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密度对超级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as_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级稻—再生稻是广西罗城县近年来示范推广的增粮模式之一。该模式田间栽培密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穗粒分布与产量高低[1-3]。为探讨超级稻—再生稻一年两收丰产栽培模式,提高稻作效益,2011年笔者在广西罗城县中稻地区开展超级稻—再生稻不同抛栽密度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大田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供试超级稻品种(组合)为Ⅱ优航1号,该品种头季稻生育期137 d,再生稻生育期66 d。试验地点设在罗城县小长安镇龙腾村地卡屯一农户责任田内,田块面积为758.5 m2。试验田前作为秋冬蔬菜。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抛栽密度为15万蔸/hm2(A);18万蔸/hm2(B);21万蔸/hm2(C);24万蔸/hm2(D);27万蔸/hm2(E);30万蔸/ hm2(F)。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1.9 m2,随机区组排列。
  1.3试验实施
  头季稻于3月28日播种,采用434孔塑盘旱育秧方式育秧,并结合使用壮秧剂,秧苗分蘖正常;4月26日抛栽,秧龄27 d,抛栽时每蔸1~2粒谷秧。基肥用农家肥15 t/hm2、史丹利复合肥(15-15-15)525 kg/hm2,追肥施尿素120 kg/hm2、氯化钾75 kg/hm2;为保持稻根活力,田间水分管理除抛栽期、分蘖期、孕穗期保持有浅水层外,其他时期均以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根生长,保持活力[4-6]。当茎蘖数达315万~330万个/hm2时(每丛11~12个茎蘖)开始晒田,最高苗数控制在375万根/hm2左右。病、虫、草害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物理防治和药物防治。在超级稻生育中后期,用阿维菌素1 125~1 500 mL/hm2水750 kg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用40%克瘟散乳油500~600倍液喷雾防治稻瘟病;在抛栽后5~6 d用野老除草剂1.5 kg/hm2防控田间杂草。以上防效均好,对各小区产量无影响。头季稻于8月15日收获,收割时留桩高度为25 cm。在头季稻收割前15 d,施尿素150 kg/hm2作追芽肥,收割后5 d施尿素120 kg/hm2、氯化钾120 kg/hm2作追肥。再生稻于10月23日成熟收获。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以产量处理B的10 278.0 kg/hm2和处理C的10 243.5 kg/hm2较高;处理D的10 144.5 kg/hm2和处理E的10 135.5 kg/hm2次之;处理F的 10 006.5 kg/hm2和处理A的9 709.5 kg/hm2较低。
  2.2不同栽培密度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F产量达3 013.5 kg/hm2,排第1位;处理E产量2 967.0 kg/hm2与处理D产量2 944.5 kg/hm2次之,产量接近;处理C产量2 899.5 kg/hm2、处理B产量2 872.5 kg/hm2,以及处理A产量2 877.0 kg/hm2均较低,且产量差异不显著。
  3结论与讨论
  根据该品种田间试验观察、室内考种资料与收获产量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超级稻Ⅱ优航1号在广西罗城县中稻地区栽培产量较高,而且株型较散,株体较高,分蘖力、再生力与抗病性较强,长势旺盛,生育期较长,综合表现优,可在一季中稻地区推广种植。由于该品种株型分散,植株较高,分蘖力强,在高产栽培时应保持有合理的栽培密度,头季稻抛栽密度以18万蔸/hm2产量最高,达10 278.0 kg/hm2;其次是21万蔸/hm2,产量达10 243.5 kg/hm2。如抛栽过稀或过密,穗数或粒数减少,不利于头季稻产量的形成。该品种作再生稻栽培时,因再生稻产量与其有效穗数呈正相关,抛栽密度为27万蔸/hm2和30万蔸/hm2处理休眠芽萌发较多,因而有效穗相对较多,故在同等条件下,其再生稻产量也较高。
  从头季稻与再生稻一年两季的收获产量综合考虑,产量最高的是抛栽密度为18万蔸/hm2的处理,年收获稻谷达13 156.5 kg/hm2;其次是21万蔸/hm2处理(13 143.0 kg/hm2);第三是27万蔸/hm2处理(13 102.5 kg/hm2);第四是24万蔸/hm2处理(13 089.0 kg/hm2);第五是30万蔸/hm2处理(13 020.0 kg/hm2);第六是15万蔸/hm2处理(12 586.5 kg/hm2)。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超级稻Ⅱ优航1号作中稻与再生稻栽培,以抛栽密度为18万~21万蔸/hm2年收获产量较高,经济效益最好,应采用该密度种植。
  4参考文献
  [1] 蓝廷芳,董其静.超级稻免耕不同抛栽密度对比试验[J].广西农学报,2008,23(5):11-13.
