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如何在时间中存在?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ue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数学家、哲学家相信存在着抽象的数,以及抽象的美本身、正义本身之类的东西。诸如此类东西即使真的存在,也不会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但物质性的东西,例如桌子、咖啡杯、我自己,只能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这看似一个平淡无奇的真理,但其中隐藏着令人费解之处:事物如何存在于时间中?

一事物“占有”时间而存在于时间中


  事物通过在空间的三个维度延伸而“占有”空间,通过占有空间而存在于空间中。我们可以按照与空间的类比,说事物通过“占有”一定“长度”的时间而存在于时间中。例如,说一个雪人存在了三个小时,就是说它占有了三个小时的时间长度;说一个人活了七十三岁,就是说他占有了七十三年的时间长度。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答案,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会说一个东西有多长、多宽、多高或多厚,也会说一个事物持续了多少时间。但是,在决定是否接受这种解释之前,我们需要区分“事物”和“事件”两个概念。
  事物是能够占有一定空间的东西,事件是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东西。事物占有一定的空间,处于某个位置上,但它们并不在某一时刻“开始”或“结束”,“它们当然可以存在一段时间,但那是它们的存在或生命持续了那么一段时间”(万德勒:《哲学中的语言学》,陈嘉映译,华夏出版社二00八年版,243页)。事物的存在或生命是由事件构成的,只有事件才有“开始”或“结束”,只有事件才占有一定的时间。占有一定的空间就是结结实实地“填充”了一定空间,而“活了七十三年”是“经历”了七十三年的风风雨雨(事件),而不是填充了七十三年。
  是否可以说,事物直接存在于空间中,并通过经历事件而间接存在于时间中?但是,事件又是如何在时间中存在的?没有变化就没有事件,事物经历了事件就是事物经历了变化。说一个事物经历了变化,就是说它在某个时候具有某种特征F,在另外一个时候不具有特征F,例如一只香蕉昨天是绿色的,今天是黄色的,就是它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但这只香蕉昨天存在,今天也存在。也就是说,我们首先假定了事物在时间中的存在,才能理解变化和事件。
  回到“占有时间”这种说法上。事物占有空间,就是事物在空间的长、宽、高三个维度上延伸。按照与空间的类比,应该说事物占有时间就是事物在时间这个维度上延伸。按照这个说法,事物除了具有长度、宽度、高度,还具有“时间度”(或称“久度”);事物除了具有空间部分(上部分、下部分,等等),还具有时间部分(过去部分,现在部分,等等)。简言之,事物不是三维的,而是四维的。根据这种观点,“一个具体个别是由存在于不同时间点的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堆积体或整体,每个部分存在于它自己的时间点,对于一个个别,从一个时间点持续到另一个时间点就是,它的不同部分存在于不同的时间点”(麦克尔·路克斯:《当代形而上学导论》,朱新民译,复旦大学出版社二00八年版,245页)。因此,当我用电脑写作本文的时候,我的电脑并没有完整地呈现在我面前,而只是呈现了它的一个时间部分——现在部分。同样,也不是完整的我整个地坐在电脑前,而只是我的一个时间部分——现在部分——坐在电脑前。
  但是,这种观点蕴含着一种静止不变的世界观。常识告诉我们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的。例如,我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站起来来回走动,思考下面要写什么。我在某个时间站着,在另外一个时间坐着,站着的我和坐着的我是“同一个”我,因此才有了运动和变化。但是,按照“时间部分”理论,是我的一个时间部分站着,我的另外一个时间部分坐着,它们不是“同一个”时间部分。“站着”和“坐着”是两个不同的时间部分之间的差异,而不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部分之上的变化。