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责任感在孩子心中扎根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86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品德课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课堂中始终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能够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自己的需求。
  
  [教材分析]
  《大家的事大家做》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中的最后一个话题,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帮助学生融入社会,学习做人”的核心理念。这是继三年级教材中《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单元学习后的又一次螺旋上升,也是从“责任”的角度延伸第四单元的内容: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在对这个特定群体献出爱心的时候,也应当对非特定群体的社区、社会公共事务充满责任感。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优越感很强,在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心胸狭窄、依赖性强的共性——只能人人为我,不能我为人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因此,培养当代孩子的责任感,增强他们的文明意识是我们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是由大家组成的,我们都是祖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2.大家庭的事情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做,这样事情就能更容易做。
  3.知道社会上有许多人愿意做志愿者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帮助,激发做志愿者的愿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揭题,认识“社会是大家的家”
  同学们,进了你家的门,就到了你的家。这不是我的家,也不是他的家。出了你家的门,就到了另一个家,既是我的家,也是你的家、他的家,是我们共同的家。这个家就是一(生:社会)。
  不错,社会就是大家的家。(板贴:社会是大家的家)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其中特别要关注的是儿童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每个孩子都爱着自己的家,教师与学生的谈话由此入手,能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情感距离,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是大家的家”]
  活动二:图画对比变化,明确“大家的事情大家做”的责任
  1.家家有家家的事情,在我们的小家庭中经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你们看:
  (出示课件1:写作业时灯坏了、水龙头正在漏水、雪封玻璃不能开窗换气、地上脏了。)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该由谁来管呢?(学生答)
  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吗?(联系生活实际说)
  小结:发生在自己家里的事情都有人做,有人管,有人关心。(总结时板书:做、管、关心)
  2.师:大家都爱自己的家,因为我们对家都有一份责任心。你们再来看看这些事情:
  (出示课件2:楼道里的灯坏了、消防栓冒水、大街上积雪、臭水沟里的纸屑、坑坑洼洼的路)
  如果这些事情无人做、无人管、无人关心,想象一下,将会有怎么样的后果呢?
  3.师(小结):同学们,这些事情似乎不在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职责范围内,但却又涉及到家家户户的利益,这就是一(生活)(板书课题)。那么,大家的事情要由谁来做呢?(大家)(板书课题)
  师引读课题。
  4.如果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事情,我们都去做、去管、去关心,那又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件2的图)(学生自由说,让其多想些办法,师相机出示课件图片)
  看到这些新的变化,你们想说点什么呢?(学生说感受)
  5.师(总结):这多美好、多温馨、多舒适!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走进自己的小家庭,是这样.;走到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也是这样!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就是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板贴:美好、和谐)
  对我们的小家庭,我们有一份责任心;对社会,我们也应该有一种——(责任心)。
  对,说得真好!如果能这样做,那我们就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板贴:社会责任感)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明确“大家的事情大家做”的责任,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从而在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中发展,树立起“社会责任感”的意识。]
  活动三:志愿者大追踪,增强“大家的事情大家做”的意识
  1.师(过渡):说到社会责任感,我不由得想起了这么一群人,(播放视频:世博志愿者1)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2.这些志愿者总是面带微笑,用热情和爱心诠释着奉献。他们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不计辛苦,用自己默默无闻的工作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国际友人的掌声。
  (再播志愿者组图)
  [设计意图:世博会志愿者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群人.由此入手,播放世博志愿者的相关视频,视频中志愿者们第3578次微笑,工作156个小时等真实的数字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对志愿者的辛苦和奉献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增强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做”的意识。]
  3.师:志愿者们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社会这个大家庭。他们在各自的战线上都干得非常出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播放:视频志愿者2)
  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志愿者吗?可是,成为一名志愿者是有条件的。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89页,找一找。(点名读句子)
  (发放:志愿者代表证)
  模拟体验:志愿者的辛苦。(学生上台表演)
  4.细心观察的同学可能发现了,有这样一个标志,你们认识吗?这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
  看到这个标志,会让你想到些什么?(生谈感受)
  5.我们如果都能像青年志愿者一样,有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这个大家庭就会更美好、更和谐!
  也正因为有了志愿者,我们的奥运会、世博會、亚运会都办成了世界第一流的盛会,因为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引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模拟体验志愿者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品德教育是“无痕”的教育,通过视频、图片等拓展相关教材资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激发了学生做志愿者的愿望。]
  活动四:小雏鹰在行动,制定“大家的事情大家做”的计划
  1.同学们,老师想了解一下,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事情你,曾经做过哪些呢?(生自由说)
  2.你还觉得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大家做的呢?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再填写表格。
  3.学生填写表格展示。
  4.结束语
  师(总结):这份计划已经制作完成,但老师更希望同学们把这份计划落实到行动中。
  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大家的事情大家管,大家的事情大家关心!
