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选地整地、品种及苗木选择、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舒城县油茶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该县油茶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茶;栽培;管理;安徽舒城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166-02
油茶属于山茶科,在我国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从其种子中提取的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90%左右,油质组成与橄榄油相似,被称为“东方橄榄油”。长期食用油茶油,对心血管等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此外,油茶果壳可用于工业上制造栲胶、茶碱、活性碳等,茶饼可用于医药生产中茶皂素的提取等,油茶树本身抗污染能力强、花期长,观赏价值高,是优良的荒山绿化及水土保持树种。
目前,舒城县全县油茶主要分布在该县西南地区的浅山、中山以及深丘区。成林油茶种植面积约为1.33万hm2。随着舒城县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油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舒城县目前油茶栽培中存在以下问题:产量不高、大小年现象明显、栽植品种混杂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舒城县油茶的产业化发展。为了提高油茶产量,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现将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地整地
油茶对干旱贫瘠的耐性强,但作为经济林树种,为了提高产量,应选择在厚度超过60 cm、光照充足的阳坡或半阳坡,坡度低于25°的山地红壤、黄棕壤、黄壤等地块进行种植。油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海拔要求不高,生态幅度较宽,一般在30~1 900 m的山地上均可正常生长,但为了促进果实产量的提高,造林地的海拔高度宜选择在200~600 m。
造林地选好后,应及时做好整地工作。一般在造林前的3~4个月进行,以促进土壤的充分风化,其作用是增加深土层的厚度、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改善土壤中的通气状况及肥力水平、促进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等。一般若造林选择在冬季进行,则整地应在秋季;若造林在春季进行,则整地应在冬季进行。油茶的整地方式有3种,分别为全垦、带状和块状整地。可结合林地的实际条件、经营水平、劳力等情況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一是全垦整地。对于坡度在15°以内的山地,宜选择此种整地方式。二是带状整地。对于坡度在16~25°的山地上,宜选择此种整地方式。三是块状整地。对于坡度较陡、坡面破碎不完整及四旁地块上,可采取此种整地方式[1]。
2 品种及苗木选择
要达到油茶高产稳产,应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造林。对于新造的油茶林,必须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良种审定的油茶优良新品种[2]。宜选择果实体积大、果皮薄、能抵抗各种逆境的能力强、产量高、适合舒城县生长的优良品种。目前,油茶的造林实际生产中,主要选择的品种为优良无性系及优良家系,此外还有少数的杂交子代。为了提高油茶林的多样性,以采用混系造林的方式为最佳,可选择适合舒城县当地的优良油茶品种进行混合造林,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用于混合造林品种的花期必须与果期一致,以便于管理及收获。
若选择的油茶品种为优良家系和杂交子代,苗木应选择一年生实生苗,标准为苗高20 cm、地径超过0.3 cm,根系发达完整、无病虫害发生;若选择优良无性系,苗木应选择嫁接的两年生裸根苗,标准为苗高超过30 cm、地径超过0.3 cm,根系发达完整、无病虫害发生。目前,油茶造林中也常选择一年生的营养杯嫁接苗,容器杯的规格为(8~10)cm×(10~12)cm,此种嫁接苗用于造林的标准为苗高超过10 cm、基径超过0.25 cm。
3 造林
油茶为有性杂交、异化授粉的经济树种,自然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因此直播造林的油茶植株混杂,可对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直播造林的方式已经被淘汰,而代替以植苗造林。植苗造林即为采用容器、温室或者圃地培育出的良种扦插苗或者嫁接苗进行的造林方式。采用植苗造林方式中使用的苗木,特别是容器苗,均具有根系发达完善、地上部分长势旺盛、苗茎长势粗壮、苗高约为20 cm、抵抗外界能力较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提前开花结实等特点,因此,在油茶的造林中得到广泛应用。不同育苗方式所育出的苗木规格及苗龄也有所差别。一般若采用嫁接的方式培育苗木,则从芽苗砧的培育到苗木的出圃整个过程需要2年;若采用容器的方式培育苗木,则出圃只需要1年的时间即可,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容器苗造林,以达到节约时间、降低成本的目的。