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意识流小说的风格与形式研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20年代西方文坛出现了意识流小说流派,并迅速发展起来,其主要以无意识活动为文学展示对象,旨在通过对各种层次心理活动的揭示,来突出意识矛盾及复杂的特点,自其产生伊始便充斥各种形式层面的变异。本文主要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风格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从形式层面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
  关键词:意识流小说风格表现技法
  20世纪20年代初,西方文坛出现意识流小说,这是一种依托于现代哲学,尤其是现代心理学的小说流派。意识流小说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但这并不影响其在小说领域的迅速发展壮大。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最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结构安排方面: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故事情节发生先后顺序或情节间的逻辑联系为线索安排结构,而意识流小说并不会依时间顺序直线展开,而是以主人公意识活动为主线,利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根据自由联想来将故事情节衔接起来,时间、空间或者因果逻辑等不会对故事情节的衔接产生束缚,因此也被称作“心理现实主义小说”。
  一西方意识流小说的风格特征
  1写作特色
  西方意识流小说在进行创作过程中总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从里到外、从微观到宏观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顺序方面的原则。对于意识流小说而言,发挥主导作用的始终都是人物的精神活动,换句话说,人物精神世界占据主导,客观物质世界占据从属。对于意识流小说家而言,关注人物主观精神世界及感性层面是创作的重中之重,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应始终致力于人物精神层面及意识领域的发掘和探索,借助人物主观世界来揭示外在客观世界是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西方意识流小说所揭示的时空观念也不同以往。勇敢冲出钟表时间以及物理空间所带给文学创作的束缚,构建全新的时空架构是西方意识流小说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并在现代文学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在西方意识流小说家看来,只有彻底摆脱传统小说创作过程中的时间及空间观念,才能够真正享有创作上的自由,彻底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西方意识流小说家都十分推崇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原则,在意识流小说结构安排方面,坚决摒弃传统小说创作中极为普遍的钟表时间结构安排方式,同时勇敢地冲出物理空间的束缚,借助有限的时间来展示无限的空间,或者对心理时间表现力予以充分扩充,同时在有限的物理空间中加以展示。
  2结构安排
  西方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在结构安排上面的区别也十分突出。其中,传统小说作品在结构安排方面通常选择“全知全能”的“奥林匹斯神”形式,而西方意识流小说在结构安排上则更加注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及层面来进行叙述,角度性及层次性极为突出。意识流小说中叙述角度的转化极为常见且处理得相当自然,如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意识流小说的结构特点就相当突出,对于同一个故事,作者安排四个人物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进行阐述,从而营造出一种音乐四重奏的效果,作品结构的层次感相当突出。
  西方意识流小说在结构方面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位式。所谓对位式结构,简单的说,就是分别从多个视角进行叙述,通过设置小说与神话或某一经典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十分巧妙地达到揭示主题的效果。同样是以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为例,在这部作品当中,对位式结构的运用也十分普遍。康普生家族唯一的女孩名叫凯蒂,她有三个兄弟,分别是班吉、杰生和昆丁,凯蒂的遭遇是贯穿这部小说的一条主要线索,但作品当中并没有对其进行很多正面的描写,而是采用内心独白的写作手法,借助凯蒂三个兄弟的内心独白来将一个个故事巧妙地连接起来;而在作品的第四部分,作者则主要围绕女仆迪尔西这一主要线索来安排故事情节;十五年后,作者又添加了一个起到补充作品的附录。整个作品当中,三兄弟所处的社会层次不一样,智力水平、社会阅历、受教育程度甚至是叙述表达能力都有所差异,所有这些都会对三兄弟的内心情感、价值观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三兄弟眼中所看到的、以及口中所讲述出来的事必然会存在区别,对人物、事件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单独来看,三者所讲述的都不够完整、全面、清晰,但三者综合起来,读者就会有三个理解角度,可以更加深刻地融入故事之中,再加上后面以迪尔西为主线索的、更加全能的阐述,可以让读者按照时间线索,对故事情节有更加客观而公正的认识。
  3展示内容
  现代作家新的创作价值观在西方意识流小说中被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意识流小说进入迅猛发展时期,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彻底异化时期,特别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西方民众的精神遭受前所未有的创伤,内心萌生出极强的危机意识。在此种时代背景之下,作家刻画极具浪漫色彩或者悠然自得的田园情调都是不太现实的,意识流作家乔伊斯、伍尔夫和福克纳等则从极其平凡的市井小人物入手去搜寻协作素材,力求刻画出人物的孤独感与异化感,与此同时,对同情、谅解、人道及博爱等现代社会中最欠缺、最可贵的东西予以了展示。
  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形式特点
  在西方意识流小说中,内心独白、蒙太奇以及自由联想等写作手法的应用相当广泛。
  1内心独白的表现形式
  从使用角度来分析,内心独白这种写作技巧并不是西方意识流小说所特有的,传统文学作品中内心独白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整体而言,内心独白这种表现形式本身就有戏剧及文学两个层面的含义,戏剧中所涉及的内心独白与文学作品中所谈及的内心独白最大的区别在于,所面向的对象不同。
  20世纪,小说创作过程中的主导潮流就是主张作者退出小说,换句话说,就是对之前作者对小说创作过多干预的方式进行扭转,这正体现了意识流小说内心独白的特色。这种创作方式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受,如果说阅读传统小说就好似听叙述者讲故事,那么阅读西方意识流小说,读者则更像是真正置身于小说当中人物的内心,直接接触人物精神世界,这种感受更加形象、更加真实。
  例如,在《尤利西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摩利根和旁人眼中的我就是这样的。是谁为我挑选了这样一张脸?像是一只央求别人为它捉跳蚤的小狗。它也在央求我吗?
