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文性之我见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表述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什么是人文性?在我国,“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当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海》中解释为:“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对教育而言,所谓“人文教育”,就是用文化培养人,使之成为文化人。人文性,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要重视各种文化现象,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语文特色的文化人。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对于高中语文人文性的认识:一是在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实施的途径,二是语文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三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语文特色的文化人。
  一、 人文教育实施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首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就是具体体现在教材中,体现在一篇一篇的课文之中的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上。它包括各种思想意识、情感态度、风俗习惯、礼仪规范,以及各种文化如建筑文化、雕塑文化、书法文化、服饰文化等。在这些文化现象中,又以思想意识和情感态度最为重要。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需要对课文所体现的各种文化现象尤其是思想意识和情感态度进行认识、甄别和扬弃,排斥落后、腐朽、消极的文化意识,树立优秀、健康、积极的文化意识。正如《课程标准》所明确要求的:“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次,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选入教材的课文,具有汉语言文字的形式美——字形美、音韵美、修辞美、意境美等。比如《诗经》,比如《楚辞》,比如汉赋,比如魏晋骈文,比如唐诗宋词,比如明清小说,语言的形式美都是非常鲜明的,也都是各不相同的。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就要引导学生体会、鉴赏文章本身的语言特色。正如《课程标准》所说的,要“观察语言”“品味语言”“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具有良好的语感,努力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
  第三,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欲望、情感倾向、精神品质、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过程就是实现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认知、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听说的行为、习惯及其态度。学生既要愿读、愿写、愿听、愿说,又要会读、会写、会听、会说。
  二、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学生方面:
  1.对语文不感兴趣,对语文学习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轻视语文。
  2.只喜欢听讲,不喜欢独立思考,不善于质疑问难,缺乏反思和批判意识,学习语文不自觉,不主动。
  3.写字不认真,不严肃,不规范,不美观,不关注汉字本身的意蕴美感,写字似乎只是一种工具,写字只是为了完成记录的任务。
  4.阅读不认真,粗枝大叶,只关注内容,不关注语言形式,不会咬文嚼字、含英咀华。
  5.不喜欢作文,甚至畏惧作文。学生认为写作是被逼无奈的事情,不愿动脑子写作,更不愿主动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师方面:
  1.重视课文内容,轻视语言形式,漠视学生学习过程。不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习惯和方式等。
  2.只会拿着教学参考书、带着专家的思想上课。对文章缺乏敏锐的感觉,也不会进行细致的分析,更不会有独到的发现。
  3.对汉字缺乏深入的认识,认识不到汉字的意蕴美感。对书法没有什么研究,自己写的字也不规范美观。
  4.不愿写作,不愿花费时间开动脑筋写作,对写作没有什么真切的经验和体会。
  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功利性很浓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的功利思想意识特别强,在绝大多数学生看来,学习的唯一目的是考高分、考大学。为了考试获得好成绩,就会在语文知识和技能方面下大功夫,而无暇顾及高尚情趣与道德精神的培养,也就会有意识地轻视或放弃需要慢功夫、见效慢的语文,而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其他学科上。
  更有教师的原因。语文教师的功利性也是非常强的,在绝大多数老师看来,教学的目的就是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学生成绩好,一好百好;学生成绩差,什么都差。除去教学目的之外,就是教学技术方面的问题。比如:有的课文内容一读就懂,而老师却大讲特讲,学生当然厌烦。课文很美,学生本来读得兴致勃勃,老师却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学生反而感觉索然寡味。老师的语感不好,读文章不会含英咀华,也没有独到的发现,学生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自然不感兴趣。教师写字不认真规范,没有示范作用,学生也不会用心写字。教师对写作缺乏真切的经验,学生听课兴趣不浓,写作不会有多大进步。
  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语文特色的文化人
  人文性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其最终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语文特色的文化人。所谓具有语文特色的文化人,是指通过语文教学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优秀健康先进的文化意识、真诚纯洁美好的思想情感和奋发向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是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对语文充满兴趣,爱好读书爱好写作,会读书会写作,乐于读书乐于写作。三是具有自觉的语文审美意识和高尚的语文审美情趣,具有语文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语文特色的文化人呢?
  首先,要处理好人文教育三个途径之间的关系。课文内容、语言形式、学生学习过程,三者相较,语文教学更要侧重于语言形式和学生学习过程。为什么这样说呢?
