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卡鲁胺致间质性肺炎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ttym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例72岁男性患者因前列腺癌伴多发骨转移给予比卡鲁胺(50 mg口服、1次/d)+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3.75 mg皮下注射、1次/4周)内分泌治疗,以及唑来磷酸注射液(4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4周)治疗骨痛。9个多月后,患者出现气促、继而发热,经肺部CT检查诊断为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患者症状未改善。呼吸科医师考虑患者为比卡鲁胺致间质性肺炎。停用该药并给予甲泼尼龙(首次剂量240 mg,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胸部X线检查示肺部炎症范围缩小。

其他文献
1例22岁女性患者因多发性硬化接受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泼尼龙,1 000 mg/d静脉滴注3 d,后逐渐减量至60 mg/d维持治疗)、免疫球蛋白(20 g/d静脉滴注)、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d肌内注射)、维生素B1(100 mg/d肌内注射)和甲钴胺(1 mg/d静脉注射)等治疗。12 d后暂停鼠神经生长因子。停药7 d后再次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第2天,患者出现结膜充血;第3天,胸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子-1α(PGC-1α)对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HUVEC加入重组PGC-1α蛋白作为重组组,未加入重组蛋白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加入重组蛋白24 h后,将2组细胞分别置于常氧(20% O2)和低氧(1% O2)环境下继续培养16 h,采用real-time PCR和ELISA分别检测V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