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类专业如何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all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近几年来我院电子类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的实践经历和实际情况,本文从课题来源、实施过程、科学总结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电子类专业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实施。实践表明,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创新实践教学效果明显。
  关键词: 创新性实践教学 电子专业 开展策略
  一、引言
  创新作为信息时代的关键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已成为社会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1,2]。当前,对电子及相近专业来说,一说到创新性实践教学,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固然其对全国普通高校电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但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一是时间相对集中,普遍参与性受到限制;二是竞赛题目相对固定,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创新热情的激发。
  目前人才劳动市场上,“学士、硕士满街跑”是客观事实。作为电子专业的一名学生,如何使自己突破“高不行,低不就”的天花板,在劳动人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已是摆在广大电子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当前独立学院在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子类专业在开展竞技与创新性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只注重和支持由教育部或教育厅等官方组织的竞技类和创新性实践,对由行业协(学)会或企业支持的各类竞技类和创新性实践比赛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二是受师资限制,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动手现象突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三是受实验条件的限制,重虚拟或仿真,真刀真枪地拿出设计实物的题目较少。
  三、如何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
  对电子类专业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可从多角度深入分析研究,本文重点从课题来源、实施过程、科学总结等方面阐述如何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
  (一)课题来源
  1.从日常活动中挖掘课题。
  经常有些教师苦烦:“年年做创新,哪有那么多课题?”笔者认为课题无处不在,带着问题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就能挖掘出课题。如12年秋笔者和所教班级同学爬岳麓山,在麓山寺前小憩时,看到寺前古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用你们所学的知识检测出这些古树树干内是否有空洞?”结果不出几天,就有同学把一个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率的差异检测树干内是否有空洞的设计方案放在我的桌上。
  2.从当前技术热点中挖掘。
  把当前技术热点渗入创新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当前我们所学的书本知识仍然是自己深入科研探索的基础,利用它照样能解决当前的热门问题;二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和自信,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参与性。如Android和WIFI凭借其各自的优点,近两年得到广泛应用[4]。为此,我们把Android和WIFI相结合,再与其他技术联系起来,挖掘出不少创新课题。
  3.老师科研成果的转换与拓展。
  以专业教学团队的各类科研项目及其成果为实践教学资源,及时将科研项目及成果转化为学生创新性实践教学项目,科学设计创新性实验方案和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深化创新实验方案及更新内容体系。为此,先将大课题目标化、细化,分成难易程度不同的多个子课题,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水平和兴趣,自主选择和开展创新性学习与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同时将部分比较成熟的项目延伸和拓展开来,供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创新,探索更深层次的创新成果。
  (4)交叉学科应用。
  在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今天,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往往不是单一型,而是复合型人才,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融合和技术交叉应用能力,特别在高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企事业单位。如食品安全技术的研究离不开检测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配合。环境保护的研究必然要向认知科学、检测与监控技术、无害化处理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延伸。因此,专业教师在引导学在确立创新课题时,要不拘一格、广开思路,尽量做到多学科交叉应用,不断拓宽知识面和加强学科应用技能,实现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整体突破。
  (二)实施过程
  1.引导为主,强化创新教育。
  每个学生都具备创新潜能。独立学院开展创新教育要围绕主体底子相对比较薄弱,但头脑灵活,思维方式独特,重视社会实践,比较注重个人能力素质提高这一内在特点及其未来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教育方式、方法,借助启发、互动、训练等教育手段[3],突出培养创新意识与个性,把创新教育实践内化为学生的职业技能等现实能力。
  如笔者2011年带电子兴趣小组做了一个“有线声控小车”,然后把它带到课堂教学中展示,课堂一下子就沸腾了。之后这几年,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引导、创新,带领学生分别做出了“无线(射频)声控环境探测小车”、“基于WIFI的视频探测车设计”、“基于WIFI和Android的多功能智能探测车设计”和“基于WIFI的andiord的光伏动力智能探测车设计”等。通过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方式实践体验和磨砺,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在创造力。让学生在接受引导的过程中,敢于想象,发挥潜能,强化职业技能等现实能力的培养。
  2.创新实践教学中适当引入竞技模式。
  在创新实践教学中适当引入竞技模式,能有效提高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同性和参与率,让学生从被动的参与者转变为积极的组织者、策划者和管理者,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比赛的作品无不是引入竞技模式的结果。
  3.强化“养成”教育。
