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阳明文化在绍兴的影响与传播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为打造国学高地和心学圣城,绍兴市正大力弘扬阳明文化,助推阳明心学在绍兴乃至全国的传播。首先是阳明故居、阳明洞天和王阳明墓等遗址被修葺一新,并成立了多个以王阳明命名的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举办了多场大型的王阳明心学研讨会,出版了众多王阳明研究的著作。同时,绍兴还创排了越剧版和话剧版的“阳明戏”,阳明文化也在绍兴的大、中、小学的校园中逐步生根发展。因而,梳理近年来绍兴阳明文化的发展现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绍兴阳明文化的传播,而且对推动绍兴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王阳明 绍兴 阳明心学 文化传播
  绍兴是王阳明成长和归葬之地,也是其心学思想发端和成熟之地,对于弘扬阳明文化,阳明故乡绍兴自然是责无旁贷。近年来,为打造国学高地和心学圣城,绍兴市正大力弘扬阳明文化,助推阳明心学在绍兴乃至全国的传播。首先是阳明故居、阳明洞天和王阳明墓等遗址被修葺一新,成立了多個以王阳明命名的研究机构和组织,举办了多场大型的王阳明心学研讨会,出版了众多王阳明研究的著作。同时,绍兴还创排了越剧版和话剧版的“阳明戏”,阳明文化也在绍兴的大、中、小学的校园中生根发展。因而,梳理近年来绍兴阳明文化的发展现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绍兴阳明文化的传播,而且对推动绍兴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绍兴阳明心学的研究与研讨
  新世纪以来,绍兴市为发掘、研究和利用王阳明文化资源,先后成立了绍兴市王阳明研究院、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等王阳明研究机构和组织。2016年11月18日绍兴市王阳明研究院成立,该机构挂靠在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邀请了多位顶级专家参与,聘请知名王阳明研究专家担任研究院院长和研究中心主任。2017年10月31日,绍兴王阳明研究会成立,其主要工作是从绍兴与阳明学的关系入手,进行王阳明遗迹的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发展阳明思想。该研究会目前已经形成了近百人的研究和传播阳明心学的队伍,其构成人员包括教师、公务员和企业家等。2018年1月17日,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在绍兴成立,主要以研究和推广阳明心学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聘请了近二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王阳明研究名家,这些学术名家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的研究。除此之外,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还在面向全国进行课题招标,开展系统的阳明心学研究。2019年,为切实推进阳明心学的研究、传承与价值创新,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正着力创办学术刊物《中国心学》。显然,绍兴王阳明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的成立,不仅为绍兴的王阳明研究提供了阵地,也壮大了王阳明研究的队伍,对绍兴的阳明心学研究和阳明文化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正是有这些阳明研究机构和组织的成立,绍兴市近年来举办了多场王阳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特别是自2016年举办了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后,由许嘉璐先生倡导的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便永久落户绍兴,这对于绍兴弘扬阳明文化的意义深远。一年一度的“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邀请海内外阳明学研究的知名专家进行交流,助力绍兴打造以阳明心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地,也对绍兴创建“心学圣城”产生了持续深远的影响。截至目前,绍兴市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王阳明的研究和传播事业中去。
  对于王阳明研究,绍兴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出现了从傅振照、李永鑫到潘建国、潘承玉、汪柏江和张炎兴等一批王阳明研究专家,也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名誉会长傅振照,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王阳明,他早在1993年就出版了专著《王阳明哲学思想通论》,2004年又出版《王阳明家世》一书。绍兴市人民医院院长郭航远出版了著作《医说阳明心学》 (2016),绍兴市政府办公室调研员李永鑫先后出版了《心灵导师:王阳明》 (2018)和《王阳明在浙江》 (2019)等。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也在王阳明研究方面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兼职教授汪柏江出版了《王阳明绍兴事迹考(亲属编)》 (2016)和《王阳明绍兴事迹考(名胜编)》 (2019)、张炎兴教授则参与编著了《绍兴王阳明》 (2017)、曹诣珍副教授出版了专著《明代越中心学与文学》(2019)。这些王阳明研究的著作代表绍兴王阳明研究的实绩,在学界引起了一定反响。
