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阈下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96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成熟的技术,还需要工匠精神这样严谨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然而我国对于工匠精神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拟从研究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探讨工匠精神融入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策略研究,以期对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职业精神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校 应用型人才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037-02
  目前我国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多重视技能训练,而往往忽视了职业精神的培养。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成熟的技术,还需要严谨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各自的领域创造最大的价值。工匠精神就是这样一种职业精神,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都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在职业教育中十分注重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也是德、日等国在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秘诀之一。[1]目前我国对于工匠精神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拟从研究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探讨工匠精神融入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实践措施研究,以期对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职业精神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工匠精神内涵
  无论是东方社会还是西方社会,工匠精神都由来已久,其根本体现了一种追求极致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目前,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大众比较认可的定义是:工匠精神是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2]其内涵主要包括:
  (1)精益求精。对精品的执着与专注,不断完善,努力将产品质量由99%提升至99.9%的工作态度。
  (2)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态度严谨、细致,在细微处下工夫,确保产品质量并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
  (3)專注,坚持。专注提升产品质量,完善产品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3]
  (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4],从业人员在专业领域专心研究,淡泊名利,孜孜不倦。
  二、工匠精神融入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工匠精神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经济要发展,要从贸易大国逐步成为世界贸易强国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培养严谨的职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进而帮助我国从制造大国逐步向制造强国迈进。工匠精神就是这样一种职业精神,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是每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都需要具有的基本素质,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工匠精神。
  (2)工匠精神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神标杆。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工匠精神一路随行,人们也一直将这些具有创造性的能工巧匠(应用型人才)信奉为自己行业的神,追随并学习,就像木匠膜拜鲁班、铁匠膜拜老子、造纸膜拜蔡伦等等,正所谓“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5]可见,人们只有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才能具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对从业者至关重要,是从业者的精神标杆。
  (3)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我国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对于员工的基本要求。职业信念是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之一,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也是工匠精神的内涵所在,因此工匠精神对于从业者来说不可或缺,当从业者具备了工匠精神,凡事就会追求完美与极致,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正是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能有效提高从业者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对职业素养的提高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工匠精神视阈下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研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我国近年来的新兴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2016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北京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中指出: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践行知行合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在锻炼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业竞争力及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为有效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奠定基础。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如进行工匠精神内容的演讲;展览优秀电视人的生平事迹;聘请校外专家进行演讲等形式,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使学生对未来工作中职业素养及工匠精神的要求有一定的了解。或者通过竞赛形式,学生为完成参赛作品反复琢磨、研究、拍摄、后期制作、修改……养成专注、坚持、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的品质,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
  (2)“工作室”与导师制相结合为塑造学生工匠精神提供条件。“工作室”一般指由几个人为实现同一个目标建立一处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培养学生“采、编、播、摄、录”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可按照学生的兴趣及今后的就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组成工作室,如:采集工作室、编辑工作室、摄像工作室、后期制作工作室等等,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高水平导师,实行导师制教学,导师的挑选应是严格的,一般为德高望重的教师,其本身就是具有工匠精神的成功典范。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无形的精神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和感受导师身上的工匠精神,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提供良好的条件。
  (3)产学研合作为完善学生工匠精神提供有效途径。产学研合作是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高校可与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达到人才培养、科研发展与经营效益并举的目的。学生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按照企业要求以工作室为单位认真完成项目,认清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体验并形成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要求,看到工匠精神在未来从业道路上的重要性,找到前进的方向。
  四、结语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在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提供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一些相关策略,以期能对我国高校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一定的帮助。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出我国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语,2014.
  [3][4]百度百科.工匠精神[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3993110?fr=aladdin. [2017-11-2]
  [5]王文涛.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责任编辑:张蕊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的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的效果,因此及时发现并解决社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是保证第二课堂开展效果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调查分析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为优化社团活动质量与第二课堂开展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第二课堂 社团活动 综
摘要:20世纪后期,一股新的文学思潮在巴基斯坦文坛兴起。和20世纪上半叶流行于印度次大陆的进步主义文学不同,印巴分治之后,为数众多的巴基斯坦作家开始借鉴西方文学的表现手法,抽象派、印象派、象征主义、意识流等众多源自西方的文学表现手法,如火如荼地兴起于巴基斯坦文坛。这些表达方式更有助于反映现代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个人内心世界的焦虑、恐惧和认知混乱等严重的精神状态。拉希德·阿姆贾德是巴基斯坦现代派著名
摘要:食物是一个文化的底蕴和象征,也是文学作品在视觉与言语上的工具。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描写了许多有关食物的意象。这些食物意象的出现不只是福楼拜现实主义的手法之一,而且烘托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从而鲜明地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进而发掘福楼拜小说中对现实主义赤裸裸的讽刺和浪漫主义结合造成的戏剧效果。  关键词:演讲 幽默 关联理论  中图分类号:I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
摘要:对于年轻大学生来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购,巨大的收出件压力和经济效益存在于大学城的快递中心,然而由于各种监管制度不够健全,许多快递公司都存在着服务质量不高,监管力度不够,快递分发不及时等问题。本文以沈北大学城为例,调查研究大学里的快递收发情况,希望切实了解校园快递现状,并找寻更方便有效的快递服务,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快递收发 沈北大学城 现状调研  中图分类号:F71
摘要:现在高职院校面向全国甚至国外招生,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状况、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各不相同,面对来自各种各样家庭的学生,作为图书馆员要营造一个支持与关怀的学习环境,改善问题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帮助学生和他人建立信任的关系,融入家庭和集体,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关键词:压力 尊重 改善 健康 付出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蓬勃发展,对政府行政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公务员物质经济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进,高薪养廉制度作为一项反腐举措受到了许多人的广泛认可,因为高薪可以给公务员带来较为宽裕的收入,使其不至于因为生活之忧而去开拓权力寻租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腐败的诱因。增加公务员薪酬,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在预防贪污腐化、促进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公务员
摘要:现世的沉沦之诠释学分析,经验性的不在场使儒学“走向无的无”,常常背离人们应当理解的东西。儒学表达的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需要——去理解的思想运动。儒学演进过程同时是不断克服相反现象的过程。固本守真、终极关怀。此在呼唤——追本溯源、天人合一。终极关怀,以人为本、美善相乐,传达生命情调与美感,至大美人生境界。儒学追求之哲宗“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世界精神太忙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故而人们以经
摘要:智慧校园是校园信息化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时期的全新阶段。随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和生活职能都可以通过智慧校园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顺应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路径,探索适合于不同高校实践的精准就业服务体系脉络和服务产品,对于未来中国高校的发展和精准就业服务本身,都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智慧校园 精准就业 就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
摘要:我国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了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够更快速实现,深化教育改革实践势在必行。以“十九大”为背景,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调了要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效落实,强化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即成为理想信念教育和传播“中国梦”的根本举措,由此也为当代高校辅导员提出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即以此为背景,结合“十九大”精神与工作经验浅谈当
摘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众多民族携手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在五个少数民族地区施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得到少数民族地区的衷心拥护和欢迎,对加强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11年,有学者对现有民族政策提出质疑,认为民族政策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型到“第二代民族政策”,引起学界的一场论战,笔者在拜读《评析“第二代民族政策”说》一书之后,发现“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