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化学教学;高效课堂;问题;特点;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10(A)—0055—01
一、当前化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语言平淡乏味。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个体经验、新旧知识衔接等。
2.教师独霸课堂。学生活动空间少,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绵绵无期”地听、课后以练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缺乏思考问题、整理习题、归纳规律的时间。
3.脱离主题的问题充斥课堂,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预先搭好的教学框架。
4.教学方式单一,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些教师对所教的化学概念、规律理解不透,导致对知识的讲解方法单一,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较大的障碍。
二、高效化学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把“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堂”。
2.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
3.学生能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4.学生能真正做到行动、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
5.学生能破疑解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
6.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7.每个学生在每个时间段都有事做。
8.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适中。
三、打造高效化学课堂教学的途径
1.“两个结合”:即“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问题”与“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有准备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以增强教学效果。
2.“三个转变”:即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转变单独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课堂上教师要当“公关”,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3.“四个带入”:即教师要把激情带入课堂,把才智带入课堂,把微笑带入课堂,把趣味带入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激情,语言要有感召力和调控诱导力,要善于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去,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4.“四个注重”:即注重启发诱导、学法指导、情感渗透、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切实重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因为“学会”仅是基础,而“会学“才是关键,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反思,进而求异、创新。
5.“五个要”:即课堂引入要自然,课堂提问要巧妙,重点、难点要突出,知识过渡要平缓,总结反馈要及时。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知的现实问题出发,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兴趣,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探究能力。
6.“七个要让”:即教材要让学生读,问题要让学生提出并独立思考,化学过程要让学生说,化学规律要让学生找,实验要让学生动手做,现象要让学生观察、表述,结论要让学生推导得出。
编辑:张昀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10(A)—0055—01
一、当前化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语言平淡乏味。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个体经验、新旧知识衔接等。
2.教师独霸课堂。学生活动空间少,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绵绵无期”地听、课后以练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缺乏思考问题、整理习题、归纳规律的时间。
3.脱离主题的问题充斥课堂,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预先搭好的教学框架。
4.教学方式单一,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些教师对所教的化学概念、规律理解不透,导致对知识的讲解方法单一,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较大的障碍。
二、高效化学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把“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堂”。
2.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
3.学生能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4.学生能真正做到行动、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
5.学生能破疑解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
6.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7.每个学生在每个时间段都有事做。
8.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适中。
三、打造高效化学课堂教学的途径
1.“两个结合”:即“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问题”与“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有准备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以增强教学效果。
2.“三个转变”:即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转变单独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课堂上教师要当“公关”,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3.“四个带入”:即教师要把激情带入课堂,把才智带入课堂,把微笑带入课堂,把趣味带入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激情,语言要有感召力和调控诱导力,要善于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去,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4.“四个注重”:即注重启发诱导、学法指导、情感渗透、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切实重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因为“学会”仅是基础,而“会学“才是关键,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反思,进而求异、创新。
5.“五个要”:即课堂引入要自然,课堂提问要巧妙,重点、难点要突出,知识过渡要平缓,总结反馈要及时。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知的现实问题出发,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兴趣,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探究能力。
6.“七个要让”:即教材要让学生读,问题要让学生提出并独立思考,化学过程要让学生说,化学规律要让学生找,实验要让学生动手做,现象要让学生观察、表述,结论要让学生推导得出。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