  二、阳明文化在绍兴文化艺术界的影响与传播
  早在20世纪80年代,绍兴市就开展了有关王阳明的纪念活动。进入新世纪以来,绍兴市积极创新阳明文化传播的新举措,积极开展“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祭祀阳明先生大典、阳明文化周等文化活动,努力让社会大众更加深切感受到阳明文化的魅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阳明文化在绍兴的传播。“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目前已成为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王阳明研究专题论坛,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助力推动绍兴的阳明心学研究,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还致力于开展教学、办会、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阳明心学推广活动,未来还将开展阳明研学游、阳明讲师培训等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和青少年走近王阳明,了解王阳明,学习并传承阳明心学。目前,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先后举办了《狂者胸次——知行合一王阳明》 《阳明心学与科举考试》《阳明心学的文化价值》 等几十场公益性讲座。这些讲座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能较好地让观众初步了解阳明心学的基本内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另外,随着绍兴阳明故居、阳明洞天和王阳明墓等阳明文化遗址被修葺一新,相关单位也开始积极组织阳明文化研学活动。管理人员带领学生们参观阳明遗迹,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年龄段开设不同内容的阳明心学课程,做不同的讲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阳明文化的熏陶,拉近了青少年学生与阳明文化的距离。可以说,阳明文化讲座和阳明文化研学游让更多人走近了王阳明,进一步扩大了阳明心学在社会上的影响。   在绍兴艺术界,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用近两年的时间编排了越剧《王阳明》,致力于打造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原创大戏。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该剧被称为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匠作”a,让观众很好地了解了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相比于越剧,话剧艺术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优势,绍兴文理学院今天剧社自编自导自演了原创大型历史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成为浙江省内第一部独创的王阳明话剧。该剧“讲述了王阳明成圣之路的艰辛坎坷和传奇经历,向观众展示了儒家一代宗师和‘心学’集大成者可敬可佩、光辉伟岸的形象”b,在校园演出后获得了潮水般的好评,爆发出了惊人的效果。多家媒体纷纷报道评论,称其为“撬动阳明文化校园传播的有益尝试”c。下一步,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将在绍兴市范围内巡回演出,这将进一步拓展阳明心学的大众化传播空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陽明小学诵唱团表演的《吾心光明》演唱节目不仅在阳明祭祀上表演,还荣获了浙江省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2019年12月27日,由绍兴文史学者应志铨和胡兆海莲花落艺术中心联合打造的原创莲花落《阳明出世》 第一回《阳明出世》 ,在绍兴市越城区稽山街道永胜居文化礼堂成功首演,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可以说,在推动阳明心学传播的过程中,绍兴相关文化单位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阳明故里管理处通过开展研学游的活动,让青少年在喜闻乐见的过程中受到阳明心学的熏陶。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编排的越剧《王阳明》、绍兴文理学院今天剧社编排的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和绍兴市阳明小学诵唱团表演的歌曲《吾心光明》,这些作品让广大市民在生动有趣的娱乐性活动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感受和理解阳明心学。这种创新性的传播方式,让阳明心学的传播效果更好,传播范围更广,值得借鉴和推广。
