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接受局部枸橼酸抗凝(RCA)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收治的需要进行RCA-CRR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有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置管部位、疾病组成、心电图、电解质〔总钙、血清游离钙(iCa2+)、血磷、血镁、血钾〕和血气分析〔pH值、碳酸氢根(HCO3-)〕水平。观察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并比较是否发生心律失常两组患者CRRT前及治疗后24、48、72 h与心律失常发生时不同时间点电解质和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86例RCA-CRRT患者,其中12例(占13.95%)发生心律失常,其余74例(占86.05%)未发生心律失常。12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平均时间为(44.00±16.82)h,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电图与CRRT前比较无明显ST段变化,总钙水平较CRRT前明显升高(mmol/L:2.48±0.40比2.13±0.35,P<0.05),血镁较CRRT前明显降低(mmol/L:0.73±0.20比0.95±0.25,P<0.05);CRRT前和心律失常发生时iCa2+、血磷、血钾、pH值、HCO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治疗时间延长,是否发生心律失常两组总钙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治疗48 h已经较CRRT前出现了统计学差异(mmol/L:有心律失常组为2.48±0.33比2.13±0.35,无心律失常组为2.30±0.22比2.15±0.48,均P<0.05);两组iCa2+、pH值、HCO3-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血磷和血镁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有心律失常组血钾呈逐渐降低趋势,但无心律失常组血钾变化不明显。治疗72 h时有心律失常组总钙水平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组(mmol/L:2.69±0.35比2.45±0.23,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iCa2+、血磷、血镁、血钾及pH值、HCO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接受RCA-CRRT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并不算很高,其原因可能与枸橼酸蓄积和钙、磷、镁等电解质紊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