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高中:教师培训的新基地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zhongy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考壓力下,对高中教师的培训存在着同质化、应试化、形式化等问题,破解的措施包括“基地多元”和“菜单自选”。作为教师培训新基地的知名高中在承办骨干教师培训方面具有强大的磁场效应,有利于激活教师的内驱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承担江苏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以阅读项目为依托,开展力学行动,在分享、对话、体验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教师培训;基地多元;菜单自选;知名高中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A-0039-03
  2015年以来,我省在高中骨干教师培训方面,锐意改革,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受训者为本、自主多元选择的道路,参训教师对高中骨干教师培训的满意度有了极大的提高,有效地破解了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难题。
  首先是“基地多元”,打破了培训基地同质化问题。以往的培训基本上是师范院校一统天下,参训教师没有对比,无法选择。现在是基于按需施训、培训精准化的追求,在综合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以往承办培训的效果以及参训教师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邀请了一批师范院校、教师发展学院和省内知名高中作为培训基地,来承办高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这些培训基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高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方案,包括:培训对象需求分析、培训主题及内容、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计划(课题名称、内容要点、培训方式、学时、主讲人)、条件支持、考核评价、组织与管理等。省教师培训中心组织专家对基地提交的培训方案进行评审,对通过评审的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待基地修改完善后方可实施。各培训基地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中尽展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师范院校充分利用自己的优质资源——学有专攻的教授、丰富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资源,以及丰富的教师教育的经验与智慧;教师发展学院充分发挥其教师培训的行政管理职能,整合各方面资源为培训所用,执行力强大;知名高中的名校效应很有吸引力,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教学资源、考试经验等诸多方面,培训者与参训教师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在基地多元化的基础上,实行“菜单自选”,培训由“桌餐”改为“自助餐”。参训教师根据个人兴趣、需要、追求、客观条件,借助网络平台的自主选择“菜单”,通过考量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培训专家和培训时间等方面内容,自己选择培训基地。三年来,参训教师对知名高中承担的培训项目的满意度都稳居全省所有培训项目之首。
  我们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南师附中”)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为例,对其承担培训项目的优势、做法等方面加以梳理、归纳,旨在把高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做得更好。
  一、发挥磁场效应,激活教师内驱力
  教师学习的特点是实践场域中的“教学思合一”和“教研训一体”。知名高中能够将教育的前沿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常常起到教改排头兵的作用,其先进经验可以直接为一线教师参考借鉴,令一线教师心向往之。其独特魅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平等的培训姿态
  知名高中与参训教师同处一线,熟悉参训教师的需求,双方在理念上、行为上容易产生认同。知名高中不是高高在上地灌输,而是充分给予参训教师深入课堂、教研组的机会,让他们与教师、学生和特色课程零距离接触,从而使培训更真实、自然、接地气。参训者可以观摩学习知名教师的精彩课例,与名师零距离交流,汲取教学与研究的“真经”。知名高中对学员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对能承担这项惠及全省骨干教师的工作有很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领导重视,组织精心,服务周到,保障有力。参训教师亲身体验名校的教育、教学,领略先进的管理理念、特色和具体操作,与自己学校进行对比,取长补短,从而将名校的宝贵经验辐射到自己学校。
  2.共同的现实情境
  每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困惑,面临瓶颈。如何直面问题,智慧地破解难题,是所有一线教师在现实情境下思考的问题。比如,年级组管理体制下,教研组的功能如何定位?怎样以学术型教研组建设来提升教师素养?南师附中语文组用项目推动,在学生语文阅读特色方面一直坚守与前行,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追求自由阅读、让读书成为自觉、追寻有意义的教育成为语文组很多老师坚定的信念。这种坚守正是语文教研组的灵魂所在。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分享与对话,与来自一线、处于共同现实情境的参训者一起,反思自我,触摸灵魂,激发自我发展、职业成长的动力。
  3.强大的向心力
  知名高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学科建设、教研组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勇于创新,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他们既为普通高中树大旗,又为培训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学习素材,必然对其他学校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南师附中语文组有着丰厚而深远的优良传统,锐意改革,敢为人先。20世纪80年代初就推出全国最早的学生刊物,后又率先进行学生社科论文写作的研究性学习教育实践,邀请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为学生开设鲁迅选修课,成立南师附中“地平线读书社”,推出面向师生和社会的“寻找有意义的教育”系列活动,赢得广泛好评……
  这些开创性的探索在全国语文教学领域乃至整个教育界产生了一定影响,2017年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对全省高中语文教师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4.优质的培训师资
  知名高中拥有一批学术素养高、研究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名师。南师附中的王栋生老师是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出版了《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等系列个人专著,在全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是当之无愧的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周春梅老师是全国新闻网、《教师月刊》等媒体推荐的“全国好教师”,出版个人专著《把自己和书关起来》……他们置身于学科教学和学术研究的高地,示范从教经验必然给参训同行带来启发。南师附中是全国基础教育名校,与全国各地的中学名校、高校、期刊社、教科研机构联系密切,能够邀请国内一流名师、作家、教授为培训活动出谋划策、开设讲座、示范引领、对话互动。培训专家具有丰富个人魅力的培训活动给参训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开展力学行动,提升教师生成力
  南师附中对“培训”有着自己的理解:“培”要从“理论”走向“理解”,着力培植实践智慧,从理论学习力转向教学理解力;“训”要从“参加”走向“参与”,让教师在分享中积聚力量,在分享中提升生成力,在分享中引领、辐射。
  1.课程内容:主题鲜明,聚焦阅读
  南师附中语文组以“普通高中‘三年一体化’人文阅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为主题,创新设计培训课程,开展了专题讲座、沙龙座谈、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20多项活动,力图为学员开拓高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教学思路。课程丰富多彩,有“语文教师的读写生活”“现代阅读理论与文本解读”“南师附中‘三年一体化’人文阅读计划设计与实践”“依托新课标的阅读新探索”“书册阅读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共生”“关于阅读教学设计的思考”“南师附中地平线教师读书社活动(外国长篇小说系列讲座)”等。在培训中,不仅本校语文老师全员主动参与,还吸引了众多外校老师及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前来观摩。
  2.培训形式:在做中学,碰撞升华