  此种表现形式与传统的表现内心世界的方法相比较能够更加直达内心,具有一种无法质疑的逼真感,因为它是一种叙述者干预最少的小说语言。因此,对于读者而言,也不再受到作者创作的牵制,换而言之,在读者和小说中人物之间不再间隔着一个小说作者,读者对于小说的解读以及作品中人物的理解也不再受作者主观感受及评价的影响。从这一角度分析,西方意识流小说更能达到现代派作家所追求的表现真实的创作目标。
  除此之外,西方意识流小说中的内心独白也与传统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独白有明显不同,后者所涉及的内心独白都是经过作者整理加工的,相比较而言,意识流小说中的内心独白则更加贴合人物自身真实的心理感受,借助蒙太奇手法搭建结构,同时配合大量的象征及隐喻等手法,对人物内心作出最忠实的展示。
  2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蒙太奇最早是出现于电影领域中,是对各种分镜头及场景的剪辑和重新整合。而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蒙太奇手法具体是指,将时间及空间领域不同的时间及场景予以重新组合,使其冲出时间及空间的束缚,从而将人物跨越时间及空间限制的意识的跳跃性予以更好的展示,与此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前后逻辑性及连贯性差的问题。在西方意识流小说创作过程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十分广泛。
  例如,在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中,就大量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时间层面的蒙太奇,小说人物意识不受时间束缚,可以在过往、当前以及未来三个维度中自由切换,好似时光隧道,实现了对不同维度时间的再整合,从而营建出一种历史纵深感,比如对斯蒂芬的描写,一方面,他是诗人和艺术家,具有浪漫气质;另外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历史教师,这使他具有一定的现实感和历史感。对于他的描绘往往是在昨天、今天以及明天跳跃,在现实与幻想中游走。第二种是空间层面蒙太奇,简单的说,就是将发生在不同空间的时间置于同一画面当中,也就是将不同空间领域中发生的事情在同一时间维度中展示出来,以便读者可以对展示对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试图通过一个固定的时间对整个柏林进行描绘,其实质就是采用了空间蒙太奇表现形式。
  3自由联想
  从本质上讲,自由联想就是围绕联想所开展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心独白,其主要以内心世界及意识活动等相关内容为展示对象。在西方意识流小说中所涉及的内心独白,一般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对意识活动内容进行直接阐述,因此也被称作是直接内心独白,向读者所展示的是未经任何处理的最初始的意识活动。对于直接内心独白而言,作者并不介入其具体的描写过程当中,同时也不会设置所谓的听众。小说当中人物的思想活动不受作者的影响,是一种未经加工处理的最初始、最自然的状态,是对人物最真实面貌的再现,从这一角度而言,此种类型的独白实际上就是真正将人物内心敞开。以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25年发表的《达洛维夫人》为例,其就是自由联想表达形式的一种典型,全篇以一天作为框架,对一位英国上层社会的太太和一位精神病患者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感性生活进行了丰富而又自由的联想。《达洛维夫人》的问世在英国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这种自由联想的表现方式,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同。表面上看,自由联想似乎无厘头,相互间毫无关联,但正是这种跳跃式的联想方式更能体现意识活动,并不受束缚和限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派文学一大重要流派的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之间存在明显区别,这主要体现为意识流小说通常以人物意识及精神层面作为直接展示对象,其具有自身鲜明的风格特征,在创作过程中,也始终致力于人物精神层面及意识领域的发掘和探索;在结构安排上则更加注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及层面来进行叙述,角度性及层次性极为突出;以平凡的市井小人物为切入点去搜寻协作素材,极力展示现代社会中最欠缺、最可贵的同情、谅解、人道及博爱等思想及精神层面的东西。在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形式表现方面,则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蒙太奇以及自由联想等技巧和手法,对小说人物意识流程予以直接展示。
其他文献
摘 要: 巴尔扎克笔下的拉斯蒂涅与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都试图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却又最终被黑暗的社会所吞噬。拉斯蒂涅想通过用功读书来改变贫穷的现状,而祥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们都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但是却一次又一次遭到现实的残酷打击,最终泯灭了人性而成为个人奋斗的悲剧典型。  关键词: 拉斯蒂涅;祥子;个人奋斗;悲剧典型  拉斯蒂涅是外省贵族子弟,祥子是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