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林学及涉林类专业就业去向调研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ezu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南京林业大学林学及涉林类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近几年林学及涉林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的就业数据分析,对南京林业大学林学及涉林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 林学;就业;调研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0-10831-02
  作者简介仲小欢(1989- ),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通讯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全国林业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学习与解读,报告将原来的四位一体变为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1-2]。报告要求林业工作者要更加珍爱自然,保护生态,全面加快林业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不懈努力。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主题的特色综合性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林业高等学府,肩负着为国家输送林业相关人才的重任,更应学习践行十八大精神,优化学科配置。
  新世纪起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式”教育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林业高等教育的规模也随之扩大,但其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3]。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造成了生态的不断破坏,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林业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林业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林业工作大部分要在生态环境不佳或者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展开,工作条件艰苦,保障不够。很多大学生来自城市,毕业之后转做其他行业,造成林业人才不断流失[4]。另外,林业经济效益产生周期也很长,这也造成了报考林业专业的考生数量一直不太乐观,国家虽有相应的补助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对南京林业大学林学及涉林专业招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显得尤为重要。
  1林学及涉林专业就业情况
  贾治邦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林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推动林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确保如期实现双增目标为核心,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坚持依靠深化改革,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力度,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加速培育主导产业,加快繁荣生态文化,全面开创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贡献[4]。每一个面临毕业的大学生都多少面临就业的压力,林学及涉林类专业毕业生压力更大。从数据不难看出(表1),林学就业率从2009到2011年分别为:9545%、98.82%、99.03%,涉林专业就业率从2009到2011年分别为:97.96%、99.23%、99.11%。从总体看,涉林专业比纯林学就业率高,协议就业率也就刚刚超过了一半,升学及出国人数也占了很大的比列,达到30%左右。从总体看,基本上毕业生都完成了就业,但是其中就业难问题也很明显地显现出来。
  2林学及涉林专业就业单位性质及流向
  从表2中可以看出,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人数相对稳定,略微有所下降,福利保障制度健全的”铁饭碗“仍占着不小的比重,但是门槛较高,还要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验。毕业生流向主要是进入企业,2009年达到50.48%,2010年为60.00%,2011年增长到61.46%,呈逐年递增态势,企业相对于事业单位门槛较低,涉及岗位广,需求量大,人事变动也频繁,锻炼的机会大,是大部分毕业生的首选。
  随着国家政策不断调整,对大学生毕业后到基层工作提供了很多鼓励措施,越来越来的大学生开始服务于农村基层岗位。2009年到农村的毕业生占2.86%,到2011年增长到了417%。林学专业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本科毕业生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独当一面,有3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深造学习,也有部分学生是为了缓和严峻的就业压力。另外,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3年都为0,这也反映出毕业生缺乏自主创业和自由择业意识。
  3林学及涉林专业中从事林业事业的比重
  林学及涉林专业的就业率都接近百分之百。笔者统计了近年来就业毕业生中从事林业事业的人所占的比重(其中升学、出国默认统计为从事林业事业)(表3)。2009年林学及涉林专业毕业生中从事林业事业的比重为53.6%,2010年为51.4%,2011年降到了47.7%。从数据可以看出,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逐年递减。林学及涉林专业就业率的逐年走低已经在各林业院校普遍存在,有关林业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
  4总结
  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不在沿海发达地区。作为华中地区的林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林学及涉林专业的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从事其他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3点。
  4.1社会对林业工作者的认识存在偏差 随着唯经济利益的发展观念被日益抛弃,可持续林业管理理念也被引入到林业教育中,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意识在逐步提高。但是,在公众的观念里,林业活动仍局限于木材生产和采伐,林业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深深扎根于人们心里[5-6]。很多民众对林业的认识还局限于山里的农民或者文化层次不高的人员,很多毕业生由于社会对林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评价不高进而选择了其他行业。
  4.2林业经济效益周期长,见效慢,工作地点偏远艰苦一项对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60名学生的调查表明,报考大学时第一志愿选择林学专业的只有45%,另有不到10%的学生选择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而学费低则是 60%的学生选择林学类专业的原因[7]。大家知道,林业经济效益周期长,有时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看到成效,而且工作地点经常在偏远的野外进行,生活环境恶劣,报酬相对也不高,很多学生由于调剂等原因进入林学专业学习,毕业的选择也就呈现了多元化。
  4.3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不符合经济较发达城市的需求 南京林业大学地处经济发达的江苏省省会,很多学生都是来自城市,对于纯林学的专业,并不适应城市的发展,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以及教育基础较好,相当多的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学校林学及涉林专业很多,但是社会应用型专业还不多,要优化学科设置,创新教学模式,深刻探讨林学及涉林专业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琴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4(3):26.
  [2] 周训芳,张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背景下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与展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
  [3] 周新年.加强高等林业教育推进林业现代化[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1):10-14.
  [4] 贾治邦.科学谋划“十二五”林业发展 [J].内蒙古林业,2011,2(1):1.
  [5] LUCKERT M K M.Has the myth of the omnipotent forester become the reality of the impotent forester[J].Journal of Forestry,2006,104(6):299-306.
  [6] YANCIW P.Overcoming negative perceptions about forestry careers[J].The Forestry Chronicle,2004,80(1):162-166.
  [7] 柯水发,王战男,李红勋.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2004 级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5):38-42.
其他文献
微膨胀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防裂作用是否如某些资料宣传的那样神奇?根据相关工程实践和研究,总结和分析了UEA防裂机理和实际功能,认为采用添加UEA来防裂的作用此长彼消,给出了不用
受地质条件、采场布置等因素影响,带式输送机会出现上行运输、水平运输、下行运输及上述条件同时出现的情况。当出现长距离下行运输情况时,在胶带及物料重力作用下,使控制系统处
模板与脚手架是建筑施工的主要耗料,也是污染环境的大项。为响应国家发展绿色施工的倡导,提出了强化模架租赁行业务职能的六项建议,以进一步凸现和完善建筑模架租赁行业在绿色建
介绍了采用气动元件的物料搬运系统的结构、气动系统及其PLC控制系统.物料的搬运方式具有可抓可吸的多用途功能;气动系统电磁换向阀采用汇流板集装方式,减少了占用空间;PLC控
论文综合利用有限元方法、正交试验法、人工神经网络以及遗传算法对龙门起重机结构系统进行优化研究。首先利用有限元模型对结构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对结构系统特性敏感的设计
针对电液比例伺服阀的死区大、强非线性等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模糊逻辑的神经网络控制系统(FNNC),给出了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网络的拓扑结构,导出了网络的连接权重和隶属度特征参数的
在起重运输机械中均使用了大量的、不同规格的钢丝绳,有些比较传统的设备管理人员或设备维护人员常常把钢丝绳作为低值易耗品来对待,对钢丝绳缺乏合理的管理、安装、使用和维护
以清远丽晶国际大酒店及东新高速公路S01标段高支模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施工实例展开讨论,为了扣件式钢管高支架体系的安全,分析了影响扣件式钢管支架承载力的原因,阐述了扣件
介绍了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误差补偿系统,讨论了铲磨床补偿装置的结构、误差采集方式,提出了应用误差补偿技术来修正被加工滚刀的螺旋线误差、齿距偏差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