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职业伦理思想及其现代调适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s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族在自己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稻作农耕为主,以养殖业、渔猎、医药为辅的经营模式,并相应出现了各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形成了在职业生活领域处理人们之间关系的职业伦理观念和道德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壮族职业伦理思想中存在着一些过时的观念需要加以调适,使之与时代要求相吻合。在调适中,需要坚持古今相承、中外结合、德法共治、共同富裕原则,从注重平等向公平与效率相统一、从注重义气向义气与利益相统一、从注重互助向互助与竞争相统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科的特点,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消极心理,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授课充满美感的教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风趣幽默的老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巧妙的教学技巧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 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69-01  从教育心
日前,广西大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基地”跻身教育部、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成为继广西财经学院“东盟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之后的广西又一个国家级“东盟人才培养特区”。   据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是我国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
音乐是审美的海洋,创造是求新的天空,那水天合一之处,乃是人类文明理想的灿烂霞光。各种音乐教学活动,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本研究从创造性的音乐教学出发,分析了创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