就像我的一个空间部分——左手——上有一处伤口,我的另一个空间部分一右手——上没有伤口,这只是差异,不是变化。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应该区分运动和变化:事物的确不运动,但事物仍然在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生长:我的电脑,我,以及世间一切事物都在生长,即不断生长出新的时间部分。就像一棵小树苗,随着不断生长,占有越来越多的空间,一切事物也在时间维度生长,占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因此我一直在生长:每分每秒都有新的我的时间部分生长出来。在这个意义上,事物仍然在变化:变得更大、更长或更“久”。但是,我的新的时间部分是如何从虚无中“生长”出来的呢?这似乎导致了一个新的存在之谜。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把这种观点看作对实在的准确描述,又有多少人把它看作形而上学的狂想。但看起来它导致的新间题(如何理解“时间部分”,如何理解新的时间部分的出现)与它试图解决的间题一样令人困惑。但这种观点似乎能给注定必有一死的我们提供一丝心理上的慰藉,因为这种观点蕴涵着这样一种结论:虽然我们的生命有时间限度,但在另外一种意义上,我们是永恒的——我们不会消失。我的现在部分永恒地存在于现在,我的过去部分永恒地存在于过去,我的任何一个部分不会沦入非存在的虚空之中。“死亡”不是堕入虚空,而只是占据的时间到了限度,就像我们的身高长到一定高度就不再继续生长。我们的生命限度有长短,但我们的存在是永恒的。
  然而,这种永恒究竟能给我们提供多少慰藉呢?毕竟,一旦生命到了限度,人将不再能体验新的事物、新的快乐。而且,我们似乎也没有理由因为我们永恒地存在于所占据的时间而感到丝毫的欣慰。如果我正在庆幸自己终于摆脱了某种剧烈痛苦的折磨,我不会因为想到这种痛苦永恒地存在于过去而烦恼,同样,如果我惆怅于正在经历的快乐即将结束,我也不会因为想到这种快乐永恒地存在于当下而兴奋。换句话说,这种永恒并没有为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添加任何东西。

二事物“经历”时间而存在于时间中


  暂别持久论,回到三维物体的常识观念上来。或许事物既不是通过经历事件,也不是通过占有时间而在时间中存在,而是简简单单地“经历”时间。但是,该如何理解“经历”一词呢?
  我们仍然可以按照事物与空间的关系类比事物与时间的关系。但现在不是参照静止的事物对空间的占有,而是运动的事物在空间中的“穿过”:事物的运动就是穿过一定空间,事物的持续存在或日“经历”,就是穿过一定的时间。想想看我们是如何“穿过”一片空间的。我在房间里来回走动,我从空间的一个部分“这里”,移动到空间的另一个部分“那里”。我还能再从“那里”回到“这里”。这意味着空间没有内在的方向性,所以我才能任意选择移动的方向。而且,空間本身是静止的,否则当我想走到“那里”时,“那里”总已经在别处。   但是时间似乎具有内在的方向性,时间之箭永远指向未来:一旦我从过去持续存在到现在,我就永远无法再回到过去。而且,时间似乎是流动的。似乎不是我在时间中运动,而是时间自身在运动,是时间从我“身边”流过去。当我经历一定时间的时候,我身边的一切人和物似乎都“同时”经历了同等尺度的时间,但是我并没有像携带着行李那样携带着世间万物与我同行。这更说明了是时间在动,而不是我在动,不是我“穿过”时间,而是“未来来现在,现在流过去”。
  该如何理解时间从我“身边”流过这种解释?想象一下坐在高速行驶的船中的体验。我静止在船上,河岸以及河岸上的一切事物都呼啸着飞向我的身后。在时间中的“穿过”与此类似,但又有不同:与我同时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和我处在同一条船上,而只有时间在流逝。或者可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艘船,而时间就是河流,而且,不是世界之船在行驶,而是时间之河在流淌。然而,这种解释也面临多种困难。
  首先,时间流逝的速度有多快?测量事物“穿过”空间的速度的方法是用距离除以时间,但是我们用什么方法测量时间自身的速度呢?或许有人说,时间有多快这样的间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只能用时间衡量事物运动的速度,却无法用时间衡量时间自身的速度。但是这难道不意味着时间在运动的说法是没有意义的吗?许多哲学家因此否认时间在流逝这种常识观点(Carroll,John w.