  三、阳明文化在绍兴教育界的影响与传播
  阳明心学是“唤醒人们觉醒、自强的雷霆之声和一剂良药”d,阳明文化在教育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价值,因而阳明文化在绍兴教育界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近年来,绍兴市先后有多所学校被命名为“阳明学校”。其中,绍兴市阳明小学在2014年成立,绍兴市阳明中学在2016年成立,绍兴市阳明幼教集团也于2017年成立。同时,绍兴的一些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阳明学院或王阳明研究院。其中,绍兴文理学院在2016年成立了王阳明研究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在2016年成立了阳明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阳明实学研究院也正在筹建之中。这些学校或积极探索阳明心学与日常教育的融合,或努力将阳明文化带入到校园文化中去,或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从事王阳明的研究,从而达到对王阳明思想精神的学习。
  在中小学教育中,绍兴市阳明小学和绍兴市阳明中学都形成了以阳明文化为主的办学理念和以阳明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绍兴市阳明中学非常注重秉承和践行王阳明的学说,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及其“顺性导情,自求自得”的主体性教育原则渗透到教育中去,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知行合一的人,并进而形成了阳明中学特有的办学特色。绍兴市阳明小学则秉持“共同书写知行合一的传奇故事”的办学理念和“明本心,致良知”的精神,努力把阳明文化融进校园文化,以王阳明心学点亮师生心灵,将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发扬光大。阳明小学还创建了一套包括阳明晨诵、阳明午读、阳明静悟在内的“一日学习模式”,还编写了校园读本、编排了音乐剧,将阳明心学以多样的形式展现给孩子们。绍兴市阳明中学也非常注重通过校规校训、背诵阳明心学典籍、心学进课堂等方式努力让阳明文化感染每一位在校学生。总之,开展“阳明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有益尝试,不仅拉近了学生们与阳明先生的距离,也让阳明心学深刻地影响了在校的中小学生,在阳明文化育人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样,绍兴高校在积极承担文化育人责任,在积极研究阳明心学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阳明心学在校园内的传播。作为绍兴的最高学府,绍兴文理学院则成立有王阳明研究院、阳明书院和大学生越文化研究会等机构和组织,积极开展阳明心学的研究和传播,将阳明文化带入校园内,带入每一位大学生的心中。绍兴文理学院王阳明研究院先后组织了多场有关王阳明的讲座,彭国翔、董平、廖可斌、钱明、伊莱瑞、朱丽霞和汪柏江等王阳明研究学者所主讲的王阳明专题讲座在学生之间引起了热烈反响。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越文化研究会积极投入到原创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的创排,并申请了近十个王阳明研究的课题,目前正在着手完成一系列的王阳明研究论文。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则整合学校众多资源组建了阳明学院,并成为阳明教育联盟的秘书处,该学院正围绕“立德树人”,全力推动阳明心学在校园的传播,打造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精神成人”高地。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正在筹建阳明实学研究院,计划在国内高职院校中率先打出“实学”旗帜,进而形成独特的“知行合一”校园文化。
  a 陈芳、高洁:《越剧〈王阳明〉昨晚首演获好评》,《柯桥日报》2018年6月9日。
  b 郑荣健:《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在浙江绍兴首演》,《中国艺术报》2019年10月18日。
  c 王敏霞:《一部话剧激活阳明文化新动能》,《绍兴晚报》2019年10月1日。
  d 周能兵:《文化圣人王阳明 传承创新洒光明》,《绍兴日报》2018年6月18日。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绍兴文理学院校级学生科研项目“绍兴阳明心学大众化传播空间与优化途径研究”和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越文化研究会科研项目“浙江地方戏中的阳明形象塑造与阳明心学阐释研究”成果
  作 者: 卢富清,绍兴文理学院今天剧社和大学生越文化研究会成员;卓光平,文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编 辑: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其他文献
