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6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住院的并于门诊跟踪的60例复杂型热性
【机 构】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6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住院的并于门诊跟踪的6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患儿性别、血型、年龄、发病季节、家族史,首次发作时的发作方式、1 d内惊厥次数、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情况、原发性感染病及9例发作频繁的患儿(其中5例后期转化为癫痫)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复杂型热性惊厥好发于男童(男:女=3.28:1.00),以B型血儿童较多(33.3%),主要发病年龄以1~3岁(61.7%)的幼儿为主,多在夏季发病(31.7%),多数无惊厥家族史,以全面性发作为多(86.7%),在24 h内发作1次,持续时间大于15 min的占15.0%(9/60),2次的占40.0%(24/60),大于2次的占45.0%(27/60),惊厥持续时间以5 min(70.0%)多见,脑电图检查结果多无异常(83.3%),惊厥多继发于急性咽炎后。此外,有部分患儿在多次热性惊厥发作后转变为癫痫(8.3%)。9例基因检测的患儿,4例未转癫,5例转癫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发现,4例为SCN1A新发突变,1例为GABRG2新发突变。结论:儿童复杂型热性惊厥好发于1~3岁的幼儿,男童多见,多发生在夏季,多数无家族史,临床表现以全面性发作为主,多继发于急性咽炎,每次病程内多发作≥2次,完善脑电图多数无异常放电,部分患儿多次发作后可转变为癫痫,对9例多次热性惊厥发作的患儿完善基因检测可发现:SCN1A新发突变是热敏感型癫痫的主要致病突变,其次为GABRG2基因,首次发作的平均年龄为5.4月,多数继发于急性咽炎后,MRI检测多数无异常,首次脑电图检测可以为正常,可以表现为大发作和局灶性。临床医师首次接诊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应注意仔细询问病史,多次发作患儿需完善相关基因检查,及早发现转化为癫痫可能,及早干预,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案例概要】2011年3—5月,吴冬青承包的一处鱼塘内养殖鱼种陆续死亡。吴冬青认为是因丰杯公司等5家企业向河中排放废水行为所致,遂向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双
探讨CD40/CD40L信号通路对不同病原体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炎)患儿血液CD4~+CD25~+Foxp3~+ Treg的增殖分化及其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L-10的影响。取呼吸道合胞
本文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网提供的数据,统计了1994--2009年期间我国高校国际专利PCT申请状况,分析了2001--2009年期间高校PCT申请在国际专利分类表各部中的分布特征,并对2004--
为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水标准,将A2O工艺叠加膜组件是提高出水水质的有效措施。采用恒压膜通量实验、三维荧光光谱、分子排阻色谱和红外光谱对A2O工艺各阶段混合液的膜污染潜力及
为了设计出适合爬壁机器人使用的脚掌,对大黄蜂等昆虫的足掌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几种爬壁机器人脚掌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了带有尖爪的仿生脚掌结构。该脚掌利用尖爪实现抓
目的 观察RSV 毛细支气管患儿外周血CD4+CD25+ 调节性T 细胞与Th17 细胞及其分泌因子IL-10、TGF-β、IL-17 水平并探讨与RSV 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集33 例RSV 阳性毛
工业污染排放的有效防治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严重的工业污染问题。把握工业污染排放在时序变动、空间差异方面的社会经济驱
以壁虎脚掌刚毛形状为代表的非对称黏附纤维结构,在重复性及可控性上具有非常优越的性能,广泛运用于运动型黏附。力学导向的非对称结构对实现各向异性的黏附行为具有天然的结
[目的]建立测定脑脉通软胶囊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为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以50%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为提取溶剂,色谱柱为DB-624石英毛细管柱,7
根据1957-1997年期间对洱海水体进行的历次综合研究结果分析,由污染引起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升高促进藻类生长繁殖,40年来其密度和生物量上升近10倍;近5年的变化尤为明显,一度出现以螺旋鱼腥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