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估100 mg或200 mg磷酸依米他韦与索磷布韦联合给药12周在基因1型、非肝硬化、初治或以干扰素为基础经治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抗病毒活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平行、开放、连续给药的Ⅱ期临床试验。采用区组随机方法,以"初治"或"经治"为分层因素,按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到磷酸依米他韦100 mg+索磷布韦400 mg组(100 mg组)或磷酸依米他韦200 mg+索磷
【机 构】
: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 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肝胆胰中心肝胆内科 102218;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 100035,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长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100 mg或200 mg磷酸依米他韦与索磷布韦联合给药12周在基因1型、非肝硬化、初治或以干扰素为基础经治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抗病毒活性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平行、开放、连续给药的Ⅱ期临床试验。采用区组随机方法,以"初治"或"经治"为分层因素,按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到磷酸依米他韦100 mg+索磷布韦400 mg组(100 mg组)或磷酸依米他韦200 mg+索磷布韦400 mg组(200 mg组)中,连续给药12周,停药观察24周。测定受试者HCV RNA水平,对于接受研究药物治疗但未实现持续病毒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的受试者,监测并说明HCV耐药病毒株的比例及变化情况。研究期间通过监测不良事件、体格检查、安全性实验室检查、12-导联心电图,以及生命体征来评价安全性和耐受性。主要终点是停药后12周时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率。分类变量使用描述性统计量,连续变量使用8个要素描述性统计量;采用描述统计法并按照HCV基因亚型及治疗组进行总结;安全性数据都采用描述统计法并按照治疗组进行总结。
结果2017年7月31日至2018年9月26日共筛选174例受试者,成功入组129例受试者,127例完成研究。100 mg组64例,200 mg组65例。129例受试者中18.6%是经治患者,所有受试者HCV基因型均为1b型。127例(98.4%)受试者在治疗结束后12周时HCV RNA均低于定量下限[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94.51%~99.81%],其中100 mg组63例(98.40%,95%CI: 91.60%~99.96%), 200 mg组64例(98.50%,95%CI:91.72%~99.9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2,P=0.989 2)。初治患者105例(98.10%)获得SVR12(95%CI:93.29%~99.77%),经治患者24例(100.00%)获得SVR12(95%CI:85.75%~100.00%)。试验过程中未发生治疗期间病毒学失败(包括突破、反弹和疗效不佳)、治疗结束后复发等情况。基线Sanger测序结果显示,HCV NS5A的Y93位点仅见Y93H/Y或Y93H突变,其总发生率为11.6%(15/129),L31位点仅见L31M突变,其发生率为1.6%(2/129),未见同时存在Y93和L31位点的突变;HCV NS5B基因未见S282位点突变。共100例(77.5%)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未发生与研究相关的≥3级的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未出现受试者因为不良事件而终止治疗或导致死亡的情况。
结论磷酸依米他韦100 mg或200 mg与索磷布韦400 mg联合给药12周对基因1b型、非肝硬化、初治或以干扰素为基础经治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肾上腺残余肿瘤(ART)是一种并发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和成年之后。男性多发生在睾丸,被称为睾丸肾上腺残余肿瘤(TART),女性可发生在卵巢和卵巢旁组织,被称为卵巢肾上腺残余肿瘤(OART)。ART是导致成年CAH患者生育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避免造成不可逆的性腺功能损害,早期预防及诊治是关键。既往对儿童TART报道较多,而成人TA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和各种死亡的风险。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贵阳市40~79岁城区居民平均随访3年,随访终点事件为心血管事件和各种死亡,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有无代谢综合征发生终点事件的HR值及其95%CI。代谢综合征诊断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定义。结果共纳入研究人群7 313名,发生终点事件226例,其中心血管事件146例,死亡80例,调整性别、年龄、吸烟
目的对比观察由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TZDs)、胰升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构成的三联降糖方案与传统降糖方案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针对82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随机化、开放性、平行对照的26周前瞻性干预研究,比较三联疗法与传统疗法(各41例)在降糖、体重、腰围、内脏脂肪面积各方面的控制程度。结果治疗26周时,三联组HbA1C的降幅大于传统组[(2.2
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肾脏等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胆红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目前尚缺乏长寿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和血清总胆红素的研究数据。本研究调查湖北省钟祥市长寿老人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其与总胆红素的相关性。根据钟祥民政局提供的人口学信息,走访调研,纳入≥90岁长寿老人共128名,剔除不符合标准者11名,有效对象共计117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标本采集。117名长寿老人年龄90~113岁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社区老年人未来3年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选取天津滨海新区老年IFG患者3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参加身体活动能力测试、血液检查、人体测量学检查等客观检查,并完成问卷调查。在3年后,受试者重新进行1次内容相同的客观检查及问卷调查。在基线和3年的结果之间,基线数据中56例IFG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经多因素调整后,发现空腹血糖水平越高(OR=9.30,95%CI 2.
目的了解艾滋病疑似合并结核病患者中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马尔尼菲篮状菌、肺孢子菌、隐球菌等机会性感染状况,评价该类患者分枝杆菌、肺孢子菌、隐球菌等多种病原体同时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3年1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根据临床和影像表现疑似合并结核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患者205例,检测其血液、脑脊液、胸腹水、淋巴结、痰液、粪便等样本中的分枝杆菌,并结合16S rRNA PCR
目的评估天津市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及特点。方法分析2005年至2017年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艾滋病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根据年龄、传播途径和教育水平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频率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结果3 062例患者的年龄为(38.2±11.9)岁;男2 867例(
目的系统评价多黏菌素单药方案与联合方案治疗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纳入多黏菌素单药对比联合方案治疗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2进行质量评价,以全因病死率为主要结局指标,感染相关病死率、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肾毒性、肝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普及显著延长了患者的预期寿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已成为可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越来越多的抗反转录病毒(antiretrovirus,ARV)药物进入中国市场,这些药物为医师提供了更多的临床选择。为了更好地应对病毒耐药、提高药物的耐受性和便利性、避免药物相互作
目的了解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HMVKP)的耐药基因型、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方法收集2017年9月安徽地区35家医院的肺炎克雷伯菌698株(非重复株),将从中分离、筛选出的78株HMVKP通过黏液拉丝实验确定其高黏液表型;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其对17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