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儿隐匿阴茎的分型及治疗。
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集的83例小儿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包皮口夹角角度对其进行分型,隐匿阴茎I型:包皮口夹角为30°~45°,隐匿阴茎Ⅱ型:包皮口夹角为46°~90°,隐匿阴茎Ⅲ型:包皮口夹角为大于90°,其中,Ⅰ型隐匿阴茎3例,Ⅱ型10例,Ⅲ型70例。隐匿阴茎Ⅰ型和Ⅱ型采用改良Brisson术,隐匿阴茎Ⅲ型采用改良Shiraki术,根据Boemers标准评价术后效果,术后总体效果可分为良好、一般和不良。
结果术后5~6 d去除敷料暴露伤口并拔除尿管,术后6~7 d出院。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2个月,12例有包皮内板轻度水肿,随访6~12周后均恢复正常;81例阴茎体显露良好,家长对阴茎外观满意,2例阴茎体显露一般。
结论通过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同分型的儿童隐匿阴茎,针对性强,阴茎外观良好,并发症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