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活动中成长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shengqi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在教学时要创设现实的有吸引力的活动背景,进行自主性的操作活动,进行充满个性的探究活动。
  关键词:活动背景 自主操作 个性探究 成长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曾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儿童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并不是生硬地教实践方法、程序,而是坚持“做中学”思想,优化和加强“实践活动”,从活动中体现、内化。由此可见,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现实的有吸引力的活动背景。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十几减9》这一课时,充分利用教材第10——11页上的插图,将插图展示的游乐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活动背景,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剩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
  二、进行自主性的操作活动。
   自主性的操作活动有别于机械的操作活动。前者努力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思维的广阔性;而后者学生进行的只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思维只能停留在老师规定的套路中,很难有所创新。自主性操作活动是低段数学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即儿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思考,从而获得初步的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也是儿童获得数学经验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让自主操作活动发挥它的有效作用呢?
  (一)操作材料丰富多样。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孩子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儿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我在上一年级《图形的拼组》时,给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长短不一的小棒,圆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学生在操作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在教学做风车时,提供给学生完成活动的必需材料:各种图形的彩色纸、吸管、铅笔、图钉、大头针等,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材料,创造性地去完成,在自主性的操作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操作活动游戏化。我们将操作活动游戏化,就能够较好的激发儿童的活动兴趣,使其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如在教学一年级《左右》时,教师扮演遥控器,学生扮演机器人,教师发指令,比一比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快又准。使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进行充满个性的探究活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就要我们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激发自学探究的动机。探究的前提,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把学生引入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始至终被一种愉悦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由此而产生兴趣,从而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自学探究的动机,促使他们在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中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功喜悦。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小公主被数学魔王抓走了,关在数学城堡里,小王子要去救她,只有解开城墙上的图案的秘密,才能打开城堡的大门,你能帮帮小王子吗?出示几幅有规律的图案,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二)创设探究的情境。教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情绪的课堂教学情景,尽量做到让学生进入一个数学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尽可能地以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贯穿整个教学时空,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探究未知,解决问题。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给每个环节创设情境。在教学《克和千克》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菜场,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知道买菜时最重要的重量问题,从而引出克和千克。
   (三)营造探究氛围。营造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我在教学《小小商店》这课时,我问学生:“你知道我们这边最大的超市是什么?你想不想去呢?”学生马上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起来了,马上主动去购买物品,准确地算出价钱。从这节课,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究形式。教师只有采用合理的探究形式,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顺应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根据需要选用适当的探究形式。常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立探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三是班级集体探究,班级集体探究主要是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
  综上所述,开展自学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更多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掌握科学探索的过程,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不断地用科学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和创造世界,真正是今天的学习成为将来建设的需要。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既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作用。  一、创设活动,感
期刊
摘要: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在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关键字:中学数学;情感教育;学习效率    情感是教育的前提,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必需的,也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进行中学数学
摘要:谈到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物理化学等有实验现象的学科,实际上其他学科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比如初中数学。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强弱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观察分析能力;观察分析方法    观察分析能力是指学生自主的、有目的地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是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数学教学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给学生创造环境,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等任务。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然而,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为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这意味着我们的数学课堂要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经验、充满活力,教师更应关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部分初中数学课堂还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的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有效教学”应运而生,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摘要:本文从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设计的步骤、教学评价三方面来阐述“慢”的教学,笔者认为“慢”的教学能给学生多点空间和时间,有助于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有足够的思考和表达机会,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过程展开; 练习设计; 教学评价;“慢”的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内容多、节奏快、疲于应付、急功近利,在这种紧张急躁的情况下,虽然教的辛苦,但往往总会事与愿违。张文质先生曾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数学实验的中心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我们以“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为中心,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突破以数学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体系,优化学生的数
期刊
“四力”指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力。我们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四种能力呢?我认为,我们可以这样进行: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因为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黑板的写,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