入。“老师们很肯定我们是从履行社会责任的想法出发。”老师们鼓励社会创新,陈巧玲跟老师一遍遍地讨论项目如何更好地开展,“食品安全是系统工程,从土地到餐桌,会涉及到化学、食品、物流、仓储、营销渠道等,需要不同行业的专家来指点,清华x-lab的企业家导师队伍是非常强大的,各个行业都有。”陈巧玲说,她一边带着队伍在全国跑了很多地方实地做调研,一边跟导师们反复讨论,未来要如何制定食品安全的标准、如何搭建体系的思路越来越明晰。问题出现了——调研食品安全这类社会性项目无法自我维持运行成本,需要商业化。在调研中,陈巧玲看到了很多的实际问题,他们试图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清华x-lab跟老师们、企业家们多次交流和沟通后,2013年陈巧玲注册成立了第二家公司——“不出门”全国连锁云店,为社区居民提供由专业人员把关的安全食品。建网站、开发App,管理团队、做好营销,对陈巧玲来说,创业从只想到社会性到发展出商业模式,是如此奇妙又水到渠成,这样的发展与在清华x-lab的熏陶和碰撞密切相关。   出场
  “清华x-lab走出去谁”——这是清华x-lab的呼唤。吸引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进场并不是清华x-lab的终极目标,经过学习与打磨,清华x-lab希望更多的年轻创业者从这里快速地走出去。毕竟年轻创业者都在与时间赛跑,不能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市场就成了其他创业者的盘中餐。清华x-lab深谙这个残酷的现实,自成立的第一年起就推出了“加速计划”,每一期重点帮助10个左右具备条件的创业项目团队加速成长。
  陈玄冰成功加入到2014年的“加速计划”。11月“加速计划”启动后,有100多个团队报名,第一轮面试时清华x-lab所有的会议室都占满了,只有24个团队进入第二轮面试。陈玄冰的团队是第二轮面试时第一个做展示的,从台上下来后,有学长把他叫到旁边的小会议室,说要给他们投钱,50万。“我都蒙了!”陈玄冰笑着说,“我以为要学完加速计划的十次课程,等到2015年3月的最后展示才会有投资。”十次课程有不同的主题,涉及产品设计、产品流程、团队配置等,由知名企业家或老师授课。“加速计划”还给陈玄冰团队配备了一对一的导师盛希泰,他是洪泰基金创始人。当盛希泰得知陈玄冰在如何开展校园推广上有需求时,从广州请过来一个团队,“我在考虑要不要请时,盛老师打电话给我,说已经把团队请过来了,费用由他出,传授我们市场推广经验。”陈玄冰感激地说。
  王子的米?公益是入选2013年“加速计划”的13个项目之一,期间,李泽楷来清华x-lab,他们的团队为其做项目展示。现在回头看,王子强调这样的展示增加了他们做事的信心,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我们在清华x-lab见过很多公益的、社会创投的导师和企业家,从结果来看,没有谈成投资,但是精神上的支持很重要。”王子说。他们获得投资的过程很意外,一位在清华x-lab看过他们展示的校友回家讲了他们做的事情,校友的家人认识些做公益的朋友,正好朋友圈中有人想找个不用传统方式做公益的项目,于是在一连串的碰巧后牵上了线。
  王子他们撑过了最艰苦的9月到12月的时期,在2014年1月拿到了第一笔投资后,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得多了。眼下,他们在北京发展到十几人的小团队,王子透露下一轮100多万美元的投资很快就要进入了。相对于获得投资,王子更珍惜清华x-lab平台上的丰富资源。他坦言他们整个团队偏于内向和封闭,常常自己埋头苦学、做事情,很少主动跟其他人接触。
  在清华x-lab,王子深深感受到那么多经历丰富的学长、成功的企业家愿意听他说,可以去探讨现有的商业模式如何衍生出新的形态。开阔了思路后,王子的商业模式已经有所转型。“价值在于那时候我们不觉得这是问题,发现问题是内化出来的。”王子若有所思地说,“真正理解了学长和老师们一直说的:互联网创业最重要的是考虑生态的问题。我们不再像以前那么担心自己做的事情会死掉,站在生态角度去看,很难失败。”
  创业充满了不确定性,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伴随着失败。张帏告诉记者:“我们加速成功,也加速失败。”对于创业的失败,清华x-lab的创业者们一派淡定。曾跟王赫在工位上挨着坐了好几个月的一个创始人卷铺盖走了。“他们是做旅游网站的,坚持了一年,失败了,现在打工去了。”王赫说,“我觉得很正常。”陈玄冰则认为在校创业对他个人来说没有失败的,创业的5个月,比在学校一年学到的多得多,他坚定地说:“哪怕公司倒闭了,我还是成功的,我学到了经验,我比其他人多拿了个毕业证。”
  创业加速了陈玄冰的成长,他在清华x-lab想明白了关于创业的很多事情。他说,想过创业很苦很累,但是没有想到那么苦那么累。陈玄冰以前觉得创业就是把产品做出来,推广出去,想到这两个步骤,就觉得事情挺简单的。创业之后,他才发现这个简单的过程包含无数的小问题,每个问题都要解决好,尤其对CEO提出很高的要求。王赫把成长具象化了,他笑说,自己长出很多白头发,但是想到在做的事情是一种创造,是自己要做的,就心甘情愿了。
  高科技创业的肖鹏飞有着更远大的理想。进入清华x-lab后解决了商业模式困境,2014年3月21日完成公司注册,以技术为核心的团队开始招募市场销售、行政人员;在清华大学西门外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研发除雾产品;9月,除雾眼镜布、汽车防雾毛巾上市售卖;12月,公司实现盈利,并着手在外省建立新的代工厂。肖鹏飞说:“以前,做出一个好的产品让很多人用,我有成就感。后来,以公司的形式,把自己的产品推广出去,我感觉是很酷的事情。现在,慢慢有了更多考量,我要做个企业家。”
  肖鹏飞20岁时曾在美国跨国企业杜邦公司实习,他清楚地记得在那里看到一个实验室,包括生产工人在内不到10个人,一年的产值是10亿元,这让他分外震撼,体会到高科技的厉害。“我希望自己有天能做一个类似这样的公司。”他认真地说。
