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60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促进患者肺部功能的改善,减少并发症情况发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慢阻肺;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137-03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多发且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基本上都属于慢阻肺疾病。该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出现的慢性炎症以及明显的进行性不可逆气道阻塞特征,可对肺部产生严重的破坏性,同时患者的肺功能将会降低[1]。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慢阻肺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对老年人口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2]。在临床上慢阻肺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提高和优化治疗效果,需要结合有效的临床护理来进一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管理。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慢阻肺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共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55岁~81岁,平均为(67.23±3.58)岁。对照组患者共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56~80岁,平均为 (66.05±3.3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此次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临床对慢阻肺的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齐全;③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④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比较好。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有精神疾病史患者;③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服务,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嘱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以及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等。
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服务:①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慢阻肺的发病原因、产生后果、治疗手段和日常注意事项,告知吸烟的坏处,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适时加以疏导,通过密切交流,积极鼓励和安慰,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②吸氧优质服务。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给予充分的吸氧服务。充足的氧气能够有效改善肺部功能,患者吸氧时,指导患者保持正确适当的姿势,保证舒适度,同时要注意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血氧饱和度。嘱咐患者增加饮水次数,以防出现氧中毒情况。③呼吸道优质服务。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的情况,要加强呼吸道护理服务,指导患者正确有效咳嗽,通过为患者轻柔叩背等方法帮助其积极排痰,若患者痰液较黏稠,可进行吸痰处理、雾化吸入以及气管插管等方法,以此保持呼吸道通畅。④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以促进肺部功能的尽快恢复。训练时指导患者保持平卧姿势,用枕头将头部适当抬高,或者嘱咐患者保持坐位姿势,让患者将双手置于腹部,首先用鼻子深度吸气,保持3 s,使肺部充分得到扩张,再用嘴巴呼气,并慢慢使呼气速度增加,此时手需要做轻压动作,呼吸功能锻炼要坚持近15~20 min/次,训练近10次/d。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项目来锻炼呼吸功能。
1.4 观察指标
(1)记录120例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数据,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2)观察慢阻肺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积坠性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3)调查慢阻肺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为80分以上,比较满意为60~80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均更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阻肺在临床上主要是指患者出现持续性气流受限情况的肺部慢性疾病,该疾病主要累及患者的肺部,损害肺部功能,同时随着病情进展也会对肺外各个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慢阻肺的原因有多种,吸烟是最重要的致病原因之一,吸烟者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越容易患病;此外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以及感染也是引发慢阻肺的重要因素。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化,使得慢阻肺患病人数也在上升。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大,身体各项机能都会存在逐渐衰退的现象,再加上本身就患有其他基础性疾病,进一步增加了患慢阻肺的可能性。慢阻肺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演变,可能慢慢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造成损害[3-4]。
慢阻肺已被列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它不仅威胁个人的生命健康,还给患者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慢阻肺是一种需要终身接受治疗的疾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加以有效护理来达到控制并预防疾病发展的目的。优质护理服务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为患者开展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管理患者病情,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信心,使护理质量和有效性获得较大认可[5]。本研究通过对120例慢阻肺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发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更加优异,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同时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显著(P<0. 05),表明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患者和临床医师的认可。
综上所述,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促进患者肺部功能的改善,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敏琴.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观察[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9(2):212.
[2]李斐.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32):140,143.
[3]谢越,陈小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观察及价值分析[J].饮食保健,2018,5(52):236-237.
[4]杨月红.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18):258.
[5]王梦.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36):193-194.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慢阻肺;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137-03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多发且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基本上都属于慢阻肺疾病。该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出现的慢性炎症以及明显的进行性不可逆气道阻塞特征,可对肺部产生严重的破坏性,同时患者的肺功能将会降低[1]。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慢阻肺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对老年人口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2]。在临床上慢阻肺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提高和优化治疗效果,需要结合有效的临床护理来进一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管理。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慢阻肺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共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55岁~81岁,平均为(67.23±3.58)岁。对照组患者共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56~80岁,平均为 (66.05±3.3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此次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临床对慢阻肺的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齐全;③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④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比较好。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有精神疾病史患者;③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服务,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嘱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以及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等。
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服务:①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慢阻肺的发病原因、产生后果、治疗手段和日常注意事项,告知吸烟的坏处,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适时加以疏导,通过密切交流,积极鼓励和安慰,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②吸氧优质服务。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给予充分的吸氧服务。充足的氧气能够有效改善肺部功能,患者吸氧时,指导患者保持正确适当的姿势,保证舒适度,同时要注意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血氧饱和度。嘱咐患者增加饮水次数,以防出现氧中毒情况。③呼吸道优质服务。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的情况,要加强呼吸道护理服务,指导患者正确有效咳嗽,通过为患者轻柔叩背等方法帮助其积极排痰,若患者痰液较黏稠,可进行吸痰处理、雾化吸入以及气管插管等方法,以此保持呼吸道通畅。④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以促进肺部功能的尽快恢复。训练时指导患者保持平卧姿势,用枕头将头部适当抬高,或者嘱咐患者保持坐位姿势,让患者将双手置于腹部,首先用鼻子深度吸气,保持3 s,使肺部充分得到扩张,再用嘴巴呼气,并慢慢使呼气速度增加,此时手需要做轻压动作,呼吸功能锻炼要坚持近15~20 min/次,训练近10次/d。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项目来锻炼呼吸功能。
1.4 观察指标
(1)记录120例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数据,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2)观察慢阻肺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积坠性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3)调查慢阻肺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为80分以上,比较满意为60~80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均更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阻肺在临床上主要是指患者出现持续性气流受限情况的肺部慢性疾病,该疾病主要累及患者的肺部,损害肺部功能,同时随着病情进展也会对肺外各个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慢阻肺的原因有多种,吸烟是最重要的致病原因之一,吸烟者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越容易患病;此外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以及感染也是引发慢阻肺的重要因素。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化,使得慢阻肺患病人数也在上升。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大,身体各项机能都会存在逐渐衰退的现象,再加上本身就患有其他基础性疾病,进一步增加了患慢阻肺的可能性。慢阻肺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演变,可能慢慢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造成损害[3-4]。
慢阻肺已被列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它不仅威胁个人的生命健康,还给患者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慢阻肺是一种需要终身接受治疗的疾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加以有效护理来达到控制并预防疾病发展的目的。优质护理服务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为患者开展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管理患者病情,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信心,使护理质量和有效性获得较大认可[5]。本研究通过对120例慢阻肺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发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更加优异,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同时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显著(P<0. 05),表明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患者和临床医师的认可。
综上所述,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促进患者肺部功能的改善,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敏琴.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观察[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9(2):212.
[2]李斐.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32):140,143.
[3]谢越,陈小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观察及价值分析[J].饮食保健,2018,5(52):236-237.
[4]杨月红.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18):258.
[5]王梦.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36):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