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辨析及其优化

来源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效,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大多重视施教规律的探讨,却忽视对受教规律的思考。有专家指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价值难以充分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只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大从“接受者”角度考虑问题,对接受途径关注不够;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原因为受教育者的接受效果不够理想。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接受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导致接受障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其他文献
叙府长宁,一直文风传承,弦歌不绝。特别是明朝正统十年(1455年),周洪谟以殿试第二名进士及第,更是名扬天下。及至清末,又出了一位代表人物——杜柴扉。  杜柴扉(1864~1929),长宁县上西乡人,原名德舆,后更名关,字若洲,晚年自号柴扉野老,幼丧父母,由祖父抚养长大。柴扉天资过人,8岁能文,12岁应童子试时,其文章已有可观之处;16岁在城厢古圣祠设馆教书,由于训教有方,受到乡党赞誉。光绪十年(
为了说明啤酒腐败菌乳酸菌具有抵抗酒花树脂能力的机理,我们试图从啤酒腐败菌L.brevis(短乳杆菌)中分离出酒花敏感性的变异菌种.结果是,在37℃再培养时发现,6种啤酒腐败菌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