  [2] 覃焕利,周礼健,龚晓声.超级稻免耕不同抛栽密度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5):150,153.
  [3] 王怀勇. 不同移栽密度对超级稻准两优527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9(3):45,47.
  [4] 周建群,吴朝晖.种植密度对超级杂交中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9(8):18-20,23.
  [5] 徐春梅,周昌南,郑根深,等.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超级稻‘中嘉早17’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4):502-508.
  [6] 金芝辉.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5):32,46.
其他文献
摘要 根据福建省的实际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找出福建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并确定其外部机遇和挑战。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SWOT分析;对策;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 F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274-03    农业循环经济是以经济效益为驱动力,以绿色GDP体系和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为导向,运用可
摘要 通过对陇南市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的分析,提出适合当地的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为当地核桃细菌性黑斑病重发区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生;防治;甘肃陇南  中图分类号 S43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18-01核桃在陇南市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摘要 该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总结成人教育学员的学习心理特点,介绍了动物传染病实行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调查问卷;心理特点;改革对策;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335-01成人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学生生源、授课时间、学位社会认知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摘要采用离子色谱法对植物中的氯离子的测定进行研究,并与国标法进行对比。试验以抑制型离子色谱仪为测定手段,以浓度为20mmoL/L,流速为1.0mL/min的KOH为淋洗液,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在6min内测定植物中的氯离子。得到结果与国标法对比无显著差异,加标回收率超过90%。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植物;氯离子;测定  中图分类号O657.7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3
摘要:分析江都市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现状,指出其取得的工作成果,结合生产实际,探讨农作物病虫害可预化预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指导全市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现状;效果;对策;江苏江都  中图分类号 S4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155-02  农作物病虫害的可视化预报是推进病虫害预测预报结果向基层、向农民快
摘要 总结邳州市改造梨树低产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包括提高良种覆盖率、选择栽培模式、周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梨树低产园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梨树;低产园;改造;江苏邳州  中图分类号 S6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149-01  梨是邳州市主要栽培的果树之一,营养价值较高,果质脆,味甜
摘要 从柠条的育苗、造林、抚育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柠条的栽培技术,以为干旱地区造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柠条;育种;造林;抚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9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55-01柠条为豆科锦鸡儿属多年生灌木,又叫毛条、白柠条,高1.0~1.5 m,最高可达3 m左右。嫩枝具棱
摘要 分析博州机采棉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博州的实际情况,推出发展对策,以促进机采棉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机采棉;问题;对策;新疆博州  中图分类号 S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040-01机采棉是指通过使用机械采棉设备取代人工采摘棉花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实施精准农业的需要,是解决近年来植棉工作中
摘要 2009—2011年在荆门市试验示范推广种植两优1128,表现高度抗倒、品质优良、产量突出。作为第3期超级稻品种,总结其主要栽培技术,以促进其在荆门市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 两优1128;种植表现;栽培技术;湖北荆门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038-02  两优1128是湖南杂交
摘要荔枝螺旋环剥可有效解决成花难、着果难的问题。阐述了螺旋环剥的原理,介绍了荔枝螺旋环剥的方法,并提出了其配套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荔枝;螺旋环剥;原理;方法;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667.105 .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169-01    荔枝在兴宁的南部及中部栽培面积较大,但科学管理技术还未普及推广,病虫害严重,致使荔枝大面积投产迟、产量低,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