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致严重下消化道出血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z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例66岁男性患者PCI术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和替格瑞洛片(90 mg,2次/d),约2周后出现黑便,初期量少但逐渐加重,伴头晕、乏力等不适,给予抑酸、护胃、止血、反复输血等治疗2周,症状无明显缓解。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替格瑞洛片,禁食,给予悬浮红细胞输注,艾司奥美拉唑(80 mg,1次/8 h)静脉泵入,铝镁加混悬液(1.5 g,3次/d)口服及营养支持治疗。第4天,患者症状无改善,加用奥曲肽(0.6 g,1次/12 h)静脉泵入;第8天,患者间断解柏油样大便约1 000 g,血压92/62 mmHg(1 mmHg=0.133 kPa),Hb 43 g/L,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肠镜检查因直肠被柏油样物质覆盖未能完成,考虑消化道仍持续出血,加服云南白药和凝血酶;第13天,患者Hb降至37 g/L,血压降至85/59 mmHg,呈重度贫血貌;第25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明显扩张,肠腔呈暗黑色,黏膜上有大量弥漫性出血点,以距Treitz韧带100~200 cm处为重,切除小肠出血肠段,并给予抑酸止血、营养补液支持治疗。其后患者未再出现黑便,贫血逐渐好转。小肠部分切除术后第16天,患者腹部切口愈合佳,RBC 2.7×1012/L,Hb 88 g/L。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分析大直径穿透性角膜移植(LDPK)治疗严重真菌性角膜炎(FK)术后复发和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手术后植片的长期存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青岛眼科医院行LDPK(植片直径大于9 mm)治疗严重FK的70例(70眼)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48个月,观察感染的菌种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术后真菌复发和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对裸眼
目的:探讨大鱼际掌纹特应征与肺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以110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按1∶1匹配年龄、性别相同的对照组,统计两组人群的大鱼际掌纹形态分级、年龄
1例30岁男性患者因足甲癣给予伊曲康唑胶囊冲击疗法治疗3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第1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2次/d,连续7 d)。患者按医嘱规律服药,同期未服用其他药物。第1个疗程末患者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未在意,继续服用药物。3个疗程结束后患者甲癣痊愈,但国际勃起功能问卷-5(IIEF-5)量表评分为10分,属中度勃起功能障碍。停用伊曲康唑并调整生活方式3个月,病情无明显改善。应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药物配伍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疼痛和情绪量值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单纯丙泊酚组(C组,29例)、芬太尼配伍丙泊酚组(F组,30例)、羟考酮配伍丙泊酚组(Q组,30例)和舒芬太尼配伍丙泊酚组(S组,33例)。丙泊酚诱导剂量为2.5 mg/kg,患者术中出现四肢活动单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至体动消失。比较四组手术前后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