  课文内容方面所体现的人文性是最明显的,因为课文是经过教材专家编选好了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人文性自然而然体现在课文中。对于教学来说,是不需要花费多少功夫的。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判断鉴赏能力,只要用心读,就能读得出来,感受得到,也自然能够受到熏陶和感染。比如游览名胜古迹,欣赏大好自然风光,如九寨沟、泰山、黄山之类,是不必需要导游赞美的,也不需要导游进行热爱祖国山水、大自然的说教,我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此处很美”的感慨,自然而然就会有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了。教学不也是如此吗?名篇佳作,学生读之便会感觉美妙,便会生出赞美之情与热爱之意。何劳教师把此说破。教师讲多了反而没有什么好处。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教学,在于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语言形式,是最具语文特色的人文性的东西,是语文教学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学而不是数学、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核心价值所在,理应多下功夫重点突破。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要重点关注,因为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表现出的兴趣欲望、情感倾向、精神品质、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是人文性的重要体现。   第二,要进一步认识高中阶段的人文性,理解要到位,要深入,要全面。高中阶段的人文性,主要表现在文化性(主要是思想性)和审美性两个方面。高中阶段要加强对课文文化内涵的挖掘,引导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树立民族文化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中阶段还要加强审美教育,增强学生对于汉字、汉语和汉文学、文章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拓展学生心灵的审美空间。
  人文性绝不是单纯的政治教育和道德说教,不是借题发挥,也不是牵强附会,而是融会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人文性体现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有知识和能力目标,更要有过程和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既体现在一篇一篇的课文中,也体现在一单元一单元的教材里;既体现在课文内容上,也体现在课文的语言形式上。在教学过程上,既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体现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的精神。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自由与自主,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精神。
  再次,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认识和反思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要经常思考运用什么方法能让学生愿学语文、乐学语文,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与方法。最基本的教学策略就是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不看学情、没有针对性而组织的教学一定无趣也无效。还有一些常见的具体的教学艺术或方法,比如:悬念导入,优美板书,激疑提问,情境设置,合作探讨,竞赛学习,课堂节奏变化,语言抑扬顿挫,等等。
  最后,教师要加强修养,练好本领,要做一个人文性很强的老师。高中语文教师就要文质彬彬,就要腹有诗书。要多读书多写作多思考,会朗诵会阅读,能写得一手好字,自然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人文性的确是一个笼统的模糊的概念,要落实好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语文特色的文化人,必须要细化到每一节语文课、每一篇课文。具体细化到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中确实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这需要我们教师用心研究,细致分析,研究、分析语文课程的各个方面:《课程标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一篇一篇的课文,每一个学生,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等等。我相信,只要用心,我们就一定能做得好。
  参考资料:
  1. 潘庆玉《语文教学发展论》,中国海洋出版社。
  2. 曹明海、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害怕作文是影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简单分析了农村小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成因,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农村小学生害怕作文心理的疏导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畏难心理]  一、农村小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成因  (一)作文教学方式死板单一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教师教学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开展小学作文教学工作时,许
●闪念  越是摒弃,越是浮现  你的发如鞭  抽断记忆之河  ●二月二  要有仪式感。趁山未青,水未醒  以葡伏的姿态,许个旺盛的诺  让冻结矮小的愿望  从贫弱的谷底,蔓至雄浑的峰脊  ●空杯子  月下,窗前。一个无眠的背影  一缕酒醉的风  還有一个盛满爱情的故事  不见了  ●惊蛰  是谁偷偷地发号施令  让一个个修炼的生灵  在这一刻,睁开了眼睛  ●生僻字  他说余生很贵  要自由,不要
[摘 要:生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单身女性也应当享有与生俱来的生育权。当前我国一部分单身女性群体希望实现生育权,但是目前该项权利的实现在伦理道德和法律规定层面均受到阻碍。法律应当认可单身女性生育权,并为该项权利的实现构建合理的实现机制。  关键词:单身女性;单身生育权;生育保障]  1我国单身女性生育权发展现状  近几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围绕单身女性生育权的提案备受关注。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在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所作。词中写夜饮醉归的情景,反映了他对被贬谪的不满,并表达了他希望摆脱现状,获得精神上自由的愿望。  东坡:地名,在黄冈东面。苏轼曾在这里筑“雪堂”作游息之所,并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的别号。 身非我有:典出《庄子·知北
语文教学是饱含心理感情的,在和谐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感情,总是共同萌发、相互渗透的。倘若语文教师以冰冷的态度或以教训的口吻进行语文教学,那是很难将学生带入语文殿堂的。克罗齐说:“情感,不要被法则、成规和习俗所征服。”因为,如果情感被冰冷的现实成规所封锁,人间就不再有诗意了。语文,是用激情去唤醒学生心中的诗意,还是屈服于世俗的功利把学生最后的一丝诗意压灭?我有幸在温州实验中学执教人教版
[摘 要:“少年强则国强”。初中生肩负着国家复兴,民族强盛的重任,当前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作为一项家喻户晓的球类体育项目,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乒乓球运动,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这项运动的了解,另一方面,还能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其身心得全面发展。据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统筹谋划,整体设计,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入手,通过多措并举,开展乒乓球教学,依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说明新课程主张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但是,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的不同,面对同一个问题,他们会提取各自不同的已有经验。因而,语文教师传统的教法
[摘 要:若想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就需要基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式。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深度学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希望通过语文深度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感悟新的知识,并将所得感悟与自己原有的
[摘 要:幼儿年龄较小,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因此,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化元素,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促进幼儿之间交往,让幼儿能够在快乐中逐步完善语言思维,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将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化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化;策略] 
[摘 要:2016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了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该政策指引下正式制定自身普惠金融策略。在2016-2020年普惠金融发展的五年内,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逐年增长,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实施状况,从银行内外部、客户角度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对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改进建议:银行内部应升级普惠金融系统流程,加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