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激趣”策略探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e2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和潜能?如何在课堂中保持学生长效有意注意,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本文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结合听课评课的反思,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音乐课堂;激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46-1
  如何让学生能长期关注、喜欢我们的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有所学,我觉得,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我们音乐教师应不断探索的问题。这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艰巨的任务。下面就来谈一谈几年来本人在这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一、针对学情,注重方法
  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年龄特征,知识内容积累的程度、身心特点的差异性,都是我们上课前应考虑的,所谓知己知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的观念就会有所转变,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那么教学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考虑,用什么方法去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接下来阐述的几个教学中的点滴可能会让我们有所启示。
  八年级下册《梨园百花》,整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老师的钢琴范奏,且不说弹得如何行云流水,干净利落,单是《说唱脸谱》这首歌曲的前面的这段十几小节的前奏,就很难想象怎么能用钢琴这种西洋乐器把它演奏得京味十足,连我们这些听课的教师都忍不住“摇头晃脑”跟着打起拍子来,可想而知,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这对下面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在课的结尾处这位老师又别出心裁地播放了一段自己暑期学习京剧的小片段,只是一个眼神一个身段,就让学生们好生崇拜,由此,从学生们的眼中,表现中,这节课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的。最起码对以后的教学是有益的,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是非常好的。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又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就要创设欣赏音乐的情境,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在这里提到的情境的创设不单单是指创设一个安静的欣赏音乐的氛围和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气氛,更主要是要设计一个新颖地、别具一格的课前导入,让学生们能很快地、兴趣盎然地进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这是上好一节课很关键的一步。所谓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同样的举例说明:在八年级下《丝路驼铃》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教学片段:
  1.情境创设
  学生进入教室,课前大屏幕播放一组西域特色的风景画面(配乐采用的是小提琴钢琴合奏的乐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新课导入
  师:音乐就像历史长河中的航船,承载着人类发展中积淀的文化和情感,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具魅力,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在今天这节课上,老师将带领大家去做一次音乐的旅行,去聆听,去了解在我国西北丝绸之路上动人的乐歌鼓舞。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我国古代往西,通往中亚、西亚至欧洲的一条重要商道。大屏幕:演示丝路具体路线。
  3.丝绸之路促进了古代中国和欧洲的政治交流和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例如:我国的许多民族乐器就是来自于西域。
  大屏幕:各种乐器的演奏效果图,由此可见,丝绸之路对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交融与发展确实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师:从西安出发,我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由当时教学的效果可见,这段5分钟左右的导入效果是很好的,从学生的神情可以判断出,安排合理的多媒体课件发挥了视听通感的作用,教师明了紧凑的讲解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合理布局,内容重组
  我还曾听过八年级下的一节课《亚非拉掠影》,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风趣幽默,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就是教学效果不佳。究其根底,是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过繁杂了,在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如何击鼓的节奏这个知识点时,就忙着进行练唱歌谱,在歌谱还不能熟练演唱的情况下又忙着学非洲舞蹈,最后匆匆进行表演唱,整堂课就像过节吃饭,不停端上各种佳肴,一道没吃完又上另一道,如此这般,别说吃不出滋味,更来不及消化!当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消化不了,感觉上课很是吃力,有的更是放瘫不听了。其实,这节课只要教师放缓节奏,删除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或者干脆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教学效果就会很好。针对这种现象,应该引以为戒,不应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在《草原放歌》这个单元教学中,主要内容有五首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青藏高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嘎达梅林》、《拉萨谣》,另外还有一首器乐曲《清凉的泉水》,要求学生通过聆听、演唱,体验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熟悉马头琴的音色,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针对这节课,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中他只选择了蒙古族的音乐,且巧妙地把课题定为《吉祥三宝》,借助这首浓浓洋溢着蒙古韵味的脍炙人口的流行民歌揭示了上课的内容,而且激起了学生想学的欲望,教师在课中围绕吉祥三宝是哪三宝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聆听和体验的基础上,介绍什么是蒙古族的三宝,同时把重点放在了对蒙古音乐文化产生、发展、历史、风俗、文化传统的探究上,每一段音乐、视频、故事、传说、电影片段,问题设置无不围绕于此,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从课堂的气氛、学生的反应就可以看出这堂课是成功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四十五钟,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就是一堂好课。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充分而又有效地使用时事政治,有目的、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的教育,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要立足平时,注重培养,遵循时事政治教学的规律,不断探索时政教学的新方法,使学生养成随时关心和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习惯,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时代;时事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全面素养,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师素质;学生兴趣;课堂互动;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44-1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