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及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均会影响油茶造林的成活率。因此,造林时间的选择上,不可选择在旱季或者晴天进行,以免造成造林成活率的下降,一般宜选择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的阴天或者傍晚进行,最好选择在雨前进行,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栽植前,应根据设计好的株行距挖好穴,每穴施充分腐熟的土杂肥10~15 kg,20~30 d后即可进行油茶苗的栽植。若在平坡上造林,切记在回填土壤时,要用表土堆成馒头状,以防栽植后遇雨造成积水,影响苗木的成活。苗木定植的深度应适宜,一般超过原圃地根际1.0~1.5 cm即可。若选择塑料薄膜袋进行容器育苗的苗木,切记在造林时一定要破除薄膜袋,以免对油茶苗根系的生长产生影响。造林时应适当地在苗木的根蔸处添加一些肥沃的培泥土或者稻田土,最后将土压实。若选择嫁接方式获得的苗木,在造林时应保证地面与嫁接口相平,为了保证土壤与苗木根系紧密结合,栽植后应浇透水,以达到苗正、根舒、土实的目的[3]。
油茶品种及经营目的不同,油茶的造林密度也有所不同。如对于普通的以收获果实为主的油茶品种,一般适宜的栽植密度约为1 500株/hm2。为了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造林密度。油茶造林时,定植点的配置上,应尽量减少植株间的竞争,以不相互影响为依据,一般来说,山坡地选择梯带形排列的方式,缓坡地选择三角形或梅花的方式,以达到充分利用光能的目的。 4 抚育管理
油茶造林后,要做好抚育管理工作,一般每年进行2~3次即可。第1次在5—6月进行,此次的抚育是将油茶植株周围20 cm以内的表土轻耕1遍,只要翻动表土即可。人工拔出苗周围的杂草,将铲下的草皮培在树兜周围,以降低表层土壤温度,防止高温灼伤苗。第2次抚育在8—9月进行,此时的重点是除草,特别是杂草种子,以起到抗旱保苗、减少翌年杂草竞争等作用。冬季应在施肥的基础上适量复垦。油茶林忌出现渍水和干旱现象,因此油茶在造林后应做好水分管理工作,旱季要及时灌水,雨季要及时排水。油茶造林后的早期管理主要是整形,根据需要培养主副枝及侧枝比例合理、分布均匀的树形,一般需要3~4年的时間。利用油茶植株间的空隙种植花生、绿豆等作物,以降低林间地表温度、改善土壤中的蓄水保肥能力、提高林间相对湿度,从而促进油茶植株的生长。需要注意的是,间种作物时要以不影响油茶的正常光照及肥水管理等为原则[4]。
造林后8~10年油茶即可进入到盛果期,油茶树对肥水的需求量更大,应做好肥水管理工作。一是土壤改良。为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提高植株的抗性等,应隔年深翻1次(深度为30~60 cm)。一般可在3—4月或者11月进行,可结合此阶段的施肥进行,切记要注意不可伤及直径较粗的根系。二是追肥。为了适应油茶树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应合理配方施肥。合适的比例为纯N∶P2O5∶K2O=10∶6∶8。每年速效肥、有机肥的使用量分别为1~2、15~20 kg/株,此外,适当地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达到延缓肥效、培肥地力、提高产量的作用。三是修剪。油茶树的修剪一般在采果后和春季树体萌动前进行,尽量保留春梢,疏去交叉重叠枝、徒长枝及病虫枝等,保留内膛的结果枝。
5 病虫害综合防治
我国油茶生产上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对油茶的高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主要的病虫害包括油茶根腐病、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油茶毒蛾、油茶枯叶蛾、油茶尺蠖、油茶蛀茎虫、油茶蓝翅天牛等。油茶炭疽病的防治上,可选择自然感病率低于3%的良种,或于苗期定期喷施1%波尔多液进行预防,或在该病的发病早期,用50%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进行防治。油茶软腐病的防治上,主要是进行预防,做好营林管理,对林间的通风透光条件进行改善,有研究证明,用1%波尔多液预防的效果可以达到96.7%,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效果为67.6%~82.2%。油茶根腐病的防治上,将重病株彻底清除,将熟石灰和土壤以适宜的比例拌匀覆盖,或用50%多菌灵或50%退菌特等与油茶苗根茎处进行浇灌,防效可达到75%以上。油茶烟煤病的防治上,应做好修枝、间伐、通风降湿等林间管理工作,或间种山苍子,药剂可用敌敌畏500~1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0.3~1.0 °Bé的石硫合剂。油茶毒蛾、油茶枯叶蛾、油茶尺蠖等食叶害虫的防治上,应加强营林管理,对其天敌进行保护并利用天敌;药剂可选择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等。油茶蛀茎虫和油茶蓝翅天牛等枝梢害虫的防治上,应选择具有强渗透内吸作用的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茶籽象虫和黑翅大白蚁等蛀果害虫的防治上,可用80%敌敌畏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对适量水进行防治。
6 参考文献
[1] 王锋.油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40-41.
[2] 刘小辉.油茶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53-54.
[3] 李华.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5):120-121.
