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晕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wwvf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无休止的挖掘声,只为了在毫无区别的黑暗地底前进——这究竟是为了什么?——鼹鼠却从未想过。
   疲倦感一刻也未离开他的身躯肢体,反叫他挥起铁铲,挖,挖,挖,往更深更暗处前进,直到睡意袭入,他就躺下了,头枕在冰凉的金属z铁铲上,像一块小泥块沉睡于大地之中,静得连一点酣声也听不到……
  像一块泥土,融入深层的地下,他感到沉重的土层压迫下来,但是他却能适应,还不止是适应,是已完全习惯于这样的境况。他已化身为整片的地下层,他就是这沉重的土地。这样想着,他便缓缓睡着了。
  在长久的静默之后,某一处不为人知的地底深处,一块小小的泥土动弹了一下,用身体挣扎着拱开紧贴着的湿土,像在努力脱离梦魇的包围—小鼹鼠又醒来了。没有天亮,只是一片漆黑。
  初醒后的沮丧暂时叫他有点想哭,只是那么一会儿,他又习惯起来,铁铲继续着昨天,前天,大前天……的一贯工作。挖啊挖,鼹鼠感到自己像被铁铲拽着走,越拽越深,欲罢不能。
  这就是铁铲的功能,它总是带你往深处走,它渴求挖掘,把你引入黑暗处——因为你手中握的是铁铲。
  假如你手中拿的是别的什么工具,那就不一样了,譬如说你手里拿的是个气球。那么,它就带你飘来飘去。假如你手里拿的是个灯笼,那么它会老是为你照明……当然这些情况,小鼹鼠并不能切实地想象到,因为他手中是个铁铲,只能是铁铲。
  于是他挖得比昨天更深,一天比一天深。
  “哎哟!”铁铲接触到一个软软的物体。
  小鼹鼠吓了一大跳,忙停下来道歉:“对不起!真对不起!我没想到地底下还有别人……”
  “别说对不起!”那东西说,“应该我说谢谢才对!”
  “什么?”鼹鼠不明白。
  “太好了!你挖了我一下!我叫疼了!天哪!我还活着,多奇妙,我本来以为我已经死了很久了!天哪!我还活着!”
  “可是——你出血了!”
  “啊!出血了!我还能出血,没比这更好的了!”那东西说着,从他藏身的地方站起来,他的体形像一座小山一样庞大,出血的伤口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红点。
  “我得走了!”他说,声音震得泥土地抖落下来。
  “为了一个小小的失望,我躲进了地底,打算暂时地冬眠一下。谁知道它几乎把我吞噬了,我不能就此埋葬自己,我得走了,再见!”
  于是他爬起来,沉睡后苏醒的力量如此巨大,像由下至上迅疾挖开一口大井,向上升去。
  被拨到旁边的土块,劈劈啪啪地落下来,鼹鼠用铁铲护住头,小泥石砸在铁铲面上,几乎震得他昏过去。
  头顶上方出现一个大洞,从未见过的光线从那里射下来,光线的亮度差点让小鼹鼠的眼睛盲掉。洞口因泥土的崩塌迅速地合拢,重新陷入黑暗。
  从此之后,鼹鼠得了一种怪病,光线灼伤了他惯于黑暗的瞳孔。现在看什么眼前都有一块模糊的光斑,亮晃晃,即使合上眼皮也不能消退。
  这使他产生幻觉,感到自己老是处于一个明亮的洞口,一个永远也挖掘不到的洞口。
  铁铲继续挖掘,他却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因为他已搞不懂自己究竟是在向黑暗下面掘 进呢?还是向着闪亮的洞外前进。
  这像是一个摆脱不了的可怕愚弄,这个小家伙心情开始变得很不好,原先他一直对挖掘工作有着莫大的兴趣。乐意听自己向更深处前进时急促的刷刷声,想到自己终有一天会挖到大地的核心而充满激动。现在呢,这股热情像“腾”地从那洞口飘忽走了,——那个闪动着令人心慌的光芒洞口,那个实际上不存在了的洞口。