  事无巨细,从小事做起,强化学生的工程素养“养成”教育。如有时为了整理出一份较完备的、条理清晰的资料需要对其可行性方案进行不同角度的论证与整合;有时模块做好但不时出现各种问题而不能运行,往往要调试几天甚至十几天,种种情况无不在考量学生的科研与工程实践习惯和耐心等。如2011年申请下的“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家庭煤气安全控制系统的研究,作为指导老师,笔者只给出一些指导性设计思路及元件购买、焊接和调试时的注意事项,让同学们自己论证、制订系统方案、购买元件和系统调试等,这些都需要细心、耐心与毅力,加强工程素养“养成”。最终该项目作品被推荐参加了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实验成果展暨创新论坛”,并荣获了“十佳作品”奖。   4.注重团队建设。
  创新项目是团队共同的项目,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项目创作可加强开放与合作意识的培养。无须讳言,因每个人受知识储备的局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在团队合作中难免因为观点不同产生碰撞,这时需以团队为重,以创作为主,全身心投入,充分尊重团队中的成员,通过不断沟通与交流实现团队在认知与观点上的分享。只有聚集团队中每个人的能量,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将之发挥到最大效用,创新实践教学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5.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提供了丰富资源,特别在一些专项技术论坛中,如嵌入式技术等,有丰富资源可以为大家所借鉴或利用。当同学们在创新创作中遇到技术或理论瓶颈时,一方面可与专业教师一起讨论解决,另一方面可充分打好网络这张牌,强化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通过这些技术论坛的讨论和学习,以达到补充和强化自己知识结构、瓶颈突破之目的。
  (三)科学总结
  引导同学们科学总结是对创新实践活动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无序走向有序,不断提高工程修养、理论素质和创新水平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应分三步走:一结、二总、三掘,关键在后两步。
  结就是对当前已经开展完的创新工作或阶段性工作做一个了断,以便创新下一个项目或下一步骤;总体就是针对当前已经开展完的创新工作或阶段性创新成果,结合其项目日志分析其活动计划表与活动结果表间的对应任务,反思时间、反思主体、反思内容、创新发展和表现形式,总结出创新活动中各阶段的发展规律和教训,为开展后续创新活动提供经验基础和准备必要的技术条件;掘就是从已开展并已结题的创新课题中不断创新,挖掘出后续课题。如上述所举的例子,从最初的有线声控小车的开发,到射频无线控制,再到基于WIFI和Android的光伏供电的节能型探测车设计,都是在总结已做前续创新项目的基础上一步步深入和挖掘出来的。
  四、创新实践教学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近年来,在全国、省及行业协会所举行的各类大学生电子创新设计竞赛、创新制作等检验素质教育的活动中,都取得了不错成绩: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南赛区及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多项,且有四位学生免试获得电子设计助理工程师认证(EDP)证书。创作产品参与“2014中国智能博览会高校(院企)项目成果发布会”一次,学生发表论文1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5个。
  (二)申请各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成效显著
  近年来,电子专业以电子兴趣小组为依托,积极申请省和学院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家庭煤气安全控制系统设计”项目作品在“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实验成果展暨创新论坛”上荣获“十佳作品”奖。该作品多次被湖南经视、湖南教育台等电视台,《潇湘晨报》等平面媒体,以及腾讯、大湘网等网络以“会说话的煤气灶”[5]为题进行报道与关注。
  (三)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省内独立学院前列
  培养的电子专业毕业生近几年内一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省内独立学院前列。在每年毕业生中不乏一些优秀毕业生,他们凭借良好的工程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敏锐的创新思维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企事业单位人才招聘时敢于与一本院校研究生同台竞争并打败对手,如愿以偿地进入自己理想的就业单位,如中国电信、大族激光、华为集团、创维集团、三一重工等知名企业。
  五、结语
  创新性实践教学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创新、协作和钻研精神的平台,是同学们展现自己、积累经验的重要舞台。为帮助同学们搭好这一舞台,教育工作者必先利其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善于文——理论,善于武——实践,精于工——教学的教师,才能善其事,以适应产业升级、产业转型期人才培养之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小芳,耿建忠,王芳,等.我国科技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37-39.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R].
  [3]向诚,桂玲.以赛促建,推进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学科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2(52):11-12.
  [4]向诚,谢峰粹.基于WIFI和Android的智能探测车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3,12(39):82-85.
  [5]杨向荣,陈伟,编著.大学生创新实践指导[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6]大学生发明新系统,让煤气灶开口说话[N].潇湘晨报,2013-10-30(B03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编号:JY 201302):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 要: 半导体照明技术课程是一门较新的课程。课程主要是结合目前世界及我国对半导体照明人才的迫切需要,瞄准当前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和照明产业的产学研热点,而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并结合实践与实验的课程。  关键词: 半导体照明技术 课程建设 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  半导体照明技术这门课程完美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诠释了“光”与“电”之间的紧密联系。该课程属于一门专业课,面向的专业主要是微电子学及光信息科学
摘 要: 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开设于2011年,是武陵山片区最典型的硬工科专业之一。尽管实验教学面临一些困难,但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实验教学平台体系,构建了四大平台、三种层次、十二个模块的体系,并利用实验平台取得了很好的学科竞赛成绩。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武陵山片区 实验教学平台  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市、区)。是国家中东部与西部的交界区
摘 要:《认识实习》是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专业认识实习,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文章着重论述了本校在《认识实习》课程当中的一些教学思路及课程设计安排,为同类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建筑装饰 专业认知 教学思路  《认识实习》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