其他文献
这些人不宜“秋冻”  慢性肺病患者:这类病人身體虚弱,寒邪易乘虚而入,造成气管、支气管等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相关。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心血管病患者体质虚弱,不能耐受增加运动以防寒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活动,不应“秋冻”。  胃肠病患者:这类患者正气不足,卫外防御功能下降,很多人平时都手足不温,
竞技体育,比的是实力,看的是精彩,猜的是悬念。在这些之外,并不直观的是精神,是心理。  中国女排再获世界冠军,又一次引发对女排精神的议论。从1981年首次登顶至今,不断有关于“女排运气就是好”的说法,说这话的既有门外看热闹的普通百姓,也有业内行家。运气也是体育竞技的一部分,不必讳言。不过,运气好只是提供了机会,不会把参赛者直接保送到领奖台上,能不能抓住机会冲上去,还是实力加精神说了算。  平心而论
一  在一九三零年的一次演讲中,希特勒立下“合法性”誓言,发誓要放弃暴力手段,转而诉诸自由民主制的合法程序来通向权力之巅:“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将以合宪的方式达成目标。宪法所提供的只是方法,而非目标。我们将通过合乎宪法的方式赢得议会中的绝对多数,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理念来重塑德国。”  希特勒做到了这一点。在一九三零年秋天的大选中,纳粹党的席位从一九二八年的十二个增加到一百零七个,一跃成为
在现代社会思想中,爱情被认为是个体解放的一个重要指标。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均显示,现代转型过程中,家庭关系和家庭伦理往往最先遭遇挑战,而爱情通常是改变、重塑家庭伦理关系的重要因素。费孝通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完成的《江村经济》里就谈到,一位与工友恋爱并同居的已婚女工,因为此事被工厂开除以后,她并没有跟情人出走,而是顶着舆论压力回到丈夫家中;她的公婆和丈夫最终还是接纳了她,因为她有挣工资的能力。这件事情
罗斯福总统终于下定决心,是时候对不识时务的最高法院亮剑了。  在一九三六年的总统大选中,罗斯福取得了一场摧枯拉朽的胜利,拿下了除缅因州和佛蒙特州以外的全部选举人团票,以空前的优势击败了来自共和党的挑战者。与此同时,民主党进一步巩固了在国会两院内的多数地位。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日,罗斯福面对首席大法官休斯做就职宣誓:“我将……竭尽全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但典礼一结束,总统却对他的助理关门说话
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伟大的足球运动员之一。他踢球的风格简洁明快、效率至上、从不拖泥带水,注重将个人的价值在整个团队中展现,是史诗级的进攻自由人。斯蒂法诺以全面的素质成为“全能足球”的典范。加盟皇马斯蒂法诺1926年7月4日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籍意大利,父母都是阿根廷人。父亲老斯蒂法诺曾经是阿根廷河床队的前锋,在一次比赛中不幸重伤,只得退役。之后,他在
“英雄中队,团结奋战,利刃出击,谁与争锋……”每次出征前,“空战之王”赵宝桐和战友们必向战旗宣誓。赵宝桐,1928年出生于辽宁抚顺,1949年入第四航空学校学习,是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飞行只有50多个小时的赵宝桐英勇抗敌,首战告捷。  1951年11月4日,100多架敌机进犯清川江等地区。“注意,前面有敌机!”赵宝桐从耳机里听到大队长牟敦康的声音,看到大约6公里外有10余架敌机
目前,软枣猕猴桃随着面积逐步扩大,冬季软枣猕猴桃冻害病虫害在个别地块也少有轻微发生。如果不加强科学管理,冻害和病虫害会自然繁衍发生。为了预防冻害病虫害的发生,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预防为主。尤其冬春季温度过低,有时给各地软枣猕猴桃带来冻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为了防患于未然,现提醒各地软枣猕猴桃种植者,提早做好防寒准备。  1.冻害预防  1.1涂白防冻  落叶后对已上架的果园进行树体涂白,主要涂
〔关键词〕偏科;元认知干预;中小学生  偏科是中小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违背我国基础教育理念。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一些理论解释偏科的形成。Kirk认为偏科现象一般可以诊断为学习困难,不同研究者也试图从信息加工、神经系统、注意力和学习动机四个不同的方面解释学习困难的原因,这我们深入了解学习困难,了解偏科现象提供了很大帮助。但是,仅依靠这些理论去解决偏科问题,往往会不知如何入
2017年12月下旬,冯小刚新作《芳华》上映6天票房便超过5亿元,成为最卖座的国产文艺片。作为《天浴》《金陵十三钗》《芳华》等影片背后的女人,编剧严歌苓再度闯入大众视野。从跳芭蕾到战地记者,再到旅美作家,直至今天用一支笔“征服”张艺谋、冯小刚、李安等大腕导演的“华人第一女编剧”,她跌宕起伏的人生本就是一部传奇!  初恋不顺婚姻失败,书香才女情路坎坷  严歌苓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是《德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