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大学理念创新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0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l世纪以来,许多大学更加重视大学理念研究,注重从全局和战略层面对大学进行规划设计,这是我国大学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
  
  主持人:李文君投稿邮箱: liwenjun163@163.com
  
  眭依凡:大学理念的治校作用
  浙师大教科院院长
  当国家做出了“高等教育强国”这一顶层战略和制度设计之后,这一使命自然就落在了以实施高等教育为己任的大学身上。问题是,我们的大学能否肩负起这一沉重的历史使命?
  因为,大学内部办学治校的诸多积弊以及不少背离大学组织属性和基本规律的问题早就浮出水面,如果构成高等教育系统基本要素的大学自身机体的弊端不除,作为整体存在的高等教育系统之康复则不可能。在亲历了高教改革发展的具体领导,以及对当前大学诸多被社会广为诟病的问题与大学教育思想和理论落后之关系的思考和把握的基础上,周远清会长去年6月在全国“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高层论坛上,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又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候,有必要探索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以期通过高教思想的成熟,指导高教改革发展和大学办学治教。
  就治校而言,大学理念有两个最基本的作用:其一,使治校者个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其二,在此基础上,使大学整体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
  自觉性表现为行为的理性,目的性表现为行为的指向性。在“使治校者个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方面,大学理念主要通过使治校者在认识到大学“为什么要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基础上,明确大学“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而发挥作用。
  大学校长持有怎样的大学理念,不仅直接影响到他对大学方向、使命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选择,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他对大学的功能、作用和任务的确定。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理念还会通过对其他教育理念的形成及其立场的影响,而贯穿在校长治校的全过程,从而对校长的整个治校行为发生影响。
  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时,德国洪堡大学评议会对此评论道:在中国还见不到一流的大学,但是我们已经见到了一流的校长。
  按周远清会长的划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大学经历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三大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看到高等教育理念所产生的引领作用。
  譬如,在“大改革”阶段,我们根本改变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效率低下以及高校结构布局混乱、学科单一等诸多积弊,很大程度得益于自1992年以来,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八字方针指导下,高教体制和高教体系大刀阔斧的改革。
  客观评价该阶段的高教改革,可以说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增强了高校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通过合并组建的一批新的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和多科性大学,彻底改变了高校布局的不合理,极大地增强了高校的办学实力,为随后的高等教育大发展和现在高等教育质量的大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大学理念及其意义的了解,大学理念理性建构的意义因此也得以彰显。大学理念是否需要建构?持疑惑态度似可理解,因为大学理念是与大学相伴而生的。但问题在于大学理念不同于大学本身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是人们对大学世界加以认识,并赋予了主观的价值判断的思想产物,因此大学理念自然呈多元和多变性。对大学理念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建构,因此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大学理念的理性建构,本质就是整体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大学这样一个集统一性和多样性于一体,兼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同时影响、其要素高度复杂的社会组织,从而准确地认识大学的组织属性和更好地把握大学办学治校的规律。
  
  李培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需何种高等教育理念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关于教育目的的几种提法:
  1.“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7年,毛泽东。
  2.“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3.“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年,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十六大:“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些提法是在不同时期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否应该对教育有更高的追求呢?那就是让学生有自由全面的发展——“大学教育就该让学生成为他自己”。
  自由全面的发展,显然不是指对人的原始与野性的放任,而是在教化之后的更高层次的觉悟。而要达到此境界,显然要依赖教育。正是成为其自己,方可以说他能有“自由发展”和“自由自觉的活动”。
  “学生成为其自己”意味着什么?首先,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言,接受知识只是学习的低级层次,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地“主动学习”,才能使自己成其为“自己”,即学习的更高层次。
  其次,“使学生成为其自己”意味着学生潜能的释放与对其创造力的挖掘。古代教育强调启发(如苏格拉底、孔子),现代学校式的教育当然是对古代教育的一种升华,现代学校教育更规范化,知识更系统化,但也使得学校更容易把学生当成批量产品,导致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整体下降。
  “使学生成为其自己”于教师而言意味着什么?“使学生成为其自己”,显然不是对学生的放任,并非不要“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降低对教师的要求。相反,需要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除了常规的教学方式外,教师如何让学生举一反三?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实际问题?如何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感悟出老师并未直接传授的知识或“道”?于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自觉地关注社会的重大问题?如何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对社会实际问题的分析?如何让学生自觉地从社会实际问题中感悟出某些哲理或加强对共同价值观的理解?这些都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教师首先应该认识教育的本质或目的。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不可能有关于“使学生成为其自己”的自觉活动。多数教师尚缺乏这方面素质的培养,需要从哲学的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对学生有真正的爱心,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关注则难以“使学生成为其自己”,没有大爱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
  
  刘献君: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创新的路径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在对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教育理念、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以及我国百年高等教育理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应认真研究并积极探索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创新的路径。
  教育理念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路径。但是,即使是最复杂的创新过程、最多样化的创新渠道,我们还是可以抓住一些常见的稳定的、具有共性特征的教育理念创新路径。据我们的观察与分析,教育理念主要有基于“本质”、基于价值、基于经验和基于未来等4种创新路径。
  1.基于“本质”的教育理念创新路径。所谓基于“本质”的教育理念创新路径,即是从“什么是大学?”“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术?”等这样一些概念的阐释出发而提出的教育理念。例如,《什么是教育》一书的作者雅斯贝尔斯,《大学的理想》一书的作者纽曼,其建构教育理念的路径就是典型的本质主义路径。
  2.基于价值的教育理念创新路径。教育的价值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实践形态的教育得以安身立命的基础。虽然,教育理念不等于教育的价值,但从教育所需要关注、体现和追求的价值出发,或者是从办好教育所需要处理好的价值关系出发,进而提出或建构教育理念,则是一种常用的、较为有效的教育理念创新路径。教育所需要关注、体现和追求的价值也就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教育价值是教育作为一种客体契合教育主体需要的属性或程度。对此,伯顿·克托克、克拉克·克尔等世界知名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均有所论述。
  3.基于经验的教育理念创新路径。所谓基于经验的教育理念创新路径,即是以国家、区域、学校、时代或教育类型等为分析单位,通过概括、提炼分析单位的办学经验和教训,或者是基于分析单位明确提出的教育理念围绕特定的研究目的而提出或重新建构教育理念的一种思路。事实上,这种思路在研究某个国家、某个地区、某个时代、某个学校或某个类型的学校的教育理念时较为常见。
  4.基于未来的教育理念创新路径。该路径从未来变化出发,基于教育要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变化的要求而提出相应的教育理念。尽管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进行预测的,这就为创新教育理念提供了可能性。当前,教育先行的观点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共识,因此,基于未来的角度而创造性地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3月30日,中国职业教育与开发区创新发展对话暨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开发区职业教育年会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开幕。本次对话会由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承办。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全国40多个国家级开发区的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代表出席了对话会。对话会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开发
近年来,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迅速。但是通过调查和分析现代远程教育成人公共英语自主学习现状发现,尽管成人学习者对于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可是在利用各种资源
4月14日,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各类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主题的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大会并讲话。  鲁昕在讲话中提出:要准确把握继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教育规划纲要》把继续教育列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2月28日,教育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上海等城市今后将接收打工子弟入读当地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这意味着,打工子弟可以以“借考”的方式在京参加中考,以“借读”的身份升入北京中职学校。(3月1日《新京报》)  打工子弟可以到城里读书,这要是在前几年,准是个特大的喜讯。而如今,在城市中职学校普遍生源匮乏、生源大战硝烟弥漫且渐趋白热化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利好”政策会有多少农民工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