摘 要:2017年8月14日,纪录片《二十二》院线上映。该片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性暴力受难者作为呈现对象,使逐渐被历史遗忘的受难群体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影片真实自然地展示出她们平静的生活,并试图通过历史亲历者的讲述提醒世人珍视得来不易的和平生活。  关键词:“慰安妇” 《二十二》 创伤记忆  2017年8月14日,世界“慰安妇”纪念日的当日,中国首个获得公映的“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二十二》走进公众视野
摘 要: 彝族作家安文新在小说中聚焦了王阳明被贬龙场的人生困厄期,被贬龙场的遭遇虽然让王阳明陷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但是龙场经历也让他在许多方面都获得了成长。在小说中,王阳明在龙场经历了许多磨难,这些无疑促使了他精神人格的成长。同时,王阳明在任事才干上也得到了磨炼,这为他后来的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王阳明在精神上的磨砺使其思想境界得以提升并最终悟道。  关键词:王阳明 直面磨难 事上磨炼 精
摘 要: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的代表作《宠儿》(Beloved,1987)在其创作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一直被评论家视为“黑人文学历史的里程碑”。该小说的主要情节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通过重构玛格丽特·加纳的故事,深刻揭示了蓄奴制下美国黑人奴隶的生活状态及其遭受的挥之不去的心灵创伤。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析莫里森在《宠儿
摘 要:《肥皂》围绕家庭来展开叙述,于场景呈现和语词使用上寄寓反讽意味。不同于传统道德寓言式的伦理叙事模式,鲁迅取法精神分析的小说笔法,揭示了儒家伦理维护者的情色想象和潜藏在家庭伦理之下的个人情色欲望。不仅批判了道学家的虚伪性,更指涉了广阔的社会层面上儒家传统伦理的空壳化现象。个人欲望和家庭伦理并行不悖,欲望被掩藏在传统布棉袍之下,与传统道德共同行进着,家庭结构成了保护个人欲望的温床。叙事者隐于人
摘 要:唐僧之哭在吴承恩百回本《西游记》中高达53次,其中有38次(除去取经前的9次)或许多多少少有戏谑唐僧的因素存在,但仍有6次不论是从落泪的原因,还是姿态来看,落的是其作为僧人实实在在的慈悲泪,均应无戏谑的理由。吊诡的是,即便是这样无可指摘的慈悲泪,作者几乎次次都安排了猪八戒的嘲讽言辞,每每将慈悲泪推向尴尬的境地中。因此,本文欲从前人关于唐僧之哭的“人物形象塑造”说、戏谑说等既有的言论中跳脱出
摘 要:对于诗歌中的意象,作为诗人兼评论家的唐湜非常重视,并对意象作过专门的评论。在他1948年所写的《背剑者》一诗中,通过意象的选取,将现实的主题、现代方式的构思与中国传统诗风融合起来。将异域色彩与中国情调并置,把古代艺术与现代科技互嵌,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混杂与交融;在视觉与听觉、色彩与声响、光与影的意象选择上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瑰丽奇特,达到了各种意象的融合和“狂欢”,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
推 介 语  绍兴是明代大儒王阳明的成长之地和归葬之所,也是其生活时间最长、留存遗迹最多的地方,更是其心学思想发端与成熟之地。作为绍兴的最高学府,绍兴文理学院不仅非常注重开展王阳明心学的研究,同时也在通过今天剧社和大学生越文化研究会等学生社团积极开展阳明文化的传播实践,推动阳明文化在高校大学生和社会大众中的普及传播。绍兴文理学院今天剧社和大学生越文化研究会的部分同学在创排原创历史话剧《千古一圣王阳
摘 要: 新生代女作家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创作群体。分析其创作的谱系则发现新生代男女作家的显著不同。女作家们反封建、反专制、反男权,追求女性主体性和身体的解放以及欲望的张扬,这些叙事的基础既有五四运动的长远影响。更是西方现代思想的传播与接受。  关键词:新生代 女作家 理论 探源  不管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文学创作基本上都是个人行为,作品往往是人的主体性和文学的主体性的重要体现,虽然是自我行为,但
摘 要:在中国传统的诗词典籍中,有很多关于“莲”的描写,文人墨客就是通过描写莲花来寄托自己对高尚人格和纯洁感情的向往。唐宋时期是我国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关于“莲”意象的表述非常多,莲也因此有了非常丰富的人文内涵。本文从莲基本的文化内涵出发,探讨莲在唐宋时期不同内涵的演变,由此来分析唐宋社会的具体变迁。  关键词:莲意象 唐宋时期 社会现象演变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已经出现了对莲的
摘要:泰戈尔与中国的渊源深厚,他一直非常关注中国,在1924年访问中国时便掀起了一股“泰戈尔热”。鲁迅也在此期间与泰戈尔会过面,此后便多次在作品中提到泰戈尔。2016年“鲁迅与泰戈尔:跨时空对话”的举办,无疑又助推了人们对鲁迅与泰戈尔之间精神文化联系的关注。从鲁迅对印度的关注、泰戈尔对中国的关注,到鲁迅与泰戈尔的会面,再到举办以鲁迅与泰戈尔为代表的中印文化交流,可以看出鲁迅与泰戈尔作为中印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