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探讨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incha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生阅读能力不强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效引导学生表达、扩大学生课外阅读三个方面,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那些“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式的教学方法,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某些教师非得给文章下定义,非得逐字逐句“翻译”。这一段说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那一段又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事实果真如此吗?即使如此,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此“无聊”的教学模式,试问学生又有何阅读兴趣?如此扼杀语文之美,岂不令人扼腕?
  一、阅读能力不强原因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很多,笔者归纳为以下三点。首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模式单一体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的分析、教授花费了过多时间,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并没有自己的思考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气氛低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其次,缺乏适合学生的素材。目前,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侧重的是教材文本。这原本并没有任何不妥,语文教材都是教育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适合学生阅读、学习、思考。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教材文本中的许多内容已和现代学生的思想脱节,如果还完全依赖教学,则不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最后,仅靠课堂时间训练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并不只是阅读教学,而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仅仅依靠很少的课堂时间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效果自然不佳。针对以上客观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小学生年纪小,学习自制力较差。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要重点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说,阅读兴趣是基础,拥有了阅读兴趣,才能转换成巨大的阅读热情,阅读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创设阅读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与图片、音乐、视频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受到渲染,主动融入课文之中。其次,设置阅读障碍。阅读障碍不是真实的障碍,而是在教学之前,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想象力。例如:教学《拔苗助长》时,笔者问学生:“为何农夫费了力气,禾苗不长高反而却死了?”“如果你是农夫,你应该怎么办?”设置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教学效果甚为理想。
  三、有效引导学生表达
  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或者教师提问进行表达,至少反映了两个信息。其一,学生阅读了文本教材;其二,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学生阅读了文本,才会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回答,而不至于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才会回答自己的看法。即使回答错误,教师从旁引导即可,岂不比千篇一律的答案更好?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表达?首先,巧设疑问。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笔者提问:“同学们去过圆明园吗?”“那里都有哪些美景?”“圆明园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设置这些疑问,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回答。其次,鼓励发言。例如,在教学《小儿垂钓》时,笔者问:在“路人借问遥招手”一句中,是小孩在招手,还是“路人”在招手?鼓励学生勇敢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积极评价。笔者认为,对待学生的回答,要多表扬、少批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因此,教师应不吝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远比批评更有积极性。
  四、扩大学生课外阅读
  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课外阅读还能弥补学生课堂教学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首先,量身打造。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为小学生量身打造合适的课外读物。课外读物太难,学生容易失去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也就流于形式;课外读物太简单,学生同样会觉得乏味,从而也失去阅读兴趣。因此,课外读物应紧密切合学生,即具有可读性,又具有挑战性。其次,细致甄别。当今我们已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类信息多如牛毛,而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便捷多样。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为小学生细致甄别的为学生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课外读物。避免学生由于年纪小、判断力弱而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荼毒。最后,阅读心得。可以在一周或两周时间间隔内,举办班级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读书体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从中掌握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观察学生的阅读能力进步多少。
  五、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重中之重;其次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最后是增加课外阅读。做好以上三点,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吕琳.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青年文学家,2011(12).
  [2]姚丹.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9).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提高分泌性中耳炎(SOM)疗效水平的方法.方法:221例(307耳)SOM均行双孔式鼓膜穿刺及中耳负压吸引.对病因给予相应的有效治疗.结果:307耳术后随访1年,219耳痊愈(占71.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师科研精神与科研行动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科研精神就有什么样的科研行动,科研行动会印证、修正教师的科研精神。  【关键词】教师 ;科研精神;科研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教师为什么要有科研精神  (一)树立科研精神是新时代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  我国林崇德教授认为:“整体改革的关键是抓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必须参加
【摘要】问题是撬动课堂活动之重的杠杆,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是问题引领的教学思想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设计问题必须遵循咬定目标不放松、抓住关键不动摇、放眼整体不松散、表述通俗不晦涩的原则。  【关键词】问题设计;原则;目标;关键;整体;通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中针对阅读文本设定的问题事关教学流程,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它一方面体现出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一方面体现教师的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与急性心肌梗塞范围的关系.方法:研究了3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cTnT与心电图QRS记分测定心肌梗塞范围的相关性.结果:24小时内的cTnT峰
【摘要】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学会情感传递的过程。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文本知识的掌握、与文本的对话、师生之间情感的碰撞,都离不开艺术性的语言!  【关键词】激情;感染力;技巧性;艺术性;幽默;诙谐的语言;肢体语言;无声的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都知道,语言在人类社会交往中,承担着重要职责。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