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黏膜修复角度探讨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

来源 :癌症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o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的鳞状上皮对放射性物质比较敏感,因此,在放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放射性食管损伤,尤其当放疗与化疗同时进行时,这种食管损伤会更加严重;这种因放射线所引起的食管损伤,称之为放射性食管炎(RE).RE是胸部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常影响放疗的顺利进行,而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关于RE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炎症及其相关因子方面,而从黏膜修复角度探讨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对既往RE动物模型的构建情况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6例AMI直接PCI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126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又称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代谢等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在包括尤文肉瘤在内的多种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