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房子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ai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城很有味道,当然,这种味道不仅仅只是香喷喷的狗不理包子和说学逗唱的相声,比如,还有天津的小洋楼。曾经的法、美、德、意、日、俄等九国租界让天津成为万国城市博物馆。像上海的外滩、青岛的红瓦绿树,天津的外国建筑同样独树一帜,难怪毛主席也说: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
  现在,天津味道又增添了一个新味道,非常有特色的,别人无法克隆的“瓷房子”——“中国民间古瓷博物馆”。
  天津赤峰道上的瓷房子是处原法租界的一座建筑面积近四千平米的散发着欧洲风情的法式小洋楼,地处繁华闹市区,张学良将军的府邸曾经与它一步之遥。这幢法式小洋楼经过一位叫张连志的人经六年精心打磨,如今华丽“变身”,披上古瓷片织成的“中式外衣”,变得古色古香,引起美联社、路透社、BBC以及中国的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和台湾地区中天电视台媒体纷纷前来一探究竟。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疯狂的房子呢?
  人们说,把数以亿计的珍贵古瓷片镶嵌到一栋老房子上,张连志已经疯得不可救药了,于是人们干脆给这栋房子起了个与其主人相匹配的名字:疯狂的瓷房子。说这栋房子疯狂,不是没有道理。2005年,一个元青花大罐,在伦敦拍卖会上以两亿三千五百万元成交。而张连志把价值连城的元青花、明青花、明五彩瓷片像砖头、瓦块一样去装修房子,人们能不说他疯了吗?
  
  瓷房子:现代与历史对话
  
  走近天津瓷房子,你会被它的绚丽、古雅和气势所折服,这里是瓷的国度,是瓷的海洋,是瓷的天下。整栋房子上贴满了各个历史时期、不同产地的古瓷片,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光彩,在这里仿佛能聆听到历史的心跳,在瓷房子一张一翕的浓重呼吸中,感受到的是历史古韵带来的心灵撞击。
  4亿多片古瓷片、5000多个古瓷瓶和4000多个古瓷盘碗、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400多件汉白玉石雕、近百只随处可见的瓷猫枕……这些宝贝没有安静地“躺”在展览台上,而是都上了墙——成了一座法式建筑的漂亮衣裳。那些在阳光下晶莹通透的历史的碎片们,如今栖息在这里并且整齐地排列着,本身就构成了一部关于历史的“天书”,它们冒进你的视野里,任你端详,任你解读,任你兴奋,任你惊叹,任你想象……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财富故事会”栏目在介绍瓷房子时说,这栋房子起码值二十亿。也有人说,二十亿只是用金钱衡量的价值而已,张连志为此而付出的心血,是难以估价的。2007年9月3日,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出席了瓷房子的开幕典礼。他为这一收藏界的奇观题写了楼名,并赠予“瓷美楼奇”的题词。
  瓷房子是天津粤唯鲜集团董事长张连志先生在一座年久失修、闲置十余年的法式建筑基础上,历经六年心血精心打造的“中国古瓷博物馆”,这座蕴含着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的法式建筑使用了4亿多片瓷片装饰而成,在这里几乎可以见到中国各朝各代窑址中的瓷片,没有一片现代瓷,其中还不乏钧窑、汝窑等五大名窑的瓷片。
  瓷器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纷彩等各个时代的精品。为了寻找这些瓷器,张先生跑遍了大江南北,有时他还远赴国外。据说,二楼阳台天花板上中间的那个血粉盘,是元代官窑孤品,张先生在加拿大的一个拍卖会上,与竞拍对手展开了“决战”,最终以100多万元的价格买回。
   站在瓷房子墙外看到,近十米长的围墙全都是用瓷瓶垒起来的,瓷瓶与瓷瓶之间的缝隙用水晶石填充。穿过大门,来到院中,一条巨型瓷龙盘旋在瓷房子屋顶,高大的洋楼楼体上全都贴满了碎瓷片。水晶和汉白玉石随意粘贴的装饰物随处可见。二楼的凉亭上,全都被完整的古瓷盘所覆盖,中间的一圈全都是世间少有的鱼纹盘。灿若繁星的东方中国古典艺术品与西洋建筑的完美结合都显露出设计者的宏大构思与精心策划,堪称中外一绝。
  5年前,张连志买下这栋别墅,随后,他两次请专家将楼体重新浇注修葺,防止由于地理原因造成房屋的下沉,增加抗震能力。张连志说他建造瓷房子的灵感,就来自于他的华蕴博物馆的一面古瓷碎片镶嵌的墙。2005年,亚欧财长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期间,各国财长点名要到粤唯鲜酒楼用餐。张连志又兴奋又紧张。他在想:怎样才能用中国最优秀的文化去打动这些“老外”?他很快想到了瓷。想到了那些瓷碎片,想到了更深更远的中华瓷文化。他深知,中华的瓷器,世界上无人能比,尤其是古瓷。经过三天三夜的拼搏,粤唯鲜酒楼一进门的那面墙成了一面瓷文化墙。当外宾跨进大门,站在这面瓷墙的面前时,全部惊呆了。张连志骄傲地向他们介绍,哪块是均瓷,哪块是宋代汝窑。结果这些洋高官都忘了吃饭,排着队在那面墙前拍照留影……
