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xingt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经手法复位后良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复发率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前瞻性收集我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BPPV的患者186例,在手法复位后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眩晕30、60、90 d复发率;对出现复发患者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186例诊断为BPPV的患者中172例完成了3个月随访,30 d眩晕复发率为8.79%(16/182),60 d为17.05%(30/176),90 d为22.09%(38/172)。复发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59.1±10.2)岁与(47.6±7.3)岁,t=2.034,P=0.016]。(2)复发组合并原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发病率分别为57.89%(22/38)、60.53%(23/38)、73.68%(28/38)、39.47%(15/38),未复发组分别为16.42%(22/134)、8.21%(11/134)、9.70%(13/134)、16.42%(22/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3,P=0.253)。手法复位次数﹥10次(即需要多次复位方能治愈)患者复发率高,复发率为90.90%(10/11)(χ2=32.355,P﹤0.05)。(3)对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法复位前BPPV持续时间(OR=2.631,95%CI 1.082~7.572,P=0.022)及手法复位次数﹥10次(OR=3.107,95%CI 1.205~7.842,P=0.018)为手法复位后BPPV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中老年、多次发作患者及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BPPV患者易复发;(2 ) BPPV多于抬头、转颈时复发;(3)手法复位前BPPV持续时间及手法复位次数﹥10次是BPPV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以废旧锂电池为原料,经过解体分选、硫酸浸出、除杂净化等一系列工序,回收得到含镍钴锰的混合溶液,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分别采用XRD,T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已经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所以公立医院应该一方面致力于提高医疗技术效率,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加快病床周转,提高医生、护士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术对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后路减压术治疗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18~63
本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处理了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工程砂土地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地表水体(人工湖或水库)长期作用下,粗颗粒地层(卵石或漂石)形成了复杂的渗透规律,与传统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查清人工湖或水库底下的土层渗透规律和地下水分布条件直
目的:观察开颅手术患者手术期间免疫细胞计数的变化,初步探讨开颅手术患者手术期间的免疫状态。方法收集18例开颅手术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完成后30 min(T1)、45 min(T2)、60 min(开
目的:研究脐带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体外对人膀胱移行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采集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以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CD3Mc-Ab诱导制备CIK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解剖特点及其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1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同侧足底内侧皮瓣单独移
目的:观察中药产妇垫用于会阴侧切伤口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北京同仁医院产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孕足月、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1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0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共25例,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对移植组患者进行静脉输注体外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