  南师附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既有示范教学,又有说课互动;既有专家引领,答疑解惑,又有同课异構,课堂展示。无论哪种形式,都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现场参与其中,尝试、运用、体悟,在与专家对话、相互交流中展开思维碰撞,点燃智慧的火花。培训设计牢牢抓住三个方面:精准起点——我现在在哪里?聚焦方向——我要去哪里?清晰路径——我如何抵达那里?这就必须让学员参与教学现场,他们才能发现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围绕学生课堂这个“学习场”,学员和专家就具体问题展开深度交流,获得实践智慧的提升。实践智慧是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的标志,南师附中“立足课堂实践,在做中学”的培训理念,是帮助参训教师获得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
  3.反思提升:以人为镜,寻找自我
  反思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与他人做比较,拿他人做镜子。名师、专家、同行都是自己的镜子,可以对着镜子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现自我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培训反思不能流于形式,要给自己明确努力方向。为此,南师附中在培训中提倡一句话反思,概括自己最深的感触。有学员写道:“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用这种快乐去感染我的学生们,让他们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促进参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改变从课堂开始,从当下开始,从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开始。南师附中承担的语文学科培训项目最成功之处正是促进了参训教师的觉醒。有一位教师临别时留言道:
  怯怯的,我来了
  带着卑微,带着期待
  悄悄地,我走了
  怀着欣喜,揣着收获
  回去,
  继续我“静悄悄的革命”
  更加明朗
  更加自信!
  培训实践表明,让教师置身于知名高中,更多地亲身体验,进行深度学习与思考,增强了培训课程的实践性,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参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得到了充实和丰富,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把知名高中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开发、学科建设、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经验与智慧带回学校,生根开花,进而推动本校乃至全省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正是我们对高中骨干教师培训的江苏模式的本质追求。
  责任编辑:丁伟红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本文从服装行业分析入手,阐述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建设的现实意义,回顾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纺织服装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过程与做法,展现了教学标准建设对提高纺织服装类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教学标准;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
新课程改革十余年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可否认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涌现出一批批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语文课堂尤为热闹,如:问题模式、发现模式、朗读模式、背诵模式、情境模式、训练模式、讨论模式、自学模式……但热闹过后我们冷静的想一想:学生学到了什么?是不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这是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诚然教学模式在一段时期某个节点上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譬如它有利于帮助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提高教学过程的可操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而班级管理看起来似乎与之大相径庭,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而非物体,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物理学的一些知识,使班级管理更趋于科学。  法国科学管理专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活动有五个要素组成,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班主任也可以从这五个方面,结合物理之理,进行班级管理。  一、万
摘要:职业学校质量标准最终落实在人才培养上。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强化工学结合,开展“订单”培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统筹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工作,走出了一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成功之路。实践中仍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摘要:本文全面梳理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五个争论点,结合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争论进行分析,认为:双创教育是传授技能陶冶精神的素质教育,双创教育要以“谋生”和“乐业”为导向,双创教育要全面推进也要兼顾个性,双创教学需社会力量全程参与,以赛促教要统一于“平民化”与“社会化”。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摘要:当下教育备受关注,呈现出异常复杂的现状,学校教育的边界模糊,教育、学校、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校教育必须穿越幻象,回到朴素的原点,教育要有自己的立场,学校要有自己的“围墙”,教师要扮好自己的角色,从而使学校教育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  关键词:学校教育;幻象;边界;原点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A-0028-03  教育不单纯是
李 勤 拥抱每一个“生命的黎明”  彭 钢 王铁军等  李勤印象  崔利玲 单元课程的实践建构:陈鹤琴“活教育”思  想的传承与发展  薛法根 追寻教学的逻辑意义  薛法根 从连贯阅读到焦点阅读  梁昌辉 “学用”与语感、文感  诸向阳 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李 琳 严伯春  “童年语文”理念观照下的教师角色  管晓成 童年语文:从学科学习走向生命成长  韩梦婷 教儿童喜欢的语文  徐志超 反
试卷讲评课被认为是高中文化学科三大基本课型模式(即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当中的一种,但在事实上又常常被讥讽为最随意、最低效、师生状态最消极的课堂,往往是“对对答案”“翻翻课本”“比比成绩”“诉诉怨气”,如此而已。在这其中,政治课堂似乎显得尤为无奈,值得我们深思。  讲评课出现以上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景况,归根结底就是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它亟需我们回答两个问题:“试卷有没有必要讲评?”“试卷
摘要: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根据江苏省现代教育体系试点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创建中职与本科3 4软件技术专业试点项目并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础 专业 拓展”模块化课程体系、一体化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衔接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衔接;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摘要: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价值追求及实施策略不应是“教动手”,而应是“学探究”。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从“教动手”到“学探究”,是数学教学的需求,是数学发展的要求。“学探究”的课堂教学过程包括: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分析总结。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价值追求;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A-00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