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艾路明、任志强企业家做环保是不是做秀,关键看效果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er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作为企业家代表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问万科创始人王石:“中国代表团谈判艰苦,一个原因就是担心我们答应的条件给企业的压力太大,你们能兑现吗?”王石回答:“企业家代表来参会,就已经是个姿态。对中国政府的承诺,我举双手赞成。”
  今年阿拉善SEE公益机构“2℃正在改变的未来,第六届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在北京举办时,王石回忆和分享了这段经历。论坛开幕的当天,即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北京最高气温达39℃,成为进入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温度。
  研究表明,地球平均氣温如果比前工业化时代超出2摄氏度,海平面上升、干旱、极端热事件、台风等极端气候现象将变得更加频繁,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将超出人类控制极限。
  在第六届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上,商界人士成为当天的重要角色。《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论坛期间专访了阿拉善SEE公益机构两任会长——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艾路明、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任志强,从企业家的视角来看环保。

《中国经济周刊》:企业是环保主力军,但其不恰当的行为又会造成污染。所以如何看待企业参与环保的意义?


  艾路明:通常情况下,不处理污染,企业的成本可能会降低,但它消耗了公共资源,实际是把(利用)公共资源的成本提高了,给更多人带来麻烦,企业获得的好处是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的。
  相反,具有环保意识的企业家,总能做出很多改进。比如德龙钢铁,钢铁生产70%的用电通过炼钢产生的余热来提供,用技术把碳排放量降低到同类企业的一半不到。这样既给企业发展带来价值,又对环境产生相对好的影响。
  任志强:对环境抱着善与爱的态度,环境才会馈赠,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企业家也一样,因为利他的行为而获得利己的收益。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把顾客当作上帝得不到好处,这就是市场竞争产生的规律。
  普通老百姓也应该关注环保,但相比企业家,影响是有区别的。比如砍树,普通人砍一棵,而造纸厂会砍一片;比如泼污水,普通人倒一盆刷锅水,而一家工厂可以污染整条河流。所以企业家要走在前头。

《中国经济周刊》:如何促使企业提高环保投入?


  艾路明:不能单纯依靠人的觉悟或道德来保护环境,尤其在企业领域,必须有相关法律的推动。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恰恰会鼓励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发展,否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而制定一个健全、符合环保需求的法律体系,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基础。比如在新兴的物流行业,包装胶带的使用量很大,会造成环境压力,目前来看禁止使用胶带是不现实的,所以法律在制定期间就要对企业、行业有深入的调研,既不能不用胶带,又要有所控制。
  另外,还需要龙头企业、消费型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关注产品是否达到绿色标准。这就是阿拉善SEE推动“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的背景,我们很多房地产企业联合起来,要求上游企业提供符合绿色标准的原材料,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不会被采购,他们的市场就可能丢失。
  任志强:缺乏完善的产权制度也会给环保带来不利影响。如果产权制度完善,对一座青山拥有完整产权的人,一定会全力保护好这座山的生态;但如果对这座山只拥有临时的使用权,就很难让他顾及使用期之后的事情。
  塞罕坝是环境友好的典型案例,但我们用了60年才完成绿化,如果农田、林地只承包30年,人们怎么会有动力改善生态呢?

《中国经济周刊》:企业做环保,什么情况下可能沦为做秀?


  艾路明:不管民众如何看待,如果一个企业宣称做环保,愿意提供绿色产品,无论是不是做秀,都应该进行正面的鼓励。但也存在一种现象,一些企业一方面宣称是对环境友好的,一方面又偷偷摸摸做着破坏环境的事,我们就应该通过法律、NGO、教育来影响和改变他们的行为。我认为,还需要媒体的力量,因为今天的媒体很发达,包括自媒体,通过大众对环保的关注,会使一些企业从做秀变成实干。
  任志强:做不做环保,最终要看是不是达到了减排等目标。只要达到了效果,无论企业做怎样的宣传,那都是在做环保;如果没有达到效果,那就是在做秀。

《中国经济周刊》:房地产行业参与环保的动力是什么?


  任志强:从碳排放量来说,建筑业及其上游产业的排放占全国40%以上,因为钢铁、水泥等原材料的生产、使用、包括建设过程等,都是排放大户。所以全世界的房地产行业都在关注环保,比如做绿色建筑等。
  阿拉善SEE的地产商们联合起来做“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就是因为这个行业所占的排放比重太大,就是要倒过来约束上游产业产生过多碳排放及其他污染。如果排放大头控制住了,就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很大的贡献度。

《中国经济周刊》:参与环境保护,消费者能够做什么?