  铁铲的每一次举起,每一次落下,都像是一个反复怀疑的过程。
  在这样的徘徊中,消耗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精力还有热情。
  小鼹鼠好几次恼怒地抛开铁铲,决定索性懒下来,什么都不想再干啦。于是,他钻到土坑里,倒头便睡……
  他躺在泥土之中,像土层下的一个泥块般安静,可是他却是一块有着剧烈心跳的石头,这心跳不再是平稳的,而是焦躁不规律的乱蹦弹。
  鼹鼠的心像一个装在钵里的小蟋蟀,不停地在密闭的瓷器里蹦!丁丁冬冬撞来弹去,发泄着他徒劳的难受。并且本能地与一切投入钵里的东西进行殊死的战斗。虽然这战斗不能给他带来任何自由,可是他仍然扑上去,把它咬得粉碎。他拒绝一切,粉碎一切,只为了使他的钵里更加空洞。
  是的,眼前闪现的光斑,一定是假想!小鼹鼠本能地去抗拒它,而鼹鼠自己所追求的黑暗,也同时变得那么不可信,失去了向深处摸索的勇力。完了!完了!——只要见过一次外面世界的光芒,就失去了自己原本的一切。
  即使现在小鼹鼠大可以立刻去找一个医生彻彻底底地治愈好眼睛的疾病,也没用了!他永远也会看见那个光斑,再也无法把它从心头抹去了。
  一条粘乎乎的蚯蚓蜿蜒着拱过身边,慢慢地蹭着小鼹鼠的脚丫子移动着。
  如果是在以前,小鼹鼠一定会充满好奇地观察蚯蚓前进的方向,虽然他已看过好几遍了。
  蚯蚓的生活多奇妙啊,靠吃下头部前方的泥土,再将这泥土通过他的身体,由身体后部排泄出来,如此的前进。完美的地下生物,与泥土化为一体,这真叫人佩服。
  但是现在,小鼹鼠一点也不想去看蚯蚓,蚯蚓没有眼睛,一点也不受光明的引诱,所以才这样地习惯于挖掘生活,完完全全地靠泥上滋养生存,它是可怜的,粘乎乎的动物。
  看到蚯蚓,只会让小鼹鼠感到自己的生活有多无聊。
  一把铁锹劈劈啪啪地继续响动起来,泥土落下来,不断地踩在脚下,小鼹鼠重新开始挖掘起未,眼前忽闪忽闪着那个消褪不了的光环。他的速度是那么快,那速度不是因为热爱工作,而是因为惧怕停留在生活中,像在茂密丛林中迷失的孩子才有的那种奔跑速度,用跌跌撞撞的快跑,来抵消着绝望,出口就是眼里的光芒,却不晓得方向,反而向更深更暗处疾奔进去。
  但也许正由于没有方向,他却真找到了出口,面前松脆的石壁一撞即破,所有的光线似乎在毫无预料中一下子涌进洞里,从广阔的世界中四面八方地冲向小鼹鼠的眼睛。
  他的眼睛一下子盲了,暂时的失明——也不能说是失明,而是一片光明。耀眼的光晕一个接一个地在眼前迸裂开来。如同所有的烟花一起爆炸开来。光线的声音轰轰隆隆在耳朵里发出巨大的蜂鸣声。小鼹鼠感到脚下空了,他从未有过的脱离了沉重土层压迫的感觉,使他站立不稳,铁铲就脱手而出了,在空中划动着长长的弧线,很久很久才听见它落入水中的声音。
  他站在一座陡峭悬崖的山壁上探出头来,脚下是汹涌扑来扑去的白浪,那也算不上脚下。海水离小鼹鼠站立的地方足足有几百米之高,那种高度,即使由几万只小鼹鼠叠罗汉一样叠起来也到达不了。
  只要向下望一眼,再有勇气的人也会丧失他所有的信念,小鼹鼠掉头就往回走,他决定再也不把头探出去了。
  走了几步,他呆住了,他失去了一件最宝贵的生活工具——他的铁铲没了。这下真彻底完蛋了,失去了铁铲,他哪儿也去不了啦。
  失去了铁铲,就注定他只能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容身之处是那样狭小,仅够转转身体,要么就是面对着泥壁发傻,要么就是面对着悬崖发呆。
  泥壁上没什么可看的,小鼹鼠渐渐已习惯转过身,将两只小脚丫荡在陡壁望望云。当然,这已经过了很久,难道要一直这样下去吗?