  张连志说他当时就想,如果把法式小洋楼的墙壁上也贴上古瓷,会形成怎样的效果呢?灵光乍现的念头就这样在脑海中生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细节让建筑艺术升华
  
  在瓷房子的缔造过程中,张连志灵感的火花也是一次次迸发,于是瓷房子上处处凝聚着极富创造力的构想和创意,它将传统元素与具有中国文化韵味的元素巧妙地糅合起来。几乎每一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它特定的韵味。即便是屋外的排水管,也用水晶和明清瓷猫枕包装,看不出原样。
  盘旋在房子上的瓷龙,最长的一条达768米,宽80厘米,蜿蜒飞舞,气势壮观,它活灵活现,瓷龙的各个部分都展示了中国民间舞龙的特定招式。瓷龙用掉800多万片古瓷,是世界上最长的古瓷龙。此外,房子左右两侧的瓷龙从屋顶盘旋之地面,再由地面蜿蜒至墙头,在楼顶蜿蜒出五个英文字母“CHINA”,字母之间首尾相连,造型独特,形态生动,曲线优美,如同巨龙在空中飞舞。张连志把这两条龙取名为“东方美人鱼”,给人一种童话的天真感觉。它们不仅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更象征了今日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气魄!
  他在侧门的门楣上用红釉瓷片拼贴了“我爱祖国”四个字,字不大,斜斜地靠在小门的左上方。蜿蜒如龙体的字母右边,是用红釉瓷片做的三个端庄汉字:瓷房子。自上而下排列,稳健大气。龙体字母的左边,是高高伸向空中的一颗大大的五角星——这也是用红釉瓷拼贴而成。张连志用这种古朴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国情怀。
  还有围墙是“平安墙”,用的是大小不一的635个古瓷瓶串联而成的,瓷瓶粘贴,取谐音“瓶”安墙——平安墙,那面墙就似音符一样,有高有低。
  石造像、汉白玉石雕会在恰当的时候与瓷片形成趣味组合,代表着时(谐音“石”)来运转。二楼屋檐左右两边立着栩栩如生龙和凤,这是意其“龙凤呈祥”……
  除却瓷器、汉白玉石雕,瓷房子还有一组不能忽略的文物,那就是大小不等三百多处狮子,它们按照各自大小据守在瓷房子各个角落。这些石狮年代横跨东汉、唐、宋、清各个时期,每一个都极具价值。例如,围墙外门口,是明代的一对石狮子,高近一米,做工精美,鬓边毛发丝丝可见。推开栅栏,走过瓷片铺就的院落,踏过汉白玉石雕砌成的台阶,一个明末清初年间的墨绿色瓷狮子迎门而立。据说,这个瓷狮子曾经有一对,在段祺瑞府前站过岗。现在,另外一只在战火中香消玉殒,只剩下这一只孤品。楼顶上各个角落都有狮子的身影,或仰天长啸,或低头沉思,形状各异,仿佛在诠释一段段绵长的历史故事。
   在院落里,瓷房子里的物品,随便拎出来一件,都会有几百年的历史。楼梯口的扶手大都用带着款的碗底组合而成,大多是官窑,俯首皆是“大明隆庆年造”、“大明万历年制”等落款。张连志就是用这样的大手笔,让现代人与历史对话。
   在瓷房子内部,通过颜色各异的瓷片组成了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名人字画,比如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宋代苏轼的《枯木怪石图》,现代张大千的《荷花图》、齐白石的《知鱼图》,国外毕加索的《自画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让整个画面结构产生了鲜明的层次感,以至于使平面产生立体的空间效果,给人以美感。
  从瓷房子的每一块瓷片上面都可以看到它的历史,瓷片是作者倾其一生的精力从民间收集来的,散落在田野里、集市上、海河里,如果不集合在一起,也都四处废弃,最后灰飞烟灭了。现在,这些古旧的瓷片凝结在一起,我们还可以藉此看到历史的影子。古瓷片贴在墙上是给了古瓷片第二次生命。
  瓷房子对于张连志的意义,不单单是一件艺术品收藏的集合体,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符号。他期待着用瓷房子这种形式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展示给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古道热肠的张连志
  
  在天津“五大道”,马场道与河北路交界有座近百年历史的“疙瘩楼”,是京剧名角马连良的故居,现在是张连志的“粤唯鲜——能吃的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初,张连志的收藏已经达到了蔚为可观的数量。他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这些收藏归拢起来,成立一家博物馆,而且能实现效益。但是在当时的众多私人博物馆中,能够靠藏品吸引观众而维持日常运转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张连志还发现“生猛海鲜”的餐馆在南方很火爆,而天津还没有,他决定把餐饮与文物展示有机结合起来,既实现自己作为收藏家的梦想,又给这些文物一个展示的机会,还能靠餐饮维持运转,实现效益。创意经济与文化使命的完美融合,最终造就了冯骥才命名的“能吃的博物馆”。张连志作为传奇性的“能吃的博物馆”的创始人,站到了文化创新的前列。
   “粤唯鲜——能吃的博物馆”,现在已经成为天津乃至全国一景。