  (背景音乐:《国家》)让我们共同唱起这首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让我们用社会责任感,共创美好家园!(师生轻轻哼唱)
  唱得多好啊!国是千万家,社会是大家的家,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谢谢大家!(下课)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社会大家庭的事情,激励他们伸出双手,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品德课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它不会随着下课铃响而结束。以《国家》这首音乐结束本课,让学生把“大家的事情大家做”的理念牢牢记在心中,并付诸行动。]
其他文献
【摘要】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则报告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观念,并指明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化品格。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了解外国文化知识的过程。所以,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基于文化之上产生的,同时语言也作为文化的载体存在。因此,初中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过程中,也在感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因此基于初中英语课本素材进行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不同的家庭厨房及其特点,学习从具体、细微之处观察和感受社会的进步。  2.从厨房的变化去了解人们生活的不同状态,了解人们的家庭生活设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学习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     课前准备  1.鼓励学生采访、询问上辈人过去厨房的情况(有条件的能够参观更好),搜集整理过去的厨具或者相关图片;  2.学生绘制自家厨房的景观图、平面图,或者拍成照片
教育部:中小学全面禁烟,教师不得在学生面前吸烟    7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教师不得在学生面前吸烟,并要做到相互之间不敬烟,不劝烟,发现学生吸烟,及时劝阻和教育。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室内及校园内全面禁烟。  《意见》要求,教师在学校的禁烟活动中应以身作则、带头戒烟,通过自身的戒烟,教育、带动学生自觉抵制烟草的诱惑。
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和展示,体验学习的种种乐趣、天天进步的喜悦,激发孩子们喜爱学习之情。  教学重点  体验到学习的种种乐趣、天天进步的喜悦。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紫色、大红色圆球若干个,盛水的中等烧杯若干个;  2.歌曲、儿歌、数学题、展示作品及学习生活的照片等制作成的课件。  课堂实录  一、活动激趣  师:小朋友,上课铃声响了,我们又回到快乐的
吃过晚饭,我们母子俩习惯性地坐在书桌前开始“悦”读,这是我们俩的约定。原先对阅读不怎么感兴趣的儿子在我的“威逼利诱”“软硬兼施”“良苦用心”之下已渐入正轨,书看了一本又一本。我坐正身姿,轻轻翻开书本,在目录上寻找心仪之作。   “妈妈,这篇文章你帮我读读。”儿子打断我的阅读进程。  “你自己读。”为打发他,我目不斜视地回了一句,心想,想偷懒不成?   “妈妈,求你了,我很累。”儿子拽了拽我的衣服,
【摘要】基础教育关乎学生成长,关乎民族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仰仗基础教育的提高,仰仗素质教育的提高,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的研究,能切实提高师生的视野和能力,通过创新,还英语的本真生动于师生,让活生生的英语语言变得不再枯燥,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各种训练更科学和高效。  【关键词】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创新;策略;实践  【作者简介】曹秀峰,河北省隆尧县教师发展中心。  【基金项目】
在例行的教学视导中,我走进了常德市六中唐霞老师执教的一节思想品德课,内容是湖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珍爱我们的生命》(第二课时)。为了便于和同行们切磋和交流,下面,我按照唐老师教学的流程,分环节呈现我的观察与思考。  【导入】  唐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一般来说,一个人能活多少年?倘若生活质量提高了,我们能活82年,请大家算一算,我们此生还剩多少天?在同学们动笔计算之后,师生共同走进教学主
【摘要】黄源深教授是中国外语教育界著名学者。本文将从英语教学、外语教育政策、教材编写、思辨能力四个方面,详细梳理他的外语教学学术思想和贡献。  【关键词】思辨;教材编写;英语教学;外语教育政策;教师专业能力  【作者简介】王艳艳(1975.10-), 女,汉族,江苏南京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商务英语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二语习得;吴帆(1997.05-),女,汉族,山东日照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
香港:在内地设立首个国情教育基地    为加强对香港青少年的国情教育,香港国民教育中心8日在深圳市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广东公安边防六支队“沙头角模范中队”成立了内地首个香港国民教育中心国情教育基地。    在8日举行的揭牌仪式上,香港国民教育中心与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驻守中英街的“沙头角模范中队”签署了“国情教育基地协议书”。   香港国民教育中心总监吕如意博士表示,香港国民教育中心从2007年开始多
【案例】  随着年龄增长,六年级学生越来越漠视出操纪律,出操时原本整齐有力的步伐,如今却是拖泥带水;原本挺直的脊背,现在也是松垮弯曲;原本安静严肃的出操,倒变成了一场游戏。针对这些变化,我没少在班级里苦口婆心地教育引导,遗憾的是收效甚微。我心里着急:要赶快想出一个解决办法。  当时正值电视剧《潜伏》热播,我不禁想,如果班里有像余则成这样的“潜伏者”,“捉”出最闹事的小捣蛋,一定能“杀一儆百”。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