[4] 蒋宪姣.油茶的种植技术及成林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2(30):412.
关键词 油茶;栽培;管理;安徽舒城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166-02
油茶属于山茶科,在我国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从其种子中提取的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90%左右,油质组成与橄榄油相似,被称为“东方橄榄油”。长期食用油茶油,对心血管等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此外,油茶果壳可用于工业上制造栲胶、茶碱、活性碳等,茶饼可用于医药生产中茶皂素的提取等,油茶树本身抗污染能力强、花期长,观赏价值高,是优良的荒山绿化及水土保持树种。
目前,舒城县全县油茶主要分布在该县西南地区的浅山、中山以及深丘区。成林油茶种植面积约为1.33万hm2。随着舒城县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油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舒城县目前油茶栽培中存在以下问题:产量不高、大小年现象明显、栽植品种混杂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舒城县油茶的产业化发展。为了提高油茶产量,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现将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地整地
油茶对干旱贫瘠的耐性强,但作为经济林树种,为了提高产量,应选择在厚度超过60 cm、光照充足的阳坡或半阳坡,坡度低于25°的山地红壤、黄棕壤、黄壤等地块进行种植。油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海拔要求不高,生态幅度较宽,一般在30~1 900 m的山地上均可正常生长,但为了促进果实产量的提高,造林地的海拔高度宜选择在200~600 m。
造林地选好后,应及时做好整地工作。一般在造林前的3~4个月进行,以促进土壤的充分风化,其作用是增加深土层的厚度、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改善土壤中的通气状况及肥力水平、促进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等。一般若造林选择在冬季进行,则整地应在秋季;若造林在春季进行,则整地应在冬季进行。油茶的整地方式有3种,分别为全垦、带状和块状整地。可结合林地的实际条件、经营水平、劳力等情況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一是全垦整地。对于坡度在15°以内的山地,宜选择此种整地方式。二是带状整地。对于坡度在16~25°的山地上,宜选择此种整地方式。三是块状整地。对于坡度较陡、坡面破碎不完整及四旁地块上,可采取此种整地方式[1]。
2 品种及苗木选择
要达到油茶高产稳产,应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造林。对于新造的油茶林,必须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良种审定的油茶优良新品种[2]。宜选择果实体积大、果皮薄、能抵抗各种逆境的能力强、产量高、适合舒城县生长的优良品种。目前,油茶的造林实际生产中,主要选择的品种为优良无性系及优良家系,此外还有少数的杂交子代。为了提高油茶林的多样性,以采用混系造林的方式为最佳,可选择适合舒城县当地的优良油茶品种进行混合造林,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用于混合造林品种的花期必须与果期一致,以便于管理及收获。
若选择的油茶品种为优良家系和杂交子代,苗木应选择一年生实生苗,标准为苗高20 cm、地径超过0.3 cm,根系发达完整、无病虫害发生;若选择优良无性系,苗木应选择嫁接的两年生裸根苗,标准为苗高超过30 cm、地径超过0.3 cm,根系发达完整、无病虫害发生。目前,油茶造林中也常选择一年生的营养杯嫁接苗,容器杯的规格为(8~10)cm×(10~12)cm,此种嫁接苗用于造林的标准为苗高超过10 cm、基径超过0.25 cm。
3 造林
油茶为有性杂交、异化授粉的经济树种,自然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因此直播造林的油茶植株混杂,可对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直播造林的方式已经被淘汰,而代替以植苗造林。植苗造林即为采用容器、温室或者圃地培育出的良种扦插苗或者嫁接苗进行的造林方式。采用植苗造林方式中使用的苗木,特别是容器苗,均具有根系发达完善、地上部分长势旺盛、苗茎长势粗壮、苗高约为20 cm、抵抗外界能力较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提前开花结实等特点,因此,在油茶的造林中得到广泛应用。不同育苗方式所育出的苗木规格及苗龄也有所差别。一般若采用嫁接的方式培育苗木,则从芽苗砧的培育到苗木的出圃整个过程需要2年;若采用容器的方式培育苗木,则出圃只需要1年的时间即可,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容器苗造林,以达到节约时间、降低成本的目的。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及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均会影响油茶造林的成活率。