  任志强:消费者不购买污染环境的产品,就不会有这些产品的生产。比如在欧美,消费者买房时宁愿多支出10%到15%的费用去选择绿色建筑。一方面是他们认识到要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是在绿色建筑的居住使用过程中,因为节能等因素,费用实际是降低的,最终能把多支付的房款逐渐收回,而政府对此也以减税等方式加以支持。
  但问题是,产品是不是绿色,经常是企业自己在宣传,消费者缺乏判断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靠信息公开,建立社会监督。“绿色供应链”要求产品本身是绿色的,也要求上游生产过程达到绿色标准。消费者判断产品本身相对容易,但要看到上游生产过程则有难度。而控制气候变暖,更多地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碳热排放。
  其实“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等环保组织,已将上游生产企业的相关数据在网上公布,消费者可以通过登录网站或“蔚蓝地图”APP查询,但媒体在这方面宣传力度非常欠缺,应该要让民众知道有这些途径参与环保。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在印度暴发以来,已经有3200多万人感染、42万多人病亡,所有数据都在緊追美国。而比感染和死亡人数激增更凶险的是:由印度向世界蔓延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德尔塔。  按钟南山的说法:德尔塔变异株在人体内的病毒载量比普通株高出100倍,传播力更强,而且在身体内的潜伏期缩短至1~3天、转阴时间也长达13~15天(普通株7~9天)。  传播太快了。2020年10月,德尔塔在印度被最早发现后,20
领奖人曹湛斌 广东坚美铝业集团董事长颁奖词  凭借自主创新,它极大提升了中国铝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站上了国际制高点。全球前10 座最高建筑中,有5 座选用它的产品。创新故事  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东坚美铝业集团”)成立于1993年,致力于为中国和世界高端建筑与重要装备提供高质量和人性化的专业铝材产品和服务。  坚美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船舶等领域,占国内高端市场13%
8月18日,2018雅加达亚运会正式拉开帷幕。出征本届亚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有一支很特别的队伍,他们将参加电子竞技表演赛,这也是他们首次以“电竞国家队”的名义参加亚运会。虽然是第一次亮相亚运会,参加的也只是一个表演项目,但他们却备受关注。在百度指数和微博指数上,电竞成了本届亚运会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首次组建的电竞“国家队”及其队员们,更成为圈内明星,备受关注。“国家队”队长老帅  出生于1994年的张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全球孕育兴起,中国制造也再度站上历史的风口浪尖。工业互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突破智慧和机械的边界,建立起观念与行为的全新秩序,并悄然打造出一个崭新而高效的产业生态系统。  工业互聯网,正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强劲助推器。  2018年必将是载入工业互联网历史的一年。  这一年,工业互联网从一个行业话题和专业命题,发展成为一个各界参与的公众话题和热门的商业命题。在各路资本竞相追捧
本期與4期合期
亲历者张燕玲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  作为国民经济血液和润滑剂,中国金融业取得的成绩让世界刮目相看。谈起银行业改革,大家习惯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到1993年为探索国家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阶段;1994年到2002年为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准备阶段;2003年至今为国有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事实上,改革开放前夕,在邓小平复出工作后,中国银行就开始为重振国民经济筹集必
身披火焰外袍,头顶祥云巨伞。神舟万里,中秋回家!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太空出差三人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9月6日,57岁的聂海胜再次刷新纪录,成为首
审计署点名多地违规举债  不少地区已掀起了“问责风暴”。2018年以来,已经有河南、山东、重庆、湖南等多个省份,公开问责当地个别市县的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银保监会也公开问责了银行、信托、金融租赁公司等10家金融机构。  据悉,问责对象涉及市县主要领导、城投公司负责人乃至实际操作的科员,相关责任人被诫勉谈话、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过等,也有不少地方的财政局长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责人被撤职。  仅20
3月18日,“国产奶粉第一股”中国飞鹤(06186.HK)公布2020年度业绩,营收同比增长35.5%。这是飞鹤连续第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16—2020年,其年复合增长率为49.47%。  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在国内新增人口下滑的大背景之下,婴儿奶粉行业正面临着市场萎缩的困局。但无论业绩还是股价,飞鹤却逆势上扬。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飞鹤成立于1962年,是中国最早的奶粉企业之一,目前正大踏
在中华财险总部大楼内,一个为期1000天的数字化转型倒计时牌,格外显眼。  中华财险(全称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86年7月15日,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中华”冠名的国有控股保险公司。目前,中华财险整体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第五,农险市场排名中国第二。  2020年6月1日,中华财险与阿里云宣布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构建新一代全分布式保险核心系统。此次双方在核心系统层面的合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