  张连志古道热肠,多年来一直对公益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他已连续10多年为中外教师过教师节。每到教师节,粤唯鲜常常是“园丁满堂”;辞旧迎新之际,他都会请残疾人士到粤唯鲜,盛行款待;他还多次给受灾地区和贫困儿童捐款、捐物。2003年,他为市慈善协会防止非典捐款1万元,2004年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苏明娟捐款5000元,为甘肃贫困地区捐款1万元,为患白血病的孩子捐款1万元。2005年印度洋发生海啸,他与著名歌星蔡琴一起,代表天津各自捐款5万元。由于他的特殊贡献,成为世界和平文化“宝鼎”大奖中,中国内地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当人们问起他这些年来到底赚了多少钱时,他有些天真地笑笑,摇摇头,“我都不知道,但我总觉得钱的多少不代表什么,它代表我的一颗心。”
   张连志喜欢动物,对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倾注了不少心血。他认养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还认养了人类的祖先长臂猿、稀有的梅花鹿,还有丹顶鹤……1998年,在得知天津动物园唯一的一只大熊猫——28岁的“塞塞”生命危在旦夕时,他的心情极为难受。他多方运筹,几次赴卧龙,出资认养了一只16岁的大熊猫,并取名为“兰尼尔”。1999年,他再次赴卧龙认养了一只大熊猫。2003年,他又从北京动物园认养了大熊猫“越越”。1994年,他千辛万苦将落入贩卖者手中的两岁白颊长臂猿猴买下,并无偿献给国家。他常年担负着天津市动物园19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的饲养费用,并在马场道的小园里创建了一个微型动物园,饲养了5只越南平顶猴和可爱的梅花鹿。
  张连志是真诚的。他说,“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说我做慈善事业,捐资给残疾人,是为了图虚名,也有人说这是在冒傻气。的确,我已经连续9年坚持帮助残疾人,知道吗,每逢春节我都把那些残疾人请到我的酒楼一起联欢,见到那些身患残疾的人露出笑脸,我心里感觉到了快乐。我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在教育我的员工,让他们感受这种人生的美好。再实在点儿说,我觉得这种由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而产生的幸福感就是人生的财富。其实仔细琢磨一下,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在不断地追求美好,体现人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价值。”
   2007年9月3日,在瓷房子开馆仪式后,张连志又举行了一场慈善拍卖会,他把在全世界范围内征集的一些古董、名人瓷器进行义拍,然后将拍得的六十八万元人民币全部捐赠给了社会慈善事业,他说:“瓷房子建了六年,我觉得慈善才刚刚开始!”恐怕又会有人说了,张连志放着钱不赚搞义拍,是不是又疯了?
  站在张连志的瓷房子前,很容易想到高迪。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因善用缤纷瓷片装饰房屋,给世界留下了美丽的巴塞罗那。实际上作为这幢房子总设计师的张连志,却是在工程进行到一半时才知道高迪的名字,中西方文化冥冥中得到了一次共通。其实高迪的作品与瓷房子的差异也是显著的,瓷房子展示的都是中国的古瓷,而且除了古瓷,还有古代中国的石雕,在工程项目上也属于是旧建筑的改造。
  准确地说,这座瓷房子更像一座历史博物馆,在这里,僵硬的历史年代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们经过重新排列组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因此凝聚成充满想象力的瑰丽空间。各个朝代的历史碎片纷至沓来,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历史性聚会,形成具有现代风格的文化坐标。
  把古瓷片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在一幢百年建筑物上,表达了张连志对中国历史和陶瓷文化的敬意。张连志将一座法式小楼从内到外变成了蕴涵浓郁中国文化符号的瓷房子,完成了一次异乎寻常的东西方跨界。
  鲁迅先生所说:“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就越有世界性。”所以说张连志的瓷房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幢瓷房子会和高迪的建筑一样在阳光下会闪烁出梦幻般的光芒,会永远地成为一座视觉和文化地标……
其他文献
本文从H省W市房地产信贷余额具体流向入手,着重分析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地方投融资平台潜在金融风险。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将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购房个人和银行牢牢捆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