因此,造林时间的选择上,不可选择在旱季或者晴天进行,以免造成造林成活率的下降,一般宜选择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的阴天或者傍晚进行,最好选择在雨前进行,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栽植前,应根据设计好的株行距挖好穴,每穴施充分腐熟的土杂肥10~15 kg,20~30 d后即可进行油茶苗的栽植。若在平坡上造林,切记在回填土壤时,要用表土堆成馒头状,以防栽植后遇雨造成积水,影响苗木的成活。苗木定植的深度应适宜,一般超过原圃地根际1.0~1.5 cm即可。若选择塑料薄膜袋进行容器育苗的苗木,切记在造林时一定要破除薄膜袋,以免对油茶苗根系的生长产生影响。造林时应适当地在苗木的根蔸处添加一些肥沃的培泥土或者稻田土,最后将土压实。若选择嫁接方式获得的苗木,在造林时应保证地面与嫁接口相平,为了保证土壤与苗木根系紧密结合,栽植后应浇透水,以达到苗正、根舒、土实的目的[3]。
油茶品种及经营目的不同,油茶的造林密度也有所不同。如对于普通的以收获果实为主的油茶品种,一般适宜的栽植密度约为1 500株/hm2。为了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造林密度。油茶造林时,定植点的配置上,应尽量减少植株间的竞争,以不相互影响为依据,一般来说,山坡地选择梯带形排列的方式,缓坡地选择三角形或梅花的方式,以达到充分利用光能的目的。 4 抚育管理
油茶造林后,要做好抚育管理工作,一般每年进行2~3次即可。第1次在5—6月进行,此次的抚育是将油茶植株周围20 cm以内的表土轻耕1遍,只要翻动表土即可。人工拔出苗周围的杂草,将铲下的草皮培在树兜周围,以降低表层土壤温度,防止高温灼伤苗。第2次抚育在8—9月进行,此时的重点是除草,特别是杂草种子,以起到抗旱保苗、减少翌年杂草竞争等作用。冬季应在施肥的基础上适量复垦。油茶林忌出现渍水和干旱现象,因此油茶在造林后应做好水分管理工作,旱季要及时灌水,雨季要及时排水。油茶造林后的早期管理主要是整形,根据需要培养主副枝及侧枝比例合理、分布均匀的树形,一般需要3~4年的时間。利用油茶植株间的空隙种植花生、绿豆等作物,以降低林间地表温度、改善土壤中的蓄水保肥能力、提高林间相对湿度,从而促进油茶植株的生长。需要注意的是,间种作物时要以不影响油茶的正常光照及肥水管理等为原则[4]。
造林后8~10年油茶即可进入到盛果期,油茶树对肥水的需求量更大,应做好肥水管理工作。一是土壤改良。为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提高植株的抗性等,应隔年深翻1次(深度为30~60 cm)。一般可在3—4月或者11月进行,可结合此阶段的施肥进行,切记要注意不可伤及直径较粗的根系。二是追肥。为了适应油茶树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应合理配方施肥。合适的比例为纯N∶P2O5∶K2O=10∶6∶8。每年速效肥、有机肥的使用量分别为1~2、15~20 kg/株,此外,适当地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达到延缓肥效、培肥地力、提高产量的作用。三是修剪。油茶树的修剪一般在采果后和春季树体萌动前进行,尽量保留春梢,疏去交叉重叠枝、徒长枝及病虫枝等,保留内膛的结果枝。
5 病虫害综合防治
我国油茶生产上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对油茶的高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主要的病虫害包括油茶根腐病、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油茶毒蛾、油茶枯叶蛾、油茶尺蠖、油茶蛀茎虫、油茶蓝翅天牛等。油茶炭疽病的防治上,可选择自然感病率低于3%的良种,或于苗期定期喷施1%波尔多液进行预防,或在该病的发病早期,用50%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进行防治。油茶软腐病的防治上,主要是进行预防,做好营林管理,对林间的通风透光条件进行改善,有研究证明,用1%波尔多液预防的效果可以达到96.7%,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效果为67.6%~82.2%。油茶根腐病的防治上,将重病株彻底清除,将熟石灰和土壤以适宜的比例拌匀覆盖,或用50%多菌灵或50%退菌特等与油茶苗根茎处进行浇灌,防效可达到75%以上。油茶烟煤病的防治上,应做好修枝、间伐、通风降湿等林间管理工作,或间种山苍子,药剂可用敌敌畏500~1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0.3~1.0 °Bé的石硫合剂。油茶毒蛾、油茶枯叶蛾、油茶尺蠖等食叶害虫的防治上,应加强营林管理,对其天敌进行保护并利用天敌;药剂可选择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等。油茶蛀茎虫和油茶蓝翅天牛等枝梢害虫的防治上,应选择具有强渗透内吸作用的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茶籽象虫和黑翅大白蚁等蛀果害虫的防治上,可用80%敌敌畏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对适量水进行防治。
6 参考文献
[1] 王锋.油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40-41.
[2] 刘小辉.油茶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53-54.
[3] 李华.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5):120-121.
[4] 蒋宪姣.油茶的种植技术及成林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