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得一缕书香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书的结缘记不起是什么时候了。上高中前,课本是我唯一的读物。我开始“闲读”应该是上师范的时候吧,当时几本《少年文艺》就是我的最爱。工作后,办公室里没有电视。唯一的奢侈品是我用一个多月工资买来的一部三洋牌录音机。于是听上几盘磁带,读上几本闲书。慢慢竟变成了我在教学之余最大的享受,一直延续至今。
  作为一个爱书人,每每看到自己这些年慢慢攒下的两大架子图书,我就感到心潮澎湃。信手翻阅,哪一本书都曾是我隆重迎进家门的“新娘”,我们曾经相遇相知相爱。如今,经过岁月变迁,虽然已有些许陌生,但那份真挚的感情从未改变。于是,我轻声地问候她们:原来你们一直在这里!
  散文类——在别人的心灵里散步
  前几天回老家,偶然发现了一本《2003年中国散文年选》。抚书追昔,我不禁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真是时光飞逝,一转眼十多年就过去了!记得每年一开春,我会从书店买来一本《中国散文年选》犒劳自己。包上书皮,放在手边,静待闲暇之时,侧卧床榻,走进这方秘密花园,走近作者的平凡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眼前场景。一会儿“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会儿“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流光氤氲,神思飞扬,真是心灵的狂欢!
  其间,我也零零散散地阅读了季羡林、莫言、余秋雨、张晓风、林清玄、毕淑敏等名家的专集。阅读大家,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于万籁俱寂之中,独享这份上天赐予的福分,个中滋味,怎一个“爽”字了得!经常是看着看着,睡眼蒙胧。于是掩卷小憩,书亦梦,梦亦书。一书在手,亦复何求!
  哲学类——没有经过追问的人生不值得咀嚼
  哲学类书籍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当数傅佩荣教授的《哲学与人生》,该书由他在高校所开的通识课程的上课录音整理而成,他一改哲学课抽象难懂的讲授,对一切思想资源保持开放的心态,听:“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读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活在當下,珍惜高峰体验。”句句发人深省,引人共鸣。
  除此之外,我还藏有纪伯伦、周国平、罗曼,罗兰等思想家的书籍,闲来嚼上几句,总有新的感悟,帮你参悟这个世界,明白舍与得、名与利;助你祛除浮躁,安顿好自己的灵魂,活在当下。
  教育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由于本职工作,教育类的书籍我也阅读不少。例如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朱永新、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等人的著作。难忘王崧舟的“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男子汉大丈夫的豪爽之气。溢于行间。朱永新是当代教育大家,他的教育思想如一缕春风吹进我的教学生活,帮我走出观念迷障,助我插上理想的翅膀,使我能够耐住寂寞,埋头耕耘,静静地守望教育的未来。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史,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这么多年下来,感谢书籍的一路陪伴。的确,是它们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记得有人问一位转山的人,为什么痴迷转山。他答曰:不为什么,就因为山在那里。于是,我释然,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就因为书在那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生挽得一缕书香,幸甚至哉!
  (责编 阿宁)
其他文献
去年秋天,我有幸成为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在参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短短的一年中,我真切地看到了一群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听了许多精彩的语文课,也从中找到了自己成长的路径。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那么,我能给学生什么?又能让学生发展什么?下面用几个关键词来介绍我的课堂。  关键词之一:激情与点燃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我觉得自己对文本的
涂料印料是由涂料(色)、胶黏剂、填充剂及助剂组成,同时还有特种涂料浆.涂料印料最大的特点是不受纺织品纤维性能的影响,涂料(色)同纺织纤维没有亲和力,它借助胶黏剂结成坚固
期刊
主题教学是现代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主张通过创建一个个教学主题,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重视教学实质,淡化教学形式。主题教学这一形式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创新,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一、选择有效主题,保证课程内容深度  教学主题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密切配合教学内容的展开进行。在确定主题时,一定要保证其有效性,使得教师能够在该主题的引领下,开展有深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