  又过了很久,长期没有钻在泥土中的鼹鼠那还算得上一只鼹鼠吗?他甚至连自己是什么也开始怀疑了,也许自己只是一只刚孵出蛋壳的小鸟,在陡壁上筑巢,却从未试过起飞呢。
  时间再久了,他慢慢确信自己真是一只鸟,反正这比相信自己是一只鼹鼠要来得容易。
  无所谓自己是一只什么鸟,是海鸥、还是麻雀,反正自己可能会飞就行了。
  终于有一天他飞走了,身躯轻盈,脱离了沉重,甚至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过去的一切思想尽然忘却,脑袋是最先要清空的地方,不然就太重了,永远也飞不起来。
  说他是飞,其实更像是被吹走,借助着风在空中上下翻飞,风不像泥土。风的托起,像一种不具力量的力量,使他轻飘飘的似乎不复存在。这时,一阵疾风在身下卷起,于是他更快更迅疾地在空中转动着身体,朝任何方向忽地飞远了。■
其他文献
一提到冬天,我就想到了雪。在我的意识中,冬天总是和雪有关的,雪成了冬天的代名词。  而我出生和成长都在广东,在我的家乡高州可以说是四季如春,没有冬天的,也就是说不会下雪。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雪,喜欢这漫天飘飞的白色精灵。或许这喜爱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我第一次接触“雪”就喜欢上了。  其实那次接触的“雪”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读“雪”的文字。因为爸爸,使得这个“雪”字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令我在二十二年后的今
期刊
下午5点,正是放学的时候。刘涛和祁玉龙夹在一大群学生里从第X中学的门里走出来。祁玉龙径直往家的方向走去。刘涛却先是向左转,走了一段悄悄回头看看班主任不在校门口盯着了,就转身向相反方向狂奔起来,然后走进了一家名叫“E世界”的网吧。  这个网吧是一间长条形的房子,分两排放了22台电脑,中间留下一条只够侧身行走的走道。上网的人多半是附近的学生,还有手臂上纹着刺青、耳轮上一口气戴了6个耳环、头发染成古怪颜
期刊
英语猫老师经常帮我们对练习题的答案。在说到D和B的时候,她总是说不清楚。迫不得已,她只好说Dog和Boy。乍一听,就好似在说dull-boy(无聊的男孩)。每次只要她一这么说,我们就都看着赵鼠—我们班公认的最无聊的男生,一边看一边笑。一次,坐在赵鼠后面的钱牛用脚踢踢赵鼠的凳子,说:“嘿,猫老师叫你呢!”赵鼠抬起头,睡眼惺忪地看着猫老师,他缓慢地,痛苦地站了起来。老师讲到哪儿了,他一无所知,朦胧中只
期刊
我是个安静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给我一个娃娃,我可以待上一整天。不哭也不闹。人家都说这孩子怪得邪气。所以他们不准自己的孩子跟我玩。我总是一个人。所以我很寂静。因为,没有人陪我说话。  我的家很幸福。很……温暖。说这个词的时候我感觉很吃力。因为太温情的东西会让我害怕。就像我的家。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所有的人都说我有个能干的爸爸和善良的妈妈。只是,他们没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这样一个雕像似的孩子和这样
期刊
天空湛蓝湛蓝,当泛黄的树叶打着旋儿飘到地上的时候,云淡淡的,风轻轻的。每到这样的秋季,人总会变得格外的细腻,理性的如此,简单的亦是如此。  “灵空于天际的剑光一闪,消逝于江湖的嫣然一笑。”  我在自己的QQ中打下这句话,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刚刚进入文科班的高二生。我不喜欢简单的事情,一些莫名的矛盾在我的血液里冲突得让我的性格有些复杂,却又阻止不了我做着一些简单的事。“简单的故事是最美丽的。”记得有人和
期刊
上海有三幢颇具神秘色彩的古怪建筑物。    一幢叫“童话世界”    说它是童话世界,就因为它的创意和设计图纸均来自于一个女孩的童话梦境。  那天,这个女孩津津有味地读着安徒生童话;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又不知不觉地步入了一个童话世界。那个童话世界里,全都是一幢幢长满了尖尖角的安徒生笔下的有趣小房子。女孩兴奋极了,在长满尖尖角的小房子里玩呀玩呀……醒来却是一个梦。女孩不甘心那些
期刊
倔脾气女孩    爸爸讲了一个谷阳故事。  谷阳初三的时候,因为一件小事,爸爸打了她一下(爸爸说只是轻轻地拍了一下),希望她就这件小事向自己承认错误。可谷阳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她一言不发,表示抗议。爸爸想缓和一下矛盾,先上班去了,想下班之后再找她谈。  谁知到了晚上,谷阳还是一言不发,这一沉默就是好几天,后来,妈妈出面调停,父女二人才和好如初。  爸爸说:“我怎么生了这么一个倔丫头。”  另一个故事
期刊
写在前面    虽然已经去过不少国家旅行,但这次的英国之旅非同寻常,毕竟是独自旅行,没有了父母的陪伴,独自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心中的孤单和无助是不能避免的,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英国我遇到了一群那样真诚而友善的朋友,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肤色,讲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兴趣和爱好,但大家的心灵是相通的。也许这就验证了那句“出门靠朋友”吧!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在英国和朋友们之间发生的每一点一滴:为了
期刊
星期一晚上,我正在做作业。无意间从一面小镜子里,发现自己的鼻子下面横着一排黑黑的东西,我便用手去擦,却没擦掉,倒是摸到了些毛茸茸的东西。真是奇了怪了!我把脸凑近镜子一瞧,呀!我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原来那是些短短的、黑黑的——胡子!  我三步并两步跑下楼,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为此展开了一场辩论会。爸爸说,长胡子代表成熟,说明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妈妈说,长胡子说明你体内
期刊
存在    他的存在是无限的  ——李瑛《他的存在是无限的》  他没有死、没有离开、没有闭上眼眸  当我走在街头、走在灯光消瘦的街头  我听到鼓声。琴声。颤抖的不锈钢声  听到脚尖与地板的交合、玻璃与嘴唇的亲吻  我看到有人醉倒了,有人在月光底下舞蹈    我想我是知道的。有人活着有人死了  那时老套的教师,她只有二十几岁  她拿着课本她念念有词;她也知道  很多人睡着、更多人在笑。而我以及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