其他文献
苏格兰抽象主约翰麦克林(John McLean)是欧洲最重要的抽象艺术家之一,他生于1939年,毕业于伦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他的艺术影响来源包括马蒂斯和米罗等现代艺术大师,他也曾深受韩国瓷器画笔触的影响。他被认为是与马蒂斯齐名的色彩学大师,作品被收入包括伦敦泰特美术馆等全球诸多美术馆的收藏。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今年暑假期间呈现了抽象艺术家约翰.麦克林的绘画作品。他的作品被英美多家重要美术馆收藏,
“世界就是你的生蚝(the world is your oyster)”,大一新生经过了高考的厮杀,大学这个“生蚝”已经打开了坚硬的外壳,等着一口吞下它内在的鲜美。然而不是所有人的肠胃都能消化这样的美食。何况这是一顿“自助餐”,眼前突然堆满了成百上千道“菜肴”,很多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简直不知从何下手。而且这场盛宴并不是无限期免费供应,只有三四年的时间,而且每年父母都要为此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还
想为老兵拍一部纪录片  2013年暑假,长春师范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合作举行了一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主题为重走红色革命之旅,黄忞参加了这次活动。在红色圣地长治市武乡县参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曾担任八路军儿童团团长的萧江河老人,作为纪念馆请来的特别讲解员,为大家讲起了那个年代的历史,当看到老人拿出自己手写的十万多字回忆录时,学传媒专业的黄忞为之一震,“不如为老兵萧江河拍一部纪录片,作为一份特殊的社会
易露营是一个提供露营服务的平台,打开易露营网站,海边露营、树屋、房车旅行各种新鲜梦幻的旅行方式,让人有约上小伙伴马上出发的冲动。经营这家网站的是沈爱翔,一位90后酷玩青年。  “蜗”变“易”  和大多数90后一样,沈爱翔喜欢玩,而且要玩儿出新花样,他的创业项目也是这么愉快地玩出来的。  2012年,沈爱翔在浙大竺可桢学院求是化学班读大二。春游怎么玩?尊重传统坐个巴士郊区一日游?太无聊太骨感了吧?沈
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找到了缓解痴呆(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新疗法。这项研究由大卫?史密斯教授主持,发现有轻度认知障碍的痴呆患者,如果体内维生素B和脂肪酸偏高的话,他们的病情更易于缓解。尤其是脂肪酸高的痴呆患者,再补充足够的维生素B后,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卫?史密斯教授称,这项研究第一次表明:早期痴呆患者的病情能得到缓解。
走进我的母校北京体育大学,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青春与活力的气息,在靠近学校西南门的花园中,有一条横贯花园东西,长约200米,印有一百多对金色脚印的小路,这便是北体有名的——“冠军之路”。  “冠军之路”汇集了曾经或者正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和训练的世界冠军们的“足迹”。2003年,北京体育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学校筹划在校园里建设具有标志性和纪念性质的建筑物,经过多方讨论,最终选定了“冠军之路”的形式。“
一进办公室,我有点懵。  在火车上想了一路要经历的面试、谈话、试用期,竟然一点痕迹都不见。扑面进入眼睛的是一个客厅,几张办公桌上的每台电脑屁股后面的数据线都乱成一团。不过好在视线更容易被无处不在的那一摞摞书吸引,嗯,看起来的确是我想象中的编辑部。  而我,是被朋友——其中一个同事介绍来做编辑的。我那时一心想从会计硬拐弯成为一个文字工作者。  介绍我来的朋友在营销部,对编辑部不是太了解,而且他在我下
玻利维亚建筑师马马尼在家乡埃尔阿尔托完成了60多个项目,他设计的房子以妖艳、杀马特的风格体现印加人的自豪感。  伊东丰雄获201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的作品,是为日本海啸灾民设计的住宅。但仅建造一个,当地人愤怒地形容它“可耻”。  骑着单车,驰骋在金秋九月北京的蓝天下。开学了,我的大学又迎来了新生。看到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一个个活泼的身影才蓦然发现,自己研二了,而距离我最初开始考研也已过去三年多
自拍照相馆号称“颠覆传统的摄影模式”,将摄影棚打造成顾客的私密空间,让顾客在摄影棚中尽情发挥。在这里,你可以自己选择服装和道具,也可以使用自己的服装,甚至还能将宠物带进摄影棚!“摄影师”就是顾客自己,只要在相机前摆好造型,按下手中的遥控器,就能够随心所欲地拍摄照片。工作人员只在顾客有需要的时候进入摄影棚。摄影棚里还有一个大的显示屏,可以显示相机镜头中的画面,也可以播放已拍摄的照片。自拍照相馆的收费
林奕华,香港剧场导演。自2006年起推出四大名著系列,先后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搬上舞台,剧情几乎与原著无关,按照林奕华的解释,他抽取的是经典名著的“符号”,以经典名著中的角色情节对应现代人的处境。最终章《红楼梦》于2015年4月开启巡演。  在开启内地巡演前,林奕华在一些大学开始了讲演之旅。他没有将讲座的重心放在他的作品上,而是与听众一起探讨婚姻、爱情、家庭、青春等话题。林奕华称:“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