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三个层面 构筑新型信息技术课程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ter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根本目的。然而时至今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把握好“提升信息素养”这个概念,依旧将信息素养简单的理解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对信息素养的理解,并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建构新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素养
  
  每个人从一出生便处于信息之中,随时地在处理信息、分析信息。例如,刚出生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慢慢地会认人,这就是信息处理的一种结果。当然,这时候他所用的信息技术是很传统的信息技术;随着他逐渐长大,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需要有更好的工具来帮助他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计算机网络就是其中之一,但这些工具不是万能的,要会用,更要用好,这就需要拥有较强的信息素养。当今,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公民必需的素质,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根据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笔者认为,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应从社会公德、操作技能和个人信息意识三个层面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只是注重操作技术的讲授,而忽略了社会公德与学生个人信息意识的培养,其实这三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打压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讲练结合,一堂课下来很像是电脑培训班课程,这无形中打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强、极富创造性、开放性特点的新型课程,新课标并未赋予其具体的标准。但笔者认为,没有具体的标准并不等于是单单对教材内容的灌输。
  2.远离生活实际忽视提升素养
  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推广了“任务驱动法”,但教师为了让学生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除了在讲授到“因特网部分”时允许上网,其余时间均不允许学生上网、开QQ聊天工具等,使得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割裂开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信息的能力。这种不开放的“任务驱动法”我认为是不彻底的。
  3.主阵地在机房,学习方式过于依赖计算机
  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发展,令“学科本位论”思想十分严重,每个学科都要求它的“教学任务”相当明确,加之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就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传授的并不是课程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这将会深深影响到学生们的未来发展。
  
  三个层面的改进与建议
  
  1.教学内容:淡化教材,增添人文关怀
  信息时代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是不断更新的。基于此,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绝不能固定在某本教材的某个软件上,比如说文字编辑就一定要学生练会Word,而学生面对WPS时全然不知其为何物。实际上,同样功能的软件使用起来是大同小异的,都有一种基本的思想在里面,我们的教学要学其精髓,不是深挖一种。另外,添加一些人文化的知识,比如说教师节让学生试着用文本编辑工具制作贺卡,用上他们喜欢的设计方式等。这些内容会让学生明白身处信息社会,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获得网络的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网络观对形成健康的信息社会有很大的益处。
  2.教学模式:开放式设计,培养信息意识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提条件就是要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情境。在这一点上,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出一些适合他们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不断进取的状态。让学生用已知来解决矛盾、化解冲突,从而激发其继续深入的强烈愿望,当他真正走出困境的时候,个人的信息意识就会得到大大的加强,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他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分析方向。
  3.教学方法:课程整合,发挥学科优势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科的综合性,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这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是一个优势,它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门课程。因此,提升信息素养是对学生各学科共同的要求,它的实际操作应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主战场,其他学科的教学必须融合信息技术教育。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课得天独厚的条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充分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为其他学科实施信息教育打好基础;此外,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横向广泛的结合,以其他学科知识为载体,合力侧重信息素养的提升,既培养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要培养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必然发生深刻的变革与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型的课程,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必须牢牢抓住三个发展层面:操作技能、社会公德和个人信息意识,整合其他学科,创设学科情境,侧重能力培养,革新传统的教学、学习和评价观,构筑新型的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其他文献
编者按:关于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的话题,我们已经连续讨论了两期。期间,我们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学科的发展,我们惊喜地看到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发展的困境面前,依然于教学一线“耕耘不辍”……本期,我们在前两期讨论的基础上,将对该话题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总结。虽然,我们发起的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的话题讨论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但是有关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的问题之争并没有结束。
恩施州自2004年12月以来,全州中小学(包括教学点)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实现了“校校通”,80%以上的村级完全小学(包括村级完全小学)都以ADSL或光纤等方式接入了互联网,每校均有一名学校信息化专、兼职管理、应用人员。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现,“班班通”的建设也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恩施全州城镇、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工程的硬件建设过程中,交互式电子白板成为首选。据统计显示:实现“班
当今,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难以估价的作用,可以说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明确了Visual Basic简明程序设计的地位和作用。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程序设计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初步学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并了解用程序设计的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新的历史时期电教工作者应以新教学媒体的应用研究、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为工作重心,要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设备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浅析;电教工作者;角色;转变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人才观等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电教工作者不能
天津市武清区,历史悠久,位于京津两大城市之间,自古以来即为交通要道,素有“京津走廊”之称。  多年来,武清区委、区政府坚持科教兴区的方针,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武清区教育局在武清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上好学、教好书、管好校、治好教”为工作重点,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勾画了武清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伟
摘要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远工程的实施从各方面改善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向前发展。但冷静地观察与思考,不难发现那些难如人意的“点”与“面”,对此,人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针对浓云工程实施后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大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必额实事求是,从宏观规划、基础务实、环境再造、教学应用、务实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村
如果说“缺乏深度交互”,限制了基于Blog平台发展起来的网络教研团队的跨越式发展进程。那么,问题背后的反思与反思之后的再度实践,似乎可视为走出这种滞足局面的“问路石”。  “校校通”环境下,如果将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正式方法,也许会帮助教师更自如地应对新的教育挑战。而教师专业化团队能否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对网络学习共同体构成媒介的思考,以及他们在探索、实践中的反思程
上期我们对《课程整合的核心:转变教学结构理论与案例分析》中的理论基础部分进行了刊载,本期我们为大家展现的是全文的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秀案例分析,以供广大一线教师借鉴。《课程整合的核心:转变教学结构理论与案例分析》全文在分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的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其核心是教学结构的转变。在对教学结构中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关系的论述中
领跑人名片  邓正益,男,1966年5月出生,现任重庆市江津区三口中学校长。大学本科毕业,北师大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共产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个人,重庆市中学骨干教师,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重庆市文明市民,江津区首批中学骨干校长,重庆市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专委会会员,重庆市书法教育研究学会会员。个人博客《关注农村教育》获2006年全国教育主题特色网站一等奖。    陈
孩子的体重和身体运动量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和学习能力。研究人员体重正常的儿童进行了研究,他们的年龄在7到11岁,活跃的孩子通常表现在,每周至少会参加一小时的有组织的活动,如游泳、体操、足球、跳舞等。研究结果表明,与超重、不活跃的孩子相比,活跃、正常体重的孩子的脂肪含量和静息心率均更低。研究人员还发现,与超重活泼的孩子相比,体重正常的活泼孩子在心理技能考试中表现得更好